玫瑰糠疹197例临床分析论文_周文超

湖南航天医院 410205

【摘 要】目的:对玫瑰糠疹临床诊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97例玫瑰糠疹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97),两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丘疹、瘙痒、鳞屑及红斑方面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77.3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与依匹斯汀片联合治疗玫瑰糠疹,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效果较好,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玫瑰糠疹;临床治疗;

皮肤疾病中,玫瑰糠疹比较常见,多于患者躯干及四肢发生,症状表现为糠秕样鳞屑覆盖,呈淡红色或黄褐色椭圆状,有瘙痒感。通常给予患者常规治疗4~6周均可痊愈,部分患者存在症状反复的情况[1]。对玫瑰糠疹治疗中,常用药物包含组胺拮抗剂及糖皮质激素,此类药物长期使用,疗效会降低,导致治疗难度增大。本组研究对本院269例玫瑰糠疹患者进行研究,对窄谱中波紫外线与组胺受体拮抗剂依匹斯汀片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97例玫瑰糠疹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4岁,平均(34.9±4.7)岁;观察组97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4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3岁,平均(35.2±4.4)岁。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10mg依匹斯汀片(生产企业:北京明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5037)口服治疗,2次/d,同时采用冰片炉甘石洗剂对患处进行清洗,3次/d,共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型紫外线照射仪,德国沃曼)照射治疗,初始剂量为最小红斑量的70~80%,照射距离10~20cm,能量参数0.2~0.3J/cm2。然后将照射剂量逐渐提高,按照10%/次剂量增加,累计最大剂量不超过1.4 J/cm2。3次/周,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皮肤丘疹、瘙痒、鳞屑及红斑等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并对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疗效评价标准:痊愈:皮疹消退≥95%,无新发皮疹,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皮肤炎症消退;显效:皮肤炎症明显消退,皮疹消退70~95%;有效:皮疹消退30~70%,存在少量新发皮疹,皮肤炎症改善;无效;皮疹消退<30%,治疗后皮肤炎症未改善,任存在较多皮疹。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

2结果

2.1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症状评分对比

在皮肤丘疹、瘙痒、鳞屑及红斑等症状评分方面,治疗后观察组各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症状评分对比(分)

3讨论

皮肤科门诊中,玫瑰糠疹属于常见疾病,该病临床中最主要的特点表现为皮肤先出现一个较大的母斑,约持续1~2周后,躯干近端出现多个较小继发斑,形状以椭圆形为主;中央有细薄鳞屑[2]。其中非典型玫瑰糠疹约针20%,即母斑、继发斑及病程均不具有典型性,如多发性母斑、无母斑及仅有母斑无继发斑,或继发斑为单个丘疹、水泡、风团或紫癜等[3]。现阶段,对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除,多数研究认为与遗传因素、变态反应及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也有研究显示,玫瑰糠疹患者诱导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表明玫瑰糠疹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功能也存在相关性[4]。

在玫瑰糠疹治疗方面,目前无特效药,而在皮疹及瘙痒等症状治疗中,抗组胺药物的应用较多,治疗效果也比较理想。此外,外用药物中,冰片炉甘石洗剂也有应用,该药物具有止痒、抗菌消炎作用,且用药不良反应较少,所以在各类皮肤疾病治疗中,冰片炉甘石洗剂都得到广泛应用。依匹斯汀片属于抗组胺药物,对组胺H1受体有较好的阻断作用,可发挥出抗炎、抗组胺的作用,且该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所以用药安全性也比较高[5]。有研究显示,依匹斯汀片与冰片炉甘石洗剂联合用于玫瑰糠疹治疗中,两种药物可协同作用,达到治疗效果。而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在临床中应用也有很长时间,该治疗方案对缓解患者病情,缩短治疗周期有明显的作用。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与依匹斯汀片联合治疗,对患者皮肤丘疹、瘙痒、鳞屑及红斑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治疗效果方面,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1%,差异显著(P<0.05),刘哲[6]在其研究中显示,利用紫外线配合抗组胺药物治疗玫瑰糠疹,总有效率达到93.74%,这与本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窄谱中波紫外线与依匹斯汀片联合治疗玫瑰糠疹,效果较好,可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皮肤症状进行改善,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天恩,周桂芝.玫瑰糠疹样皮肤浆细胞增生症一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7,33(11):672-673.

[2]刘仲荣,陈胡林.玫瑰糠疹与病毒感染[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7,34(01):65-69+7.

[3]杨扬,宋勋,谢韶琼,等.多形红斑型玫瑰糠疹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11):1159-1160.

[4]李扬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3):6781-6782.

[5]王俊兴,张会强.祛玫汤治疗玫瑰糠疹63例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08):75-76.

[6]刘哲.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80例效果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6):48-49.

论文作者:周文超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4

标签:;  ;  ;  ;  ;  ;  ;  ;  

玫瑰糠疹197例临床分析论文_周文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