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国有企业资本缺位的紧迫性与对策_资本金论文

解决国有企业资本缺位的紧迫性与对策_资本金论文

论解决国有企业资本金缺位的紧迫性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紧迫性论文,国有企业论文,资本金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有企业资本金缺位是阻碍改革深化的一大难题

当前深化改革面临着许多难点。其中一个大难题是老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严重缺位,许多新建企业资本金也难以筹足。由此而影响到多方面改革难以深化。第一,老国有企业严重缺乏资本金,资产负债率奇高,当前经营十分困难,技术改造更是举步艰难,使许多企业“三改一加强”的改革陷于困境,进展十分迟缓。第二,国家已明确投资体制要改革,新建企业必须有必要的资本金,包括铺底流动资金,使新建企业从一开始就成为真正的经济法人。实际上许多新建企业特别是许多省、区负责投资的新建企业资本金筹措困难,投资体制改革难以推进。第三,由于许多老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拖欠了大量的贷款本息,银行不良资产不断增加,在国有企业占比重大的地方,许多基层银行经营困难,出现亏损。新老国有企业资本金不足,银行坚持贷款原则,不给贷款,就影响到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新建企业的建设进程;如果继续给予贷款,就会使银行更加陷入困境。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进展困难。同时,由于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多,国际上对我国几家专业银行的信誉评级降低,虽然不尽合理,但已影响到国有民行在海外的声誉。第四,由于大量的国有企业资本金缺位,产权难以明淅,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就不能不受到影响。凡此种种都说明国有企业资产金缺位不是一个局部的小问题,而是关系到改革全局的大问题。

现在各方面对国有企业资本金缺位问题的严重性已逐步有所认识,国家也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紧缩国有企业的投资规模,充分发挥现有国有企业的作用,适当减少新建企业的资本金需求。二是通过“抓大放小”等改革措施,适当收缩国有企业的复盖面,相对减少老国有企业的资本金需求。三是加强财政税收工作,增加财税收入,堵塞财税漏损,并改进国债工作,从各方面增强对国有企业资本金投入的财力。四是要求国有企业加强管理,增加盈利,增加积累,并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以求企业本身以至社会各方面增加企业资本金投入。五是通过企业兼并、集团化以至中外合资来介决一部分企业的资本金。六是将原来的“拨改贷”重新改为国家投资,并对资产重组试点城市投入一部分资金,充实这些城市企业的资本金。这些政策措施都不失为介决难题的可行办法。但是仔细分析,这些政策措施很难介决国有企业资本金的庞大缺额。第一,财税改革的深化和工作的加强,会增加财政收入,但是很难在短时期内收到大效。更要看到从经济改革的发展前景看,财政再也不可能恢复到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那样的状况,要在财政收入中完全拿出对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投入是有困难的。第二,大部分国有企业目前连维持经营都很困难,要求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这在短时期内是难以办到的。至于老国营企业的庞大资本金缺额更是大多数企业本身无法补足的。第三,企业兼并、集团化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要看到无论那一家企业现有资本金本来就不足,不可能承担起被兼并企业或是集团中其它企业资本金投入。中外合资是解决资本金的一条路子,但是中外合资不可能也不宜于面大,有许多国营企业是不适合中外合资的。所以按目前已出台的措施看来是难以解决这一大难题的。

二、充分认识解决国有企业资本金缺位的重要意义

如上所述,国有企业资本金缺位带来一系列问题,严重地阻碍着改革的深化。解决国有企业资本金缺位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可以解决这些矛盾,推动整个经济改革的深化。更需要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成功的高度去理解它的重要意义。按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共中央确定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速发展中国的经济。也就是说,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经济规律来发展经济。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出发,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既然《建议》提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去改革,即未作出现代企业的基础条件——资本金就必须认真地解决。这是我国各级政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各级政府的责任。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一般是不管企业的资本金的,那是工商资本家的事,而我国则不同,作为政府必须承担起向国有企业投入资本金或为国有企业筹集资本金创造必要的条件的责任。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个“特色”。所以解决国有企业资本金问题不是一般的资金问题,不仅仅是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问题,而是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是能不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所以解决国有企业资本金问题不能从解决当前的临时困难去考虑,而要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基本制度去对待。只有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才能下决心、用大力气以较快的步伐,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而不再是修修补补,疑虑重重,拖而不决,使问题越来越成堆,越来越难办。

三、解决国有企业资本金缺位的途径探索

如上所述,国家现在出台的措施,很难解决国有企业庞大的资本金缺额;而原来那种由银行统包流动资金,支持没有资本金的新建企业“白手起家”的老路再也不能走了。那末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建立起基本的制度呢?看来只有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办法,面向金融市场,向市场筹施资金。设想有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制,选择一批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实行股份制,面向市场,发行个人股。筹措来的资金,一部分转移投入新建企业,一部分投入到老国有企业,一部分留给改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以存量换增量。采取这个办法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国家要舍得拿出好的企业来面向市场,发行个人股筹集资金,二是筹措来的资金要统筹安排,不宜由各个股份制企业自行分散使用,也就是在发行个人股的同时,适当缩减这个企业的国家股,把一部分资金转移到其它企业去。

第二,选择一批有竞争性的新建国有企业从一开始就实行股份制,面向市场发行个人股,或在发行可转换债券,以解决一部分新建企业的资本金。

第三,适当放开资本市场,组建各种《投资基金》,通过《投资基金》吸引城乡居民的投资,用以投入到国有企业中去。

第四,由国有资产管理或经营部门发行国家建设投资债券,面向社会,面向银行筹措资金,用以投入新建企业。至于对老国有企业的资本金缺额则可以采取发行特种投资基金债券,由银行认购的办法来统筹安排,解决老问题。

这里着重阐述由国有资产管理或经营部门发行国家建设投资债券的必要性和好处。

按照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国家财政实行复式预算制度,经济建设类支出所需资金除了经常性收支结余拨入外,不足部分通常采取发行国债来解决。这一点我国也已开始实行了。问题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发行国债筹集的资金一般是用于解决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国债的依存度、负担率等要保持一个恰当的比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不仅要解决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需求,而且要解决必要的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投入,这样就不能只靠国债来解决,而要另阔筹资渠道。适当的办法就是除了由国有企业面向社会直接融资外,需要采取由国有资产管理或经营部门发行国家建设投资债券来解决。这个办法我国实际上也已经采用了,例如由各类国家投资公司发行的铁路、电力、石化债券等。问题是现在发行规模小,只解决少数企业投资的不足;发行的对象只限于面向社会群众,银行没有认购;没有形成我国解决国有企业资本金投入资金来源的固定的经常的制度。现在看来,按照我国国情,建立起这种筹资的基本制度是必需的,可行的,有许多优点。

第一,目前我国的融资格局基本上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只占很小的比重。适当放开资本市场是必然趋势,但需要有一个过程。预计在一个相当时期内社会闲散资金仍然以存入银行为主。在法律规定银行一般地不能对企业直接投资,新建扩建企业都要有一定量的资本企业,银行才能贷款的情况下,采取由国有资产管理或经营部门发行国家建设投资债券,银行认购的办法,就可以使银行将吸收来的资金一部分转移给国有资产管理或经营部门,用以投资于国有企业。这样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体制可以更好地理顺和充实,投资体制改革可以加快步伐,必要的国有企业建设也可以更顺利的进行。

第二,由于新建、扩建企业有了资本金来源,银行就可以放手地按照《贷款通则》,按照市场融资原则去优化资金配置,有利于提高资金的效益,加快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制步伐。

第三,银行认购的国家建设投资债券可以和认购的国库券一起向中央银行办理债券回购业务,扩大了中央银行办理公开市场业务的基础,对于中央银行完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无疑将起很好的作用。

第四,更重要的是通过国家建设投资债券的操作可以基本上理顺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银行、企业在资金配置方面的关系,各走各的道,各尽各的责,这对于推动整个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将起到很大作用。

总之,通过发行国家建设投资债券的办法来解决我国大部分新建、扩建企业的资本金投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一个“特色”,是应该建立的一种制度。

上边所说发行国家建设投资债券筹集资金着重解决新建、扩建国有企业的资本金,那末老国有企业的庞大资本金缺额怎么办?也可以参照办理,用发行国有企业转换机制特种投资基金债券的办法来解决。即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发行特种债券,由银行认购,把资金转给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向国有企业补足资本金;国有企业拿到这笔资金后,如数归还银行借款。这样空转一圈,不动现金,企业落实了资本金,减少了过度的银行贷款;银行取得了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债权,减少了企业的不良债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增加了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投入,明晰了产权,承担了对银行的债务。采取这个办法的好处是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需要立即拿出资金,企业、银行可以较快地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避免了社会上不必要的震荡。当然采取这种办法步子要稳,办法要细致。一是补足国有企业的资本金缺额要紧密结合企业的“三改一加强”来施行,落实国有企业对资本金保殖增殖的责任。二是这种特种债券还本付息的期限要长些,设想为20年,从2001年起才向银行还本。关于债息可以采取多种办法,例如在“九五”期间,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向注入资本金的老企业收取可能分到的红利,统一上交财政,不向银行支付利息,财政则适当减少银行上交利润的任务。这样各方面承担一些改革成本,老国有企业的资本金缺额问题可能解决得较快些。

第一,国有企业资本金总规模和建设投资债券(包括特种债券)总规模问题。根据中央的《建议》和国家的决策,今后国有经济应当继续起主导作用,但不能象过去那样包罗万象,在国民经济中保持过高的比例。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在改革中老国有企业应该保持多大的规模,在“九五”时期新建、扩建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应该有多大的投资规模。以此出发,再研究投资债券的规模,这要和国债的规模分开研究,不能混淆。

第二,地方能否发行投资债券和特种基金债券问题。我国过去的体制,国有企业名义上都叫“国营”,实际上是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分级负责投资和管理。按照中央《建议》的思路,今后在建设中仍然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因而国有企业的资本金也就涉及到中央和地方要分头负责筹集。现在的问题是相当多的省区,特别是中西部的省区财政拮据,难以拿出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新建、扩建企业以及补足老企业的资本金缺额,如果不给出路,这些省区的经济发展就全受到严重影响。这就需要突破过去的禁区,允许地方发行投资债券和特种债券。当然发行的规模,管理的办法,应当由中央统筹考虑,制定政策规定。从长远来说,国有企业姓“国”,应当采取由国家组织各个行业、各种产品的“托拉斯”性质的控股公司,由国家统筹安排,不再由地方分级负责,这样可能要更有利于国家按照产业政策来发展国有经济;有利于国家严格控制国有经济的投资规模;有利于地方政府转变职能,实行政企业分开;有利于地方政府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发展农业和非国有经济上去。

标签:;  ;  ;  ;  ;  ;  ;  ;  ;  

解决国有企业资本缺位的紧迫性与对策_资本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