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2011-2016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论文_李文常

甘肃白银市平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白银 730913

【摘 要】目的 了解平川区艾滋病流行状况,为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采集平川区2011-2016年艾滋病病例资料,对基本情况、发现途径等进行分析。 结果 平川区2011-2016年累计报告病例29例,其中男性26例,女3例,男:女=8.67:1,年龄以青壮年为主,17-29岁占31.03%,30-39岁占58.62%,40-49岁占6.70%,≥50占3.45%;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为主占41.38%;职业以农民及待业为主占48.28%;性传播占93.10%,其中男男同性行为占59.26%、异性占40.74%。 结论 平川区艾滋病流行以性行为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且同性性行为传播比例很高,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HIV对该人群的危害。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艾滋病作为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的传染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国艾滋病疫情依然呈低流行态势,但部分地区疫情严重,HIV/AIDS数量继续增加,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所占比例继续增高,感染人群多样化,流行形势复杂化[1] 。平川区自2007年首次报告HIV感染者以来,一直未对HIV/AIDS疫情流行情况进行过系统的分析。本文旨在通过对2011-2016年报告HIV/AIDS病例进行疫情分析,为防控艾滋病及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为2011-2016年平川区报告的HIV/AIDS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资料收集时间为2011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研究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发现时间、发现途径、历年病例占总病例比重趋势及性传播病例占各年总数比重趋势等。

1.2 分析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和Excel2010对数据进行整理,结合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特征从人口学、报告年度、感染途径、发现方式等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人群分布 平川区2011-2016年累计报告29例,其中男性26例(89.66%),女3例(10.34%),男:女=8.67:1;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为主12例(41.38%),小学2例(6.70%),初中8例(27.59%),大专及以上7例(24.14%);未婚12例(41.38%),离异丧偶5例(17.24%),已婚12例(41.38%);名族全部为汉族29例(100%);年龄分布:最小年龄20岁1例,最大年龄53岁1例,20-29岁9例(31.03%),30-39岁17例(58.62%),40-49岁2例(6.70%),≥50岁1例(3.45%);职业以农民及待业为主14例(48.28%),工人3例(10.34%),干部1例(3.45%),学生2例(6.70%),其它不详9例(31.03%)。

2.2 时间分布 从2011-2016年报告的病例来看,2011-2012年疫情平稳,报告病例数分别占总数的13.79%,从2013-2014年报告病例数稍有下降,分别占总数的10.34%,从2015年开始每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以2016年报告人数最多为9例(31.03%)。各年度报告的HIV/AIDS在时间分布上具体见图1。

2.3 发现途径 平川区2011-2016年累计报告29例HIV/AIDS中,发现途径主要为医疗机构术前检查与孕产妇检查15例(51.72%),咨询检测9例(31.03),高危行为人群干预检测4例(10.34),阳性配偶检测1例(3.45%)。

2.4 感染途径分布 在报告的29例HIV/AIDS病例中、经注射吸毒传播2例(6.90%);经性途径传播27例(93.10%),其中同性传播16例(59.26%),异性传播11例(40.74%)。提示性传播已经成为平川区艾滋病流行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同性传播逐年呈上升趋势。2011-2016年各年度不同传播途径在当年的构成比见图2.

3 讨论

综上所述,平川区HIV/AIDS人群特征分析显示,以男性为主26例(89.66%),全部为汉族,年龄以青壮年为主(89.66%),职业以农民及待业者为主(48.28%)。此特点与全国有类似之处[2],全国HIV/AIDS疫情主要在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HIV感染者以男性为主、青壮年仍为受HIV/AIDS影响的主要人群[3],结合该区情况,HIV/AIDS病例多数为农村青壮年、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为主12例(41.38%),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27例(93.10%),其中男男同性行为59.26%、异性传播40.7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少年性态度日趋开放,性观念也趋于自由,易导致相关疾病的传播[4]。目前由于农村青壮年文化程度不高的这部分人群外出务工较多,同时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足,进而加大发生HIV高风险的可能性。所以,加强对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普及和推广使用安全套仍为平川区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

数据显示,平川区2011-2016年HIV/AIDS来源于咨询检测与其它就诊者13例(44.82%),阳性配偶检测1例(3.45%)、医疗机构检测15例(51.72%),医疗机构筛查占较大比例,这与目前扩大医疗机构的检测有关。因此,医疗机构成为平川区艾滋病发现的重要平台,检出的病例数相对较多,此结果与张国磊的报道一致[5]。

总之,平川区艾滋病疫情呈快速增长趋势,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且男同性传播比例很高。提示随着传统观念的改变、艾滋病通过性传播已经开始蔓延,特别是同性性行为导致多性伴、双性恋、无保护性性行为等高危行为发生概率增加,因此今后的防治工作应强化外出务工农村青壮年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安全套推广使用,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应作为今后防艾工作重心。另外医疗机构报告病例较多应加强医疗机构的检测筛查工作,也是病例发现的重要渠道,对防艾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11)[EB.OL],2011-12.01.

[2] 江宁.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B].第八次全国流行病大会及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流行病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3] 李绍生,方玉珊,陈连球等,玉溪市兴平县1997-2012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3,35(6):365-366,353.

[4] 方晓君,朱建琼,陈柏芬,等.东莞市2009-2014年15-24岁HIV/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2):84-85,88.

[5] 张国磊,王新华.2001-2008年北京市石景山区艾滋病流行趋势[J].首都公共卫生.2009.3(4):165-167.

作者简介:

李文常,男,主管医师,从事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 白银市平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

论文作者:李文常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平川区2011-2016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论文_李文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