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些国家社会和谐发展的调查与启示_西班牙移民论文

欧洲一些国家社会和谐发展的调查与启示_西班牙移民论文

欧洲部分国家社会和谐发展的考察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和谐发展论文,启示论文,社会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10月14—25日,浙江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龚昌成带领浙江行政学院学术考察团对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学术考察,参观访问了英国牛津大学、伯明翰大学、西班牙国家行政学院等机构。通过与国外公务员培训机构的面对面交流以及对欧洲国家社会和谐发展的实地考察,促进了对国外公务员培训机构的了解,强化了浙江行政学院的对外合作交流,深化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英国、西班牙社会和谐发展及其公务员培训机构的现代运作机制,给考察团全体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察期间,考察团全体成员采取边看、边听、边议的方式,积极探讨欧洲国家社会和谐发展的特征与内涵,认真思索公务员培训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欧洲部分国家社会和谐发展的启示

“和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又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实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和谐发展有着不同的诠释。欧洲(以欧盟为代表)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中心,凭借其工业化的先发优势,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等历史与现实基础,逐步实现了由矛盾冲突向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尽管为期十天的学术考察很难摆脱走马观花的局限,但是也足以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历史与现代、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对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与现代的和谐

历史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和谐共处,相生相长,是人类文明恒久恒新的重要话题。现代社会不是凭空创造的,现代社会发展是以前人创造的历史遗产为基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善待历史,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延续社会文脉,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欧洲考察期间,伦敦、马德里、巴塞罗那等国际化大都市所具有的人文历史与现代社会的和谐交融,体现了欧洲社会发展悠久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强烈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

文化遗产保护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共存。与我国相比,英国、西班牙的历史并不悠久,但是他们高度重视民族的文化传统与遗产。西班牙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有43处历史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英国、西班牙的许多历史建筑不仅仅由于其石材工艺的优势,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对历史的尊重,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都得到了妥善的保护。英国议会大厦、伦敦塔、威斯敏斯特寺、白金汉宫、大不列颠博物馆、西班牙王宫、神圣家族教堂等历史建筑与周围的现代建筑交相辉映,成为伦敦、马德里、巴塞罗那等国际化大都市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由西班牙著名设计大师安东尼奥·高迪设计,历时124年尚未竣工,雄伟壮观的“神圣家族大教堂”与现代化的工程机械在蓝天下构成极其壮观的景象,历史悄然融入现实,令人叹为观止。

对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地方来说,文化的连续性是十分重要的,或多或少保持原样的历史景观会使人们感到文明的延续。一个没有历史建筑的城市,如同一个没有记忆的人,只能是一种悲剧。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明古迹众多。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大片旧房被拆除的同时,许多历史建筑乃至整个小区、老街逐渐在旧城改造中消失,各种现代建筑大行其道,玻璃幕墙、中心广场、“欧陆风情”,正在主导国内的城市映象,而历史、传统与特色正在悄然隐去。我们在努力创造未来的同时,丢掉了过去,也迷失了自己的方向。面向未来,锐意创新,并不要求必须全面地清除过去。社会的发展应当尊重历史文脉,把握与提炼民族、地方特色与文化传统,并从现代生活中汲取活力,使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延续并发展。

充分审视和把握历史传统的作用和影响,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社会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有机体,在文明的进程中不断地重构、整合。发展也是历史的一部分,现在的建设也终将成为历史。我们应当充分考虑自身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影响,考虑对历史传统的保护与弘扬。历史传统的扬弃是社会发展的精髓,只有把历史传统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的内涵才会变得更加充实。只有在维护社会传统的基础上,传承社会文脉,更新社会机能,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发展更具有持久的动力。只有坚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社会发展,才能够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发展的路径,从而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和谐。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从布伦特兰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以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地球人的共同愿望。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资源及生态环境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紧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日趋对立,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据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介绍近年来我国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2005年,全国发生环境污染纠纷5万起,环境污染成为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中国已提前进入了环境事故的高发期。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和谐社会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青山、碧水、蓝天、绿地是人类共同的需求,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将逐渐失去家园,失去生存的空间,和谐社会也将失去坚实的基础。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也曾经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伦敦的“雾都”也是工业环境污染的后果,20世纪50年代曾引发严重的环境事件。但是,英国与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在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沉重教训以后,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次欧洲之行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差距。现在的伦敦很少有雾了,没有云的时候,天还是蓝的。伦敦市区的肯辛顿公园和海德公园,青草幽幽,空气清新宜人,附近的居民在公园内散步、遛马、踢球、聊天,还可以在有名的演讲角演说任何有关国计民生的话题。伦敦市中心的圣詹姆斯公园环境优美,既是市民与游客小憩休闲的理想场所,又是松鼠、鸽子、天鹅等小动物们的天堂,湖中有许多水鸟悠闲地游弋,不时接受游人的喂食,草地上时有松鼠出没,不时像明星一样接受游人的追捧,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令我们大为感慨。英国的乡村则更胜城市一筹,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乡村。从伦敦到伯明翰,大片的绿地一直伴随我们左右,看不到裸露的土地,偶有错落的村庄和在草地上休闲的牛羊,构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风景画。作为欧洲的旅游大国,西班牙更是把生态环境作为其招徕世界各地旅客的法宝,阳光、沙滩和海水以及众多的文化古迹成为巴塞罗那旅游的招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一种财富,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除了政府作为以外,还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对欧洲人来说,环境问题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随着环境教育的深入人心,在欧洲形成了一种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伦理态度。许多欧洲人都有很高的环保素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自觉维护自然的稳定与和谐。伦敦的双层巴士都很干净,没有人吃面包、水果之类的东西,没有大声喧哗,充分体现了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与巴塞罗那有很多正在建设的工程项目,但是各个工地周围却干干净净,车辆、行人通行无阻。伦敦与马德里的公寓楼和住宅小区都非常干净,环境宜人,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三)人与人的和谐

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时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这几个方面的目标汇总起来,就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个重要标志。

考察发现英国、西班牙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际上也在搞和谐社会建设,它们通过选举制度、混合经济、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措施,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英国、西班牙都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公民和永久居民都享受公费医疗、退休养老、失业津贴、损伤辅助、社会救济等社会福利。在英国和西班牙,收入差别依然存在,但是由于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差别控制在各个阶层都能接受的程度,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维持社会稳定的安全阀。西班牙甚至把外来人口(包括旅行者与没有身份的移民)都纳入了社会医疗体系,考察团的汪老师体验了马德里市的公费医疗体系以后,感叹不已。由于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都可能失业,出现意外,完善的社会保障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纵观世界,可以发现凡是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国家,往往是社会和谐的国家。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与英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任重而道远。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的人口流动也空前加剧。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伦敦、马德里、巴塞罗那都博大兼容地欢迎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欧洲我们看到了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友好相处。尽管语言限制了彼此沟通,文化有时也引发矛盾,但是大家都是以和谐为原则,“和为贵”,以宽容的胸怀面对多元化的文明。目前,在欧洲有大量的华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参与了当地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也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地位。在西班牙,“像中国人一样工作”代表了一种勤劳的工作态度。在马德里我们看到当西班牙人已经在自娱自乐的时候,一对华人父子仍然在忙碌地工作。华人经济地位的上升引起了欧洲人的关注。2005年的“西班牙焚烧温州鞋”事件则把欧洲华人“融入”当地社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精髓,同时主动学习国外先进文化,实现中外文化的和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欧洲部分国家公务员培训机构的启示

欧洲考察期间,英国伯明翰大学、西班牙国家行政学院等向考察团介绍了自身的基本情况,通过与国外公务员培训机构的面对面交流,我们了解到国外公务员培训机构的运作机制与发展趋势。

英国伯明翰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欧洲最大的公共管理学院之一,英国政府指定的公务员培训基地,下设发展行政系、地方政府研究系、城市和区域研究中心、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等四个系(研究中心),设置了包括MPA在内的24个专业,在英国公共管理领域排名第一,也是英国政府公共管理领域研究项目的主要承担者。学院把培训对象定位在中央政府公务员、地方政府官员、公营企业的经理人员、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人等各个不同层次,紧跟政府公共管理发展与改革的进程,关注政府公共管理的实际,以公共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公共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通过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现场观摩、理论讲授、练习、小组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员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政策分析方法与技能。近年来,伯明翰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努力拓展国际影响力,特别希望与国内公务员培训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已经或正在与我国武汉市、江西行政学院等开展公共管理培训的合作项目。

西班牙国家行政学院隶属西班牙公共行政管理部,学院设总务部、行政培训部、地方培训部及组织关系部、国际合作部、图书馆、出版社等部门,共有200多名教职员工。该院职能是制定公务员培训的中长期计划,考录高中级公务员并实施任职培训,举办高中级公务员在职短期培训,支持并帮助各部门和地方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活动,培养各级培训院校的教师等,培训费由国家财政划拨。此外,西班牙法律规定所有劳动者工资收入的0.6%必须用于培训,全国每年用于在职培训的资金大约有1.15亿欧元,而西班牙国家行政学院则参与全国培训资金的分配与协调。

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培训的模式必然存在差异。欧洲国家公务员制度发展历史较长,在公务员培训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欧洲国家公务员培训机构类型多样,培训内容也种类繁多。伯明翰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不仅开办全日制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MPA)硕士研究生教育,还为公职人员开设非全日制的硕士学位课程和各种非学分制的短期培训课程。西班牙国家行政学院除各种中短期培训外,同样具有公共管理(MPA)硕士研究生教育。各种培训机构注重培训、科研和咨询的结合,呈现出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的趋势,并在不同程度上依托市场机制运作。由于公务员培训与公共管理教育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国外公务员培训机构往往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专家结构,积极从政府和社会聘用兼职教师和培训者,提高培训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伯明翰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班牙国家行政学院在培训在职公务员的同时,也对非政府工作人员进行项目培训,同时还直接面向社会招录人员,培训对象多元化的特征非常明显。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入,欧洲公务员培训出现了国际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特点。伯明翰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西班牙国家行政学院也有专门的国际合作项目招收国外学员。与此同时,欧洲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对公务员的电脑与网络能力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适应,计算机、外语等公共课程在欧洲公务员培训中受到了高度重视。

短暂的考察既促进了我们对英国、西班牙等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也使我们及时了解了国外公务员培训机构的发展态势;既使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也认识到我国与欧洲发达国家的差距。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把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

(执笔:郑燕伟)

标签:;  ;  ;  ;  ;  

欧洲一些国家社会和谐发展的调查与启示_西班牙移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