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受多元化因素的影响,只有准确把握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才能有助于做出科学性规划设计、真正落实质量控制工作。改善水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就是将水利工程项目质量全面提升。然而,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中,仍有较多的质量管控问题存在,对这些问题进一步研究,探讨相应优化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管理
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从实际工程情况划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水利工程施工涉及领域范围广,因此施工时要考虑到周边环境、地理条件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为落实环保政策及避免干扰城市交通建设等,需要充分考虑工程与当地的契合适应状况,真正让水利工程造福于百姓。二是水利工程关联学科较多,想要完全掌握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就要在熟知《合同法》及《水利法》等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地质气象、园林经济及环境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知识。三是水利工程施工表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从事工程施工的人都明白,影响施工管理的因素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具有不可抗的特点,例如地震、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牵扯多个方面。四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缺乏可量化的统一标准,因此增加了工程施工管理的难度。
2水利工程建设中质量管控的主要问题
2.1项目法人责任制流于形式,项目参与各方质量管控意识淡薄
水利工程项目从项目决策、建设准备、建设实施、项目后评价到运行管理,项目参与各方对工程质量没有形成统一共生体,也缺乏一个统揽全局的管理者,全寿命、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没有落地生根,项目法人责任制流于形式。水利工程项目多具有公益属性,历来政府投资占主导地位,项目法人也多由地方水务部门承担。项目法人工作重心立项前是争项目争资金,开工后是赶进度完成建设任务。功利性的行为导向,使得项目法人很难履行好项目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专业能力的不足也很难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小型的设计公司缺乏设计质量控制管理部门,内控混乱;为承揽业务一味迎合业主争项目争资金需要,可研报告异化为可批报告,设计质量让位于经济利益,专业技术水准大打折扣。施工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质量管控意识不强,导致工程建设项目中关键工序质量不达标,给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带来巨大不利影响。虽然目前国家针对水利工程建设制定了详尽的质量标准体系以及管控法规,但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有很多水利工程承建单位在质量管控上还不很重视,甚至为了缩减成本而盲目赶工,不仅破坏了工艺流程,也严重影响了基础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形成工程质量隐患。
2.2项目前期准备不足
水利工程项目由于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施工协调性的下降,主要表现有:①建设之前未能根据建设需求做好工程科学规划,后期问题逐步暴露,补救耗时耗力,质量监管难以落实。②工程勘察质量差,工程地质不明,场地建设条件掌握不准,降低了工程建设方案的科学性。③忽视设计交底,设计方与施工方未就施工方案进行深入沟通,设计变更不能得到科学执行,进而对水利工程质量优化形成不良影响。
2.3资金管理不科学
水利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大,针对资金进行严格管控能够提升工程建设的资源分配效率,进而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水利工程建设单位通常对于资金管理不够在行,甚至有些水利工程建设单位都没有构建起合理的工程结算支付制度,甚或在工程推进中随意更改资金安排,工程项目与资金不相匹配,降低了工程建设中各项资源调配的效率,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
2.4质量监督力度不足
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多专业与多工序的协调管理的难度相对较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需要针对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检测以及施工中各班组协调等多方面工作进行管理。因此既要发挥好监理单位工程质量过程控制作用,也要有效发挥政府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督促管理施工单位认真履行好施工质量控制的主体责任,同时也要加强设计单位参与阶段工程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技术标准。但在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很多工程参建单位质量监管力度小甚至缺位,导致很多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无法落到实处,质量问题多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质量检测不到位
质量检测是落实质量监管责任的基础性工作,强化质量检测的科学性以及严谨性是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效果的关键,水利工程建设也是如此,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未能针对工程项目需求优化质量检测的方法以及仪器设备等,降低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工序质量检测的科学性,进而导致质量把关工作的效率下降。
3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对策
3.1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水利工程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能力,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企业内部成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而且要了解水利工程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服从管理制度,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严格要求自身,且企业不断对其进行培训与外出学习,以此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3.2建立系统化的质量保障体制
良好的质量保障体制是顺利完成水利工程的基础前提,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管理的好坏,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质量保障机制要明确工作人员具体的分工及承担责任,要具有可实施操作性,罗列出详细的管理和实施方法,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定期检查施工进程,记录数据然后开始分析,从中总结得出结论。在遇到问题时,想出切实可行的有效办法加以应对,总结施工已经积累的经验,形成相关新的条例或措施,在面临相似问题时查阅解决。
3.3严控水利工程施工原材料的质量
使用前要认真核对和认证材料的规格、品种、型号和性能是否符合工程特点和需要。首先针对混凝土、砂浆和防水材料等,应该严格控制配制比例;钢筋混凝土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要按照规定进行抽样检验;预制加工厂出产的制品、半制品等,要求具备出产厂家所出具的合格证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抽样检验。其次对于高压电缆、电绝缘材料,要进行耐压试验后才能使用;对于新材料和新构建,邀请社会信誉度高的单位鉴定合格,再在工程中普及运用;对于进口材料,应该和商检部门根据签订的合同规定检验无误后,才能运用。最后如果有标志不清晰或怀疑质量存在问题的材料,都应在抽样检验后使用。
3.4做好质量监管工作,加大监督力度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质量管理极其重要,因此要不断提升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监督管理包括工程的工期、目标及质量等方面,杜绝出现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情况,督促承包者重视工程监督管理工作。想要加强水利工程监督管理,主要从提高管理者的水平出发,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施工管理团队,严格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加强对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逐渐增强其管理能力。
3.5优化水利工程项目前期的勘察设计工作
由于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现场的地质、地形情况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前期的勘察和设计工作的严谨性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开展之前必须针对工程建设区域水文地质和周边建设条件进行深入勘察,并据此进行科学设计,要提升现场勘察工作的准确性,并在水利工程项目基础结构施工中也做好地质情况的监测,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总体稳定性,进而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要不断规范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人员的行为,从思想上认识到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水平,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而促进我国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书意.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及质量管理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2):124-125.
[2]金向红.探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及质量控制办法[J].门窗,2015(1):178+181.
[3]曹征强,吴凯文,孟剑伟.探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及质量控制办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9):234-235+238.
论文作者:陈济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8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利论文; 工程论文; 施工管理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