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数学教育的人文性

论中学数学教育的人文性

廖芳[1]2003年在《论中学数学教育的人文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深刻认识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本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及思辨的方法,从人文性的角度剖析了传统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对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本质的传统认识进行了重新思考,旨在从“人文”视角解构素质教育,加强对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性认识。 本文认为,数学与人文有着必然的联系,人文性是现代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同时,本文认为加强中学数学教育人文性是现代社会及现代人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现代中学数学教育的应然追求,是现代数学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更是改革现有数学教育弊端的迫切需要。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加强中学数学教育人文性的基本策略,认为要树立科学的人文教育观,加强中学数学教材的人文性内容,加强具体教育教学过程和方法的人文性,改革传统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模式,提高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及努力营建数学学习的人文环境。

饶丽萍[2]2006年在《建构数学教育的新坐标》文中提出关于当前中学数学教育现实存在的问题、成因和对策的探讨已有不少。本文认为这些问题的一大症结是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的断裂,由此造成了人文主义的缺失和科学主义的偏至这样一种“双重困境”,带来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跨越这一断层,则需要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两大目标的双向整合,并整合于数学文化的“统一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反思传统数学教育理念的局限,澄清数学教育的科学性和彰显数学教育的人文性,努力寻找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主义教育的融合点,诸如探讨建构具有教育形态而以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为导向的教育数学、建立智能和智德整合的数学教育功能、开拓“两面神”思维的数学学习方式及重建数学教育的价值评价体系等,从而使数学教育成为沟通文理、实现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融合的一个平台。

尹文忠[3]2010年在《初中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文素养对于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对于人格的完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与教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具备了相当高度的人文素养。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具备足够的人文知识以及由之内化而来人文精神与人文行为。人文素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初中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重大。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知识和数学学科知识在教学中融会贯通、数学教育中给予学生人文关爱是数学教育的应有之义,但这一点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教学中断章取义与偏态性教育行为时有发生,这与初中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不无关系。本研究主要运用调查问卷、访谈、随堂听课等研究方法,从初中数学教师对人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等方面,对张家口市5所初级中学112名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同时就初中生对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师的认同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完成后,运用SPSS与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初中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差异进行了因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丰富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内容,并能够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促进其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帮助。统计结果表明:1、张家口市初中数学教师人文素养整体水平不高。2、初中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在性别、教龄与第一学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1)男教师的人文素养整体情况明显好于女教师;2)第一学历为中专的初中数学教师人文素养水平最高,第一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人文素养得分最低;3)教龄在20年以下的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明显高于教龄20年以上的教师;4)低职称的初中数学教师人文素养得分普遍高于高职称的教师。通过随堂听课与访谈发现,人文素养的养成有助于初中数学教师的自我完善与教学风格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业发展。根据调查结果,本研究分析出初中数学教师人文素养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初中数学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与教师的培养体系不够完善,提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准入门槛和加强初中数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的建议,并提出提高初中数学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策略: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人文知识的积淀;2、锤炼完美人格,培育人文精神;3、完善初中数学教师的培养机制与评价机制。

魏杰, 李霞[4]2006年在《论中学数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合理取向》文中研究指明中学数学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应在关注科学性的基础上,更注重人文性和艺术性;不仅应当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着力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还应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活动,把深入揭示“主体发生转变的教育机制”作为研究的重点。

何俊才[5]2017年在《学情视角下的高中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古代文化常识作为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窗口,受到了新课标、新高考和中学一线教师等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高中文言文中文化常识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不高。这就需要老师投身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同时在新课改、新课标的背景下,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开始积极关注学生和学情,古代文化常识教学也不例外,学情视角下的高中古代文化常识教学是大势所趋。本文在大量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界定了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和古代文化常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样题探讨等一系列实证研究,从学情视角分析概括了高中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的现状,并结合现状分析了相关原因。在实证探讨的基础上,从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结果叁个方面提出了开展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的相关策略。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论述了学情视角下高中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的相关问题,重点关注了四个方面:一是结合新课标、新考纲对古代文化常识日益重视的情况,确定和选择了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二是在学情视角下探讨了高中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的特点;叁是在学情视角下通过调查分析了高中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四是在学情视角下提出了高中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的相关策略,主要是结合相关现状,从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结果叁个方面提出了实施方法,力求帮助一线教师拓宽文化常识教学的研究视角,探求更多的有效教学方法。当然,教学是灵活多变的,本文所提到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的策略和方法只有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和实践,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传承古代优秀文化的要求。

程颖[6]2015年在《初中新入职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愈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认为对教师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理论知识的成长,更需要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即通过研究帮助教师学会“如何教”、“如何教的更好”,这种教学能力转化成理论知识就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它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自发地将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提炼、总结,转化成内部的教育教学知识,惯例性地指导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能够有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各种认识的总和。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殊性质,这种复杂的性质更需要语文教师把握好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传递出语文学科的深刻内涵。新入职语文教师首次尝试语文教学工作,对语文课文内容不尽熟悉,语文教学经验缺乏,自信心不足,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力不从心。本文通过对Y县初中的新入职语文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增强初中新入职语文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认识,并有意识地发展实践性知识,促进其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结合研究过程,本论文共分六章进行论述。绪论部分包括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五个部分。论文第一章总结了以往相关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概念,提出初中新入职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并根据需要整理出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来源、构成、特征等方面的理论。论文第二章围绕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从学习经历和教学经历、职前培训、职后培训、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四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并揭示出初中新入职语文教师在实践性知识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所在。论文第叁章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同时结合对教师的访谈和笔者的课堂观察,总结出影响初中新入职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原因所在,即受教育、学校和教师个人叁个方面的共同影响。论文第四章从教育、学校和新入职教师个人叁个方面提出新入职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对策。最后,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并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1]. 论中学数学教育的人文性[D]. 廖芳. 湖南师范大学. 2003

[2]. 建构数学教育的新坐标[D]. 饶丽萍. 江西师范大学. 2006

[3]. 初中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现状研究[D]. 尹文忠.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4]. 论中学数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合理取向[J]. 魏杰, 李霞.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

[5]. 学情视角下的高中古代文化常识教学研究[D]. 何俊才. 四川师范大学. 2017

[6]. 初中新入职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程颖. 赣南师范学院. 2015

标签:;  ;  ;  ;  ;  

论中学数学教育的人文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