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体验数学真有趣论文_刘玉慧 李会锋

让学生体验数学真有趣论文_刘玉慧 李会锋

陕西省洛南县仓颉九年制学校 726100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巧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创设揭示数学规律奥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很有趣,感受探究过程更有趣。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品尝思维飞跃的快乐。从而达到喜欢数学、爱学数学、会学数学的目的。

关键词:体验趣味 感受奥秘 品尝快乐

要让学生喜欢学数学,就要让学生感到“数学很有趣”。 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形成“爱学——会学——学会”的良性循环。

一、巧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很有趣”

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本身都具有趣味性,教师要独具匠心地巧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很有趣”。

例如,我在教学“小数性质”时做了这样设计:淘气同学今天想吃冰淇淋,可妈妈偏要淘气帮他解决问题后才买给他吃,大家知道,淘气最怕动脑筋,只好请咱们班的数学小精灵来帮他。

妈妈的问题是:你能想办法让 5、50、500三个数相等吗?

学生回答说:“可以在他们后面添上不同的单位”。

“谁能举例说一说是哪些单位?”。

生1:5米=50分米=500厘米。

生2: 5元=50角=500分。

同学们欣赏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心里乐滋滋的。

我又提出新要求:“哪位小精灵能使用魔法,将单位名称改写成一样的。”

几分钟过后,一小组给出两个等式:0.5米=0.50米=0.500米;0.5元=0.50元=0.500元。

我又提出新问题:“如果去掉单位名称等式还成立吗?”

在有趣的问题情境下讨论非常激烈,学生发现并理解了“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大小不变”的道理。枯燥无味的数学概念在巧设成趣味性问题情境中变得有滋有味,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很有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设揭示数学奥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探究过程更有趣

“数学是有趣的”这种感受贯穿在学习探究的整个过程中。例如学习三角形分类,我设计了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下面的五个三角形各露出一个角,你能猜出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学生1试探性地回答:“只露出一个直角,它是直角三角形。”

我从直板后取出三角形时,同学们兴奋地大喊:“猜对了耶。”

学生2大胆地站起来回答:“只露出一个钝角,它是钝角三角形。”

又猜对了,同学们沸腾了。

学生3毫不犹豫的回答:“只露出一个锐角,它是锐角三角形。”

“一定吗?”我追问一句。

答案有了分歧,“一定”、“不一定”同学们双方激烈的争辩着,没想到用事实来鉴定。

我拿走直板,分别露出了直角、钝角、锐角三种三角形。

“呀,怎么有三种答案?”一位同学惊讶地喊道。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结合手中的三角形学具开始讨论,为什么有三种答案?”

同学们仔细观察着手中的三角形,发现了每类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谜底揭晓了,原因找到了,同学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也感受到学习数学时探究过程更有趣。

三、师生“换位”,让学生品尝思维飞跃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规律揭示后,我想让学生更灵活地掌握规律,于是说:“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也当一回小老师,出题考考老师呢?”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出的考题可归类为:

生1:(23+36)×5=23×( )+36×( )

生2: 8×9+9×6=( + )×( )

生3:(38+76)×( )=38×( )+76×( )

生4:(5+9)×( )=5×( )+( )×( )

生5:( )×( )+( )×48=37×( + )

从学生的考题来看,没有模仿老师,是经过认真思考得出的。我顺着学生的思路做出解答,偶尔设置几个绊脚石,学生听出错误答案,思维更加活跃。争先恐后帮老师纠错。师生互换角色,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品尝到思维飞跃的快乐。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很有趣、探究过程更有趣、思维飞跃真快乐,从而达到喜欢数学、爱学数学、会学数学的目的。

论文作者:刘玉慧 李会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6月总第1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  ;  ;  ;  ;  ;  ;  ;  

让学生体验数学真有趣论文_刘玉慧 李会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