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教学设计第五交响曲(命运)_贝多芬论文

教学设计之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贝多芬论文,交响曲论文,教学设计论文,命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重要代表作曲家之一,也是欧洲古典乐派向浪漫乐派过渡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不但具有严密的逻辑,更在他的两位前辈作曲家——海顿、莫扎特维也纳古典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极强的思想性。他那摧枯拉朽、极具个性、震撼心灵的音乐戏剧性,开创了欧洲浪漫派音乐的先河。

      《第五(命运)交响曲》(以下简称《命运交响曲》),创作于1803—1808年,c小调,四个乐章。于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举行的贝多芬个人作品音乐会上,与《第六(田园)交响曲》《合唱幻想曲》一起首演。

      从音乐本身来看:

      第一乐章,c小调,

拍,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与结束部组成)。

      1.乐曲开门见山,一开始两个小节呈示“命运的动机”,接着下方大二度用模进加以巩固。

      例1 “命运动机”及其模进(主部主题)

      

      “命运动机”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其典型的节奏音型,即“

”,以此节奏为灵魂贯穿全曲。

      随着音乐的不断进行,节奏音型不断变换着组合形式,但无论“命运动机”如何变化,这一典型的节奏音型都已经成为全曲展开的推动力,即成为全曲的核心,统帅全曲。

      2.副部主题则非常富于歌唱性。它在情绪和力度等各个方面都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例2 副部主题

      

      然而在这个象征着人类美好愿望与纯良品格的优美旋律下,乐队的低声部由弱渐强、不断地响起“命运动机”的音型,预示着命运的压力并未消失。

      3.展开部一开始,“命运动机”就积极推进。此间最为重要的段落是木管乐器组与弦乐器组之间的竞奏,它犹如剧烈冲突中出现的喘息,虽然声音相对微弱但并不平静。

      4.再现部与结束部,是变化重复的呈示部的内容,即除了保留呈示部中的主部、连接部和副部以外,还增加了一个新的旋律,它既不像“命运主题”那样严峻,也不像副部主题那样抒情温柔,它是英雄性的。

      5.本乐章的最后,第1至5小节中音乐提出的问题(“命运主题”),在这里以猛烈、果断、雷鸣般的音响再次提出。它预示着,这样一个重大的人生课题不可能在一个乐章中得到完满的答案,命运的疑问将在以后的若干个乐章中多次的出现,而那个完满的答案,也将在第四乐章找到。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生在感受《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音乐中,情感得到感染与熏陶,并乐于参与对音乐的体验。

      2.能对《命运交响曲》的艺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有所认同与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聆听、学唱、手势、描画和对比等方法,分析、探究音乐表现要素的作用。

      2.在对主题的体验、分析过程中,学习欣赏大型音乐作品的基本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唱会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能够辨析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动机的融合;了解“动机贯穿始终”是该作品的重要发展手法;感知音乐作品丰富的力度变化及表现意义。

      2.认识贝多芬在交响曲创作上的发展与创新。

      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对比与融合,动机贯穿始终的发展手法

      辨识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内在联系

      黑板、钢琴、多媒体

      一、欣赏主部主题

      1.课前教师提问复习古典乐派交响乐知识

      师:交响曲一般分为几个乐章?

      生:四个。

      师:第一乐章用什么样的曲式结构写成?

      生:奏鸣曲式。

      师: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部分组成,其中呈示部,分主副两部,两部的主题要形成鲜明对比,这是古典乐派交响曲的创作规范,在贝多芬之前的作曲家绝大多数都是遵循这样的创作规范进行创作。

      设计意图:唱会主部主题,感知核心节奏型——“四音组”。

      2.直接切入欣赏内容——主部主题

      (1)聆听作品:命运主题

      师:这是什么作品?谁的作品?

      生:《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作品。

      师:它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每年上演次数最多的交响乐作品,因此,在老师的心目当中,如果在众多的作曲家当中只知道一位的话,那就应该是贝多芬,如果在贝多芬众多的交响乐作品当中只知道一部的话,那就应该是《命运交响曲》。

      (2)引出欣赏内容:《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就是《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又叫“命运主题”。

      3.模唱主题,感知主题力度

      多次聆听命运主题,启发学生用图形描绘“命运主题”并视唱,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演唱力度。

      4.描绘主题,表现音乐形象(学生板书1)

      

      5.视唱主题,探析动机音型

      师:同学们是否发现在这个旋律中实际上是两个相同的节奏重复而成的,我们把这四个音叫做“命运动机”,它是这部作品的灵魂。(出示课件)

      

      6.完整聆听,感受主部音乐

      师:贝多芬曾指着这四个音对他的学生说,这是命运在叩门。它预示着悲剧性命运的到来。(完整聆听“命运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命运含义)

      师:接下来请大家完整聆听呈示部主部,请大家关注命运动机是如何变化的。

      生:由最开始的顿挫有力转为更加急迫。

      师:贝多芬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已经患了严重的耳聋症,他已经察觉到不幸的命运在加快脚步向他一步步逼近,让我们来看看贝多芬他自己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看总谱,视听“命运主题”模进。从音乐本身出发,揭示“命运交响曲”标题由来。

      二、欣赏副部主题

      1.欣赏呈示部副部主题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呈示部的主部,接下来就是呈示部的副部,按照古典乐派交响曲的创作手法,主部主题要与副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么我们来听一听,贝多芬的创作是这样的吗?(播放音响)

      2.模唱主题,感知主题形象

      师:从音乐的情绪和力度上,你觉得它跟主部主题是不是形成了对比?

      师:好,那我们来看一看在乐谱上它的力度标记:

      

      师:“p”什么意思?

      师:非常好。这个是意大利语叫“dolce”,意思是“柔和、柔美的”,那么我们就按照贝多芬的标记,用柔和的声音来唱一唱这个副部主题。(学生跟琴模唱主题)

      3.聆听副部主题,描画旋律,对比主题形象

      男女同学分别跟琴模唱。

      师:你们觉得男同学和女同学的声音,哪个更适合表现副部主题的形象?

      生:女同学。

      师:既然女同学的音色更适合表现副部主题的形象,女同学就多唱两遍,我们连续唱三遍。(女同学跟琴模唱三遍)

      4.聆听副部主题,描画旋律,对比主题形象

      师:你们唱得非常好,但是如果唱得再美一些就更好了,我们来唱一遍,这次男同学用手跟着女同学的旋律来画一画旋律线。

      学生识谱演唱副部主题。女生演唱“dolce”的副部主题,男同学划旋律线。

      教师复制学生画出的旋律线,与之前学生画出的“命运主题”的描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学生板书2)

      

      两个主题对比鲜明,揭示贝多芬对传统的继承。

      设计意图:唱会副部主题,感受呈示部中主、副部主题的对比关系,以说明贝多芬对古典乐派交响曲创作传统的继承。

      三、辨析主题融合

      1.完整聆听呈示部副部主题,发现创作手法的创新

      师:在优美的副部音乐当中,你还能听出什么?

      生:我听出来贝多芬在副部主题当中与命运做搏斗,因为它后半部分开始渐强。这段旋律很优美,但好像预示了更大的厄运。

      师:你们都关注得很好,那么从音乐上来讲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再来听一遍。

      师生共同总结:在这个温柔的副部主题下面,还有一个“命运动机”不断持续。

      设计意图:为使学生能更加清楚地听到两个主题的融合,教师钢琴弹奏副部主题,学生可以清晰听出两个主题的融合。

      2.师生共同演唱,体验两个主题的融合

      教师引导女同学演唱副部主题,男同学模仿“命运动机”,加深印象。

      师:贝多芬是如何把两个主题融合在一起的?他想表达些什么?

      生:之前贝多芬表现的是命运的艰苦和坎坷,但他心中有对命运的不屈以及美好的追求。

      师:说得对。其实,人生一定是由美好的愿望和挫折甚至是不幸相伴而生的,我们人类也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中不断抗争并追求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感受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动机的融合。(揭示贝多芬的第一个创新)

      3.聆听主题融合后的发展,得出阶段性结论

      师:在呈示部的结束部中,它是以副部主题结束的,还是以主部主题的动机来结束的?(出示课件)

      

      生:命运动机。

      师:正像大家听到的那样,音乐进行到这,幸福柔美的副部主题已经被命运的动机淹没了,在呈示部结束的时候命运暂时占了上风。

      设计意图:体会两个主题的融合,认识贝多芬在交响乐创作上的发展与创新。

      四、简赏展开部

      1.聆听展开部音乐片段(提示学生边聆听边关注演奏力度变化)

      师:展开部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部分,木管与弦乐交替演奏。(聆听过程中,教师左右手挥拍提示)

      师:力度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力度强弱交替。

      2.师生共同探讨木管与弦乐竞奏的表现意义

      

      师:如此强烈的力度对比,贝多芬又想表达什么呢?在你的脑海中有什么画面?

      生:贝多芬在这段中想要表达命运动荡起伏的那种感觉。

      3.拓展比较: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力度标记,揭示贝多芬作品的戏剧性特点

      师:在贝多芬众多的音乐作品中,出现过许多强烈而又丰富的力度对比。(出示课件)

      

      师:他是第一位将戏剧性融入到交响乐创作的作曲家。(贝多芬的第二个创新)

      设计意图:感受音乐中的矛盾冲突,体会贝多芬交响乐创作的戏剧性。

      五、完整欣赏第一乐章

      1.再现部是呈示部的变化再现(略去聆听),直接完整聆听第一乐章(教师挥拍引导,学生跟从挥拍)

      

      2.师生讨论总结贝多芬的继承与创新(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听出来了,这个作品结束在了“命运主题”的动机上。我们站在继承与创新的角度上来感受贝多芬的伟大以及这个作品的伟大。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它都继承了什么呢?

      生:它继承了用奏鸣曲式的结构。

      师:在贝多芬的这个作品当中,我们发现:第一,它继承了交响曲四个乐章的形式,因为在讲课当中老师已经提到了四个乐章;第二,贝多芬的第一乐章也是使用奏鸣曲式创作的;第三,它继承了海顿、莫扎特所创立的古典乐派交响曲当中,第一乐章的两个主题要形成鲜明对比的传统。那么,它有没有创新?创新之处都在哪些地方?

      生:它的创新有以下几点:首先在器乐方面,它用戏剧性的方式把交响曲中人们与命运的冲突呈现出来。其次,它的命运动机与呈示部中副部柔美的主题相结合。在器乐方面,它确定了单簧管与双簧管的重要地位,因为其中有段双簧管的独奏。它用这种创新的音乐形式把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推到了最高峰,开启了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生:贯穿整个交响曲的“命运动机”也是一大创新。

      师:太好了,“命运动机”贯穿全曲。其实以动机来贯穿全曲的创作方式,是交响作品当中的一个典范之作。(揭示贝多芬的第三个创新)

      3.拓展聆听《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贝多芬的创作是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通过从他作品的继承和创新就能够略见一斑了。命运这样一个人生的重大课题,不可能在一个乐章当中得到完满的答案,所以刚才同学们才能听到第一乐章最后依然结束在了“命运动机”上,所以我们会在以后的第二乐章、第三乐章、第四乐章当中,不断地隐现这个话题,直至最后引出答案。当然最后大家是明白的,在困难、灾难和不幸面前,人类是不会妥协的,所以我们来听一听贝多芬在第四乐章给出的答案。(播放第四乐章)

      师:同学们,贝多芬不但创作出了《命运交响曲》,还创作了许多充满阳光和温暖、充满力量和欢乐的音乐篇章,他使我们看到了世界不曾给予他欢乐,可他却以创造欢乐给予回报,将不属于他的东西用音乐创造出来,交还给这个世界,这就是贝多芬!

标签:;  ;  ;  ;  ;  ;  ;  ;  

贝多芬教学设计第五交响曲(命运)_贝多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