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小学数学课堂实际论文_朱来军

立足小学数学课堂实际论文_朱来军

朱来军 芜湖市无为县杏花泉中心小学 安徽 芜湖 238300

【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文化的“微课程”的应用优势出发,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实际,从课前、课中、课后分别列举了课堂实践中典型的如何利用“微课程”渗透小学数学文化案例,从学生评价出发,谈“微课程”渗透小学数学文化带来的益处,总结应用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文化与“微课程”;课前引导;课中突破;课后巩固探究;效果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4-126-02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基础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的“微课程”以其独有的优势,在众多电子教育技术中独占鳌头。“微课程”在小学数学的应用过程中,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在数学问题渗透数学文化,趣味化教学,可以让数学文化有血有肉的展现在孩子面前,提升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立足于对真实教学过程中的小学数学文化“微课程”基础应用与研究,抱着积极思考、主动尝试、尊重实际的态度,希望能够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一、小学数学文化与“微课程”

小学数学文化,是继承我国优秀数学传统文化,发扬爱国主义,提升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文化品格,需要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点发展学生的此方面素养。“微课程”在小学数学应用过程中,数学的数字、符号、图形等元素,能够有效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更重要的是“微课程”能够将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整合入课程教学视频之中,在声情并茂的视频播放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清晰明了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拓展知识视野,发展情感态度。[1]

对于小学数学文化的培养,“微课程”是一项十分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传统与现代融合,知识与能力并重,加上操作便捷、便于观看、利于学习、易于应用、适宜学生接受等诸多优点,可以充分承担起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的重任。具体来说,“微课程”能够有效地将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充分融入文化元素,让学生们在学习“微课程”同时感到小学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数学文化有血有肉的活起来,学起来也就不枯燥无味了,在提升数学知识能力的同时,感受数学文化的熏陶,从而自觉承担起继承和发展我国数学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小学数学文化的“微课程”在课堂中实际应用

1.课前“微视频”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众多教学内容中,最有利于数学文化“微视频”教学的是图形方面的教学。“微视频”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几何图形和真实的生活照片相结合,让学生进行有效地对比,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发展学生数学与生活结合的概念。

例如我们在进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如下图),为学生们制作了以介绍天安门为主的数学文化“微课程”教学的几何教学视频,使学生们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同时,领略了我国传统古代建筑的艺术之美。更加重要的是,我们结合轴对称的概念,融汇语文教学手段,为学生们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与“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对偶与对称,让学生们有效发展了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们的情商,有时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2.课中出示“微视频”教学,帮助突破重难点。

苏教版小学数学涉及的数学文化往往是只言片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涉及到相关数学知识点的,就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了。这时“微课程”渗透数学文化就显得恰到好处,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更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例如“带余除法”就涉及到了数学文化的相关知识点。在“带余除法”计算生肖、公元纪年转化的的时候,“微课程”在课中出示,通过“微课程”介绍计算公元纪年的生肖的方法,明确将公元纪年作为被除数,以12生肖为除数求余数判定公元纪年的生肖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已知今年是2018狗年,先计算出今年的余数,算出公元175年的生肖的例题,解答方法即:计算2018年除以今年生肖的余数,2018÷12=168……2,表示狗年是2;根据十二地支排列公元纪年除以12地支的余数为:子鼠余4、丑牛余5、寅虎余6、卯兔余7、辰龙余8、巳蛇余9、午马余10、未羊余11、申猴余0、酉鸡余1、戌狗余2、亥猪余3;在得出这一结论也就等于突破了这节课中最难的部分,再让学生判断哪一年是什么年,就显得容易多了。

3.课后出示“微视频”巩固教学效果,体会探究小学数学文化的乐趣。

苏教版小学数学知识是一个螺旋式的递进过程,学到六年级的时候,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探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关的知识,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让孩子们经历一个“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如:假日出游选择大小车的问题、划船选择大小船只的问题,往往是一题多解,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特别高,光课堂40分钟的学习往往是不够的,这时我们在课后就出示一个含有数学文化的“微视频”,让学生课后去探究,这样即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体会探究小学数学文化的乐趣。

如课后我们出示“微视频”《鸡兔同笼》,在这个“微课程”中,我们首先为学生介绍了《孙子算经》原版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及策略,去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找到喜欢的方法,可以画图,可以用方程,也可以用假设法,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是丰富多彩的。

三、小学数学文化的“微课程”应用效果明显

通过小学数学文化与“微课程”结合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学生们能够通过“微课程”学习相关的小学数学文化,领略祖国传统文化。我们通过对使用“微课程”教学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对于小学数学文化“微课程”的兴趣统计,在使用“微课程”渗透小学数学文化进行教学的班级,对小学数学文化学习很感兴趣的学生占到了80%,由此可见相对呆板枯燥无味的数学文化和“微课程”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继而使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主观学习数学文化方面意愿,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获得全面发展。

我们在就涉及小学数学文化“微课程”教学的班级和传统教学的班级抽调学生,根据“微课程”学习的相关知识出示试题,让学生们通过检测的方式考验自身的学习状况。测验成绩分析结果如下表:(学生A组为选用传统教学方法的班级,学生B组为使用“微课程”教学方法的班级)

学生A组所占比率学生B组所占比率

总数40人100%40人100%

60分以下5人12.5%1人2.5%

60-79分15人37.5%9人22.5%

80-89分10人25%12人30%

90分及以上10人25%18人45%

根据统计表得知,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班级中,有12.5%的学生是不及格的,而在使用数学文化“微课程”教学方法的班级中,不及格率只有2.5%。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班级中,有将近40%的学生的成绩在60-79分之间,而在使用数学文化“微课程”教学方法的班级中,有将近45%的学生是优秀的,由此可见数学文化“微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文化“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使“微课程”发挥最大教学效率,是一项关键的问题。我们通过将“微课程”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趣味元素、爱国主义教育等数学之外的教育融入“微课程”之中,为我们小学数学文化“微课程”教学积累了富贵的经验,同时在对比数据中,我们得出了小学数学文化“微课程”教学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不仅在小学数学文化方面的利用,还应让“微课程”教学入微入细,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永康.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中小学电教:上》,2017,(7).

[2]苏教版小学数学3-6年级教科书.

[3]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3-6年级数学.

论文作者:朱来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  ;  ;  ;  ;  ;  ;  ;  

立足小学数学课堂实际论文_朱来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