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李术娣

李术娣

怒江州兰坪县通甸镇中心卫生院 云南通甸 671402

【摘 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及动脉硬化相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双侧上臂-踝部脉搏传播速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降压效果,同时可减轻动脉硬化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阿托伐他汀;降压效果;动脉硬化程度

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在疾病逐渐进展下可引发血管、肾脏或心脏等诸多器官发生功能上的变化。年龄和高血压均是孕育动脉硬化的温床[1],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可以说动脉硬化是“常态”。动脉硬化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需积极治疗。传统治疗高血压并动脉硬化的方法在临床疗效方面并不十分理想[2],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3],督促着领域内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中,我院通过对108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展开随机分组分析,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这一疾病的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入选的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患者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就诊,均根据高血压诊断标准明确诊断,排除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心律失常及继发性心力衰竭等患者。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权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58~82岁,平均(68.53±4.91)岁;病程1~19年,平均(12.54±3.67)年;观察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57~80岁,平均(68.45±4.71)岁;病程1~20年,平均(12.60±3.75)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每次口服30mg硝苯地平缓释片(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1108),每日用药1次;同时口服阿司匹林(四川升和泸医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1201)100mg,每日1次。用药时间为6个月,注意连续用药。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1013)治疗,给药剂量为每次20mg,每日1次,连续用药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降压效果指标: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2)动脉硬化程度衡量指标: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右上臂-踝部脉搏传播速度(R-baPWV)和左上臂-踝部脉搏传播速度(L-baPWV)。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对比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方式为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降压效果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两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老年人随年龄增加动脉弹性渐渐下降,其僵硬程度也逐渐加重,若老年人伴随高血压,那么患者更易发生动脉硬化[4]。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动脉硬化是因机体长期保持高血压的状态,以致动脉结构发生变化,且在长时间的血流冲击作用下,动脉内膜出现机械损伤后引发该病。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因此需对这一疾病积极治疗。

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的治疗原则是,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减轻动脉硬化程度。通常临床采用硝苯地平与阿司匹林为此类患者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降压及减轻动脉硬化的效果。本研究中对照组即采取这一方法治疗,治疗后患者血压及R-baPWV、L-baPWV的改善情况验证了这一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指的是脉搏波于一定时间内顺动脉壁的传导距离,这一指标可被血压及年龄影响,在比较僵硬的动脉中,PWV自然会加快,因此这一指标可对动脉硬化程度予以衡量。

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在此疾病治疗中也逐渐得到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促使炎性反应细胞因子降低,抑制活动氧簇,促使内皮功能改善,抑制血管紧张素形成,减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浓度并降低其活性,对机体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发挥拮抗效果。他汀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胆固醇的合成来降低机体胆固醇水平,对蛋白类异戊二烯的形成加以抑制;此类药物具备的抗炎及调节功能可调节机体内的修正分子,对血小板聚集发挥抑制作用,促使细胞增殖速度降低。阿托伐他汀这一新型还原酶抑制剂不仅可对机体血脂水平加以调节,还可通过减少血小板凝集来抑制内皮素合成,促使血脂斑块得到理想恢复,并使之维持稳定,进而对动脉粥样硬化加以延缓,改善动脉内膜相应症状。另外,阿托伐他汀具有明确的药理作用,不会和其他药物发生反应,用药十分安全[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对照组所用治疗方案的同时,加入了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双侧上臂-踝部脉搏传播速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揭示了阿托伐他汀对此类疾病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为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降压效果,同时可减轻动脉硬化程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荣玉栋,蔡林,卢慧茹,等.舒张压降低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特点和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1):16-18.

[2]邹瑜驰,余华,杜晓红,等.降压药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3):181-182.

[3]安伟乔.调脂治疗对老老年高血压病动脉硬化事件的影响[D].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2011.

[4]黄雯,张继惠,王建文.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1):1151-1153.

[5]高春红,张英,李光洁,等.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疗效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4):27-29.

论文作者:李术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  ;  ;  ;  ;  ;  ;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李术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