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开放式学校物流服务实体的探索与实践--中学后勤服务的社会化_工作管理论文

建立开放式学校物流服务实体的探索与实践--中学后勤服务的社会化_工作管理论文

建立开放性的学校后勤服务实体——中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后勤服务论文,开放性论文,实体论文,中学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学后勤管理模式,使学校领导常常被一些具体而琐碎的问题所困扰。随着教育的逐步发展,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利用市场经济运作的优势,结合学校实际,加大学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大胆探索中学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新路,动员社会力量来支持和参与管理,为学校提供服务,提高管理的效益、效率和质量,是新形势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课题。

改革往往是在现实的发展与传统的阻力发生碰撞时产生的。我们按照学校的《办学方案》,大胆创新,对学校的后勤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实行新的管理体制,成立了主管学校后勤服务的职能部门——生活服务部,由它统筹管理后勤服务工作,并同时开始探索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新路,构建学校24小时全天候生活服务保障体系。

通过不断的联系协商,我们最后确定了由上海梅龙镇集团王家沙饮食公司负责经营学校的教工和学生食堂;上海静安置业集团武兴物业公司负责学校的物业管理,具体承担学校各种生活设备的保养维修、学生宿舍的设施以及锅炉房、高压配电房、污水处理站、空调等大型设备的管理;上海市静安区保安公司负责学校24小时的安全保卫,他们派出19名保安人员、配备了专用的保安器械,承担大门值勤、昼夜巡逻和夜间监控等工作;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派出医生护士在学校建立卫生室,负责师生的卫生和保健;九百集团泰昌公司在学校设立小超市,负责供应日常学习和生活用品;上海正章洗染公司每周定时到校,为师生提供优惠服务;大众巴士公司和大众三汽公司,开设“育才专线”,每周定时定点接送学生往返。

学校与上述单位在达成意向后正式签定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人员费用和责任职责,把企业的运作方式引入事业单位,建立了开放性的学校后勤服务实体,形成了师生生活服务保障系统。

新的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体制形成后的首要任务是在运行中如何充分发挥各社会化服务单位的优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

一、建立和健全各项社会化服务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对员工采用优胜劣汰的办法,以竞争机制调整人员结构,是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一环。

以食堂为例,食堂是学校后勤服务中管理难度较高的一个部门,也是焦点和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负责食堂的社会化服务单位刚开始时,早餐供应只有白粥、馒头和酱菜,品种单调,师生意见也比较大。学校生活服务部就及时进行协调,建议食堂发挥王家沙特色点心的优势,增加早点品种,满足师生要求。在王家沙饮食公司的支持下,他们抽调了富有经验的点心师傅,带来了王家沙的特色点心。经过精心准备,早餐供应品种一下子增加到几十个。为了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和不同口味学生的需要,食堂在原来只供应3元、4元、5元3种套餐5个品种午晚餐的基础上,增加了点菜的形式。为了解决学生就餐时间集中,排队时间长的问题,又设法开辟了“绿色通道”,推出了各式面食、点心类快餐。按照学校“保本微利”的原则,食堂的经营由社会化服务单位自负盈亏。水电煤的费用、食堂工作人员的工资支出等,均由他们自己承担。为了保证师生能吃上价廉物美的饭菜,生活服务部提出“3元能吃饱,4元5元能吃好”的要求。如何帮助食堂达到这一目标呢?生活服务部领导和食堂负责人一起研究寻找降低成本、提高菜肴质量的途径。通过选择进货渠道,降低进货成本,把住进货质量,使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规范,做到了每餐用料有计划,减少了浪费现象;对副料、调料的成本核算从以前按行业规定的计算办法改为每天每餐精细核算的办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食堂订立的确保食品质量和卫生、确保师生就餐满意和经济实惠、价廉物美、保本微利等目标都得以实现。

二、运用市场经济机制对学校后勤服务进行管理,按照与社会化服务单位签订的协议,定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检查、考评,以此促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单位的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由于引进了竞争机制,员工的使用采取优胜劣汰的办法,因此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服务质量差、师生意见大的工作人员,对内部管理不得力的管理人员,生活服务部建议或要求该单位换人,以提高服务质量。各社会化服务单位的工作出现问题,学校也及时提出建议,要求他们整改,并与各单位共同研究订立制度和落实措施。

各社会化单位的员工,到学校来参与后勤生活服务的管理,也有一个由不熟悉到熟悉,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一开始,这些来自各企事业单位的同志,对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学校参与工作也有顾虑,怕别人看不起他们。学校就处处注意尊重这些同志,让大家感到,各项工作只是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能参加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改革,本身就是对学校工作的最大支持。一年多来,各单位以他们自己优良的服务和良好的形象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

“走进育才门,就是育才人”已开始成为各后勤服务社会化单位员工的共识,工作主动、规范,成了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现在物业管理的工作人员,每天两次对全校设备进行巡查,一早一晚两次开启每幢宿舍楼的报修箱,做到“小病”及时修理,“大病”48小时以内予以解决,设施设备的运转每天都有记录,各项工作按制度规范操作。食堂严格按《食品卫生法》进行管理,工作人员佩戴工号牌上岗服务,接受师生监督。保安人员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还主动利用自己休息时间为师生到邮局取包裹,寄挂号信,给各办公室分送报刊书信,将份外事当份内事来办。医务人员也定期从区中心医院为教师捎带所需的药品,帮助在职和离退休教师办理公费劳保手续。学校年终对各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单位进行考评,给予优秀单位一次性奖励。一年来的运转,对师生后勤生活服务带来了很多方便。

学校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以后,解决了过去学校后勤管理带来的难处。一年多的实践已经体现出它的各种优势。

一、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保证校长集中精力抓好教育。

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以后,生活服务部就是一个管理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与各社会化服务单位的联系和这些单位之间的协调。各项服务工作,通过各单位的内部管理加以落实。师生有建议可以通过生活服务部与各单位进行联系协调,各社会化服务单位员工有问题有意见,直接与本单位负责人反映,由各单位自己解决,改变了以往事无巨细都要校长一手抓的局面,校长也能从“吃喝拉撒”等具体的后勤事务的缠绕中摆脱出来。这样既调动了生活服务部和各社会化服务单位的积极性,也使学校校长能集中精力抓好教育和教学等工作。

二、有效地精简了学校人员编制,为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我校参与后勤服务社会化工作的各单位员工现有100多人,如果这些人员都是学校在编职工的话,后勤工作人员与教师人数的比例达到3:2,这将给学校人员编制增加很大的压力。现在这些社会化服务单位人员都是各单位按岗所需聘用的,不但没有增加这些企事业单位的负担,反而解决了各单位富余和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既减轻了学校人员编制的压力,也拓宽了各企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路子。教育是一个有很大潜力的市场,他们在实践中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

三、把各企事业单位引进学校参与后勤服务管理,使学校有限的经费可以使用得更加合理。

我校各社会化服务单位中,食堂和超市自负盈亏、保本微利,超市每年按一定的营业额比例回报学校并逐年递增;保安、物业、医务等单位由学校支付一定的人员经费和管理费;交通费由学生自理。即使加上绿化养护费用,总的支出与学生按上级有关部门规定所缴的住宿费基本相抵。将过去后勤管理模式与实行社会化服务后两者的经费支出相比,每年可以节约很大一笔支出。从中可见,“低成本、高效益”的特点十分明显。

四、有助于提高后勤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学校后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与学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各企事业单位,不但带来了技术人员和器械设备,还带来了各自的专业优势。现食堂有一级厨师2名、二级厨师2名、二级点心师2名、经济师1名;医务室有内科、外科、皮肤科医生;物业管理有高压电工6名、低压电工4名和锅炉工修理工等。与过去学校后勤管理模式相比,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大大得到提高。

标签:;  ;  ;  

建立开放式学校物流服务实体的探索与实践--中学后勤服务的社会化_工作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