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同方光盘有限公司--零信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非典疫情蔓延_时效性论文

清华同方光盘有限公司--零信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非典疫情蔓延_时效性论文

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TPI协办——零次信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从SARS疫情的传播谈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同方论文,股份有限公司论文,清华论文,疫情论文,公共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02年11月在广州发现第一例非典病例,到2003年4月SARS在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爆发,前后历经近半年时间。之后,中央和各地各级政府采取果断措施防抗非典,在时间较短、难度很大的情况下取得了令社会满意的成效。回顾SARS疫情的传播过程,我们不禁要思考:如何在公共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预警机制?如何才能充分发掘和利用社会信息,有效地防抗诸如SABS疫情等突发事件,将各种灾害给社会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甚至做到防患于未然?

1 零次信息与SARS疫情

作为公共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源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也可以是图书馆、信息中心、各种媒体,但在管理过程中,公共管理信息系统往往注重对一、二、三次信息的搜集和利用,而忽视对零次信息的开发。

按照信息加工级次,我们通常将信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但即使被称为“原始信息”的一次信息,也业已形成文献,即一次文献(原生文献)。那么,那些没有形成文献的信息又该是何种信息呢?于是信息学界提出零次信息的概念,用以表示那些通过社会生活、语言、实物甚至神情和气氛来交流,但尚未形成文献信息的信息。其主体是口头信息,来源于各种讨论会、观摩会、展销会、座谈会、参观访问乃至个人之间的接触或电话交谈。在网络无所不在的今天,网络上发布的一些电子布告、评论等零散的网络信息,由于尚未具备文献形式,因此也可视为零次信息。

回顾SAPS疫情的传播过程,我们发觉有许多零次信息可能被公共管理者忽视或漠视了:

“千万别到广东去,那里有一种怪病,传染性很强”;

“广州的大街上人人都戴着口罩”;

“很多外国人都不敢到广州旅游或做生意了”;

“在广州,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已经被炒到了原价格的几十倍”;

……

上述情况,都是笔者接触过的零次信息,不可否认,这其中有些信息的准确性极低,但如果其中之一受到公共管理系统的重视,那么SARS都有可能被控制在广东、消灭在大规模爆发之前。令人遗憾的是,直到2003年4月初,蒋彦永写信向媒体揭露疫情的真实情况——即当这些零次信息被加工为一次信息时,才得到公共管理系统的关注。

2 零次信息与公共管理

零次信息之所以会受到公共管理者的忽视,重要原因之一是零次信息的准确性不高,甚至会被作为谣传加以抵制,但对公共管理信息系统而言,确认信息和排除谣传同样重要,这也正是公共管理责任和职业伦理的要求。

2.1 零次信息的特点

(1)内容新颖。由于零次信息尚未形成文献,所以零次信息在文献信息源中无法搜集。有下列两种情形会形成零次信息的新颖性:①信息容易记录,却来不及记录或当时不适合做记录,这其中有些信息是临时生成的,甚至有些是智慧的火花,能导致伟大的发明和天才的创造,这种情况在搜集信息的重要方法——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中表现最为明显。②信息难以记录,如发言者的语气和手势、目光、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以及受众的反应所传递的信息。

(2)传递迅速。零次信息大多是关于刚刚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与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亲身经历某个事件的人交谈,往往能及时获取相关领域的前沿或最新动态信息。这些信息大部分以口头语言的形式直接传递,省略了累积、深思熟虑和文献的生产、传播过程,能够最为迅捷地传递到信息用户。

(3)容易失真。零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作为信道的听众通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信息进行加工,使信息或多或少地经过几次语义和语用的转换,造成信息失真。

(4)搜集、保存困难。由于零次信息是非记录信息,决定了零次信息的搜集和保存都有相当的难度,必须通过现代通信工具和记录工具来加以改善。

2.2 零次信息在公共管理中的价值分析

对公共管理信息系统而言,信息的价值取决于信息减少不确定性的能力。具体而言,公共管理信息系统可获得的信息的价值主要由下列属性决定:

(1)准确性。信息的准确性对公共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公共管理信息系统将此属性视为衡量信息价值的第一要素,因此经常会拒绝将准确性不高的零次信息作为信息资源。

(2)时效性。信息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时效性,失去时效性的信息价值为零。

(3)相关性。鉴别信息的相关性,也是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

(4)完整性。公共管理者利用准确、及时、相关但不完整的信息,也会导致决策的失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反映的就是信息完整性的重要。

比照上述决定信息价值的四个重要因素,零次信息在时效性和相关性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其准确性和完整性明显不足,然而这并不妨碍公共管理信息系统有必要在广泛搜集和充分开发零次信息的基础上,提高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公共管理而言,对零次信息的利用不仅意味着利用其信息价值,而且意味着零次信息价值的增值。

2.3 零次信息与公共管理责任

公共管理学者斯塔林(Gover Starling)用“责任”(Responsibility)来概括公共管理的价值,认为责任应具备回应、弹性、胜任能力、正当法律程序、负责、廉洁等内涵。公共管理系统之所以能够承担这些责任,实现其管理价值,根本原因之一是公共管理者处于信息强势地位,这种信息不对称作用于公共管理职能,就使信息由强势的一方(管理者)流向弱势的一方(民众),也使“回应”成为公共管理最重要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便是“信息处理企业”(Information Processing Business)。“回应”是指公共组织快速了解和反映民众的需求,它不仅包括回应民众先前表达的需求,更应洞识先机,以前瞻主动的行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民众批评政府行动迟缓、犹豫不决、无能为力,通常是政府回应力不够的表现。

在社会公众越来越多讨论民主管理的今天,公共管理系统的回应力已不仅仅是管理能力的问题,而且更多地涉及管理伦理。我们相信,公共管理系统在一些重要公共事件中回应力不强,通常是由于公共管理信息系统工作不力造成的,但如果由此而影响管理效率,管理者往往会背负“有意掩盖真相”或“管理不透明”的声名,其负面影响常常在短期内难以弥补。由此可见,公共管理者提高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加强对不同种类、不同来源的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利用,不仅关系到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而且关系到如何在公共管理领域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的基本价值问题。

零次信息因其具备内容新颖、传递迅速的特点,而在时效性、相关性等方面表现出极高的信息价值,但由于其准确性、完整性不足,公共管理者往往不重视对零次信息的开发。然而从另一方面考虑,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它的传播并不会因为利用者的偏好而有所保留,如果公共管理信息系统放弃或忽视对零次信息的开发,不能及时地将零次信息开发为准确、完整的深层次信息并传递给公众,客观上就会造成“谣言四起,舆论导向失位”的被动局面。因此,无论是出于对零次信息时效性、相关性的利用,还是出于对零次信息准确性、完整性不足的克服,公共管理信息系统都必须重视对零次信息的开发。如果开发和利用得当,零次信息将对公共管理者履行责任产生积极和重要的影响。

3 对零次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公共管理信息系统对零次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既要遵循信息开发利用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也要特别注意总结和掌握零次信息开发利用中的一些特点。

3.1 对零次信息的采集

信息采集有两大制约因素:一是信息源,另一是信息采集人员。由于零次信息的信息源十分广泛,不会对信息采集产生制约,所以零次信息采集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信息采集人员。选择是信息采集的核心,信息选择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信息采集人员的整体素质。对零次信息的选择要求采集人员不仅要有强烈的信息采集意识、较强的分析鉴别能力和广博的知识面,还必须明确和熟知以下内容:明确公共管理的责任和方针任务;严格恪守公共管理的伦理道德;明确零次信息采集的原则;熟悉零次信息采集的工具和技术;熟悉零次信息获取的渠道。

零次信息属非文献信息,利用信息检索等深层次信息的采集方法是无法获取的,只能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采用咨询、参观、座谈等形式得到,而社会调查研究(简称社会调查)正是这些形式的集中体现。社会调查是各类信息资源管理机构最常用的信息采集方法之一,按调查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几种形式。公共管理系统历来注重进行社会调查,只是由于人力、财力的限制,在调查中更多地采用问卷法(量表法、民意测验法也是问卷法的特殊类型),但实际上零次信息的采集对时效性要求很高,在采集过程中应尽量缩短信道,以降低信噪的干扰,因此以时效性见长的观察法、访谈法在零次信息的采集中应更为适用。

3.2 对零次信息的分析、评价

信息分析的常用方法,诸如比较、分析和综合、推理等逻辑方法,交叉影响分析、层次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数理方法,在零次信息的分析中仍可广泛采用。在分析的基础上,如何对各种各类零次信息进行评价,是公共管理信息系统针对零次信息所要开展的重要工作。评价零次信息,要着重分析以下几个因素:

——信息源 通常情况下,如果零次信息属权威人士、行业领域专家、亲历现场的人士,以及与信息采集人员有亲密关系、值得信赖的人士传递的口头信息,或是具备重要证明效力的实物信息,则该信息的准确性相应较强。

——信息获取时间 零次信息获取得越早,信息的时效性、相关性越强。

——信息获取途径 信息采集人员通过实地观察获取的零次信息,其准确性、相关性、时效性、完整性都较强;其次是通过访谈法获得的零次信息;再次是通过问卷法获得的零次信息。另外,在一些有重要影响的场合,诸如国际性或全国性会议、展销会、博览会上传递的口头信息或产生的实物信息,其准确性、完整性较强;在网络上采集到的一些电子布告、评论,其相关性和时效性较强。

——信息内容 信息内容是影响信息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主要影响零次信息的相关性。由于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信息作为以物质的属性或运动状态为内容的一种物质存在形式,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对零次信息内容的分析最为困难——许多零次信息是隐含的,信息分析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分析方法,特别是要善于探寻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3.3 对零次信息的加工和升级

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经检索获取的信息资源既可直接提供使用,也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开发后再提供使用,但由于零次信息通常是通过非检索途径获得的信息,而且其保存相当困难,所以在提供使用之前,必须对零次信息进行加工,将其升级为文献信息形式,形成信息产品,提供给公共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以实现零次信息的效能。

零次信息加工形成的产品既可以是动态简报、专题报告、预测分析、背景资料,也可以是综述、述评、理论总结、对策与构想报告,甚至可以是专用数据集或数据库。所有这些形式可分为消息类产品、数据类产品和研究报告类产品三种类型。

4 结束语

根据零次信息的特点,有人把零次信息称为“婴儿信息”,用以比喻零次信息在信息生成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婴儿信息”是幼稚和充满变数的,但它的发育过程却最接近信息母体——客观世界。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强调管理绩效,适应这种要求,具有上述特质的零次信息应该是公共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收稿日期:2003-10-09

标签:;  ;  

清华同方光盘有限公司--零信息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非典疫情蔓延_时效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