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署署长的角色:122名教育署署长(官方职位)基本情况调查报告_行政管理论文

教育局长的角色困境——关于122位县教育局长(正职)基本状况的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局长论文,正职论文,调查报告论文,困境论文,角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调查对象

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122位县教育局长(正职)来自25个省份。他们所在县域在本省内的经济发展状况为:属于省域范围内发达地区的有12人,较发达地区的有18人,一般地区的有43人,贫困地区的有49人。122位教育局长中,有47位还兼任教育局党委(党组)书记一职。

二、调查结果

我们的调查内容包括教育局长本人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年龄、学历、任职途径、任职时间、任现职前的身份等;也包括教育局长当前的基本工作状况,如工作重点、管理现状以及基本状态。

1.教育局长的基本信息

这个群体的年龄、学历、任职途径、任职时间以及职前身份情况见表1~表5。

2.教育局长的基本工作状况

本部分调查由9个问题组成。前3个问题(见表6~表8)均为多选题。后6个问题(见表9~表14),主要是了解局长们对一些说法、观点以及现状的基本态度,以赞同、较赞同、说不清、不太赞同以及不赞同5个等级进行区分。这组调查出现8个丢失数据,有效数据总数为114,百分比为实际有效百分比。

三、对结果的分析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从属于一般行政管理范畴,县教育局长的身份首先表现为县级政府体系内的科级行政干部,是一种科级官员的角色。调查结果显示的局长们的基本情况在年龄分布、学历分布、任职时间、任职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典型的科级干部特征。

但实际上,教育局长不单纯是科级干部的角色。在民众看来,他更应该成为本区域内文化和知识领域的代表和领袖,是区域教育发展的指挥官,是县域内几万甚至几十万学生、教师、校长的领路人。特别是在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背景下,县级政府统筹、规划、发展义务教育的功能得到强化,县教育局长的地位更加凸显。这就要求教育局长要扮演区域教育发展领导者和指挥官的角色。

同时,县教育局长毕竟身处基层,在自上而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中,县教育局长还要自觉扮演一个基层的执行者的角色,主动学习、掌握和领会国家有关教育的大政方针。

以上述三种对教育局长的基本角色的要求来研究调查结果,一些问题就凸显出来。

☆第一个问题是:谁在当教育局长?

调查结果显示,在122位教育局长中,有41.0%的人任教育局长前是政府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其次是乡镇干部,占19.7%;第三位的是校长,占18.9%;第四位的是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占13.9%;另有6.6%的人来自学校教师。

如果采用简单的二分法,把学校教师、校长、教育局人员等归为教育系统内部人员,而把县级政府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乡镇干部归为教育系统外部人员,则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来自教育系统内的教育局长占被调查总数的40%,而来自教育系统外的教育局长占被调查总数的60%,基本上呈现四六比例。

☆第二个问题是:教育局长抓什么?

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教育局长主抓的重要工作当中,虽然素质教育、保障教育经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薄弱校改造、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体现国家教育基本政策取向的工作纷纷被教育局长高票选中,反映出基层教育领导能够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局长的兴奋点仍在应试上,选择主抓升学率的人有46.7%,还有13.1%的人在为升学率上不去而苦恼,有29.5%的教育局长在竭力创办、打造示范校。

这种现象有可能是由于教育局长自身对国家有关教育的大政方针还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把握,也可能与政府行政管理体系有关。有时候并不是作为科级行政干部的教育局长想抓升学率,而是县政府领导想要升学率。同样,很多地方仍把示范校建设作为教育局或者政府的政绩工程,所以教育局长们也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这项工作上。

☆第三个问题是:教育局长怎样当?

调查显示,在什么是教育局长该做的事情、怎样当教育局长这个问题上,教育局长本身是存在困惑的。表9~表14的调查数据说明了这一点。

笔者长期从事教育局长培训。近些年,笔者经常听到一些教育局长发出“什么时候能够让我们做教育局长该做的事情”的呼吁。这实际上表达了教育局长自身对政府官员角色的不认同,他们内心是把自己作为教育人来看待的,他们希望做教育专家。政府官员的身份让他们不堪重负,如开不完的各种会议,办理不完的政府交代的各种任务(比如教育局要承担县里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协调不完的各种关系,处理不完的各种突发事件、应急事务等。

也有一些教育局长认为,教育局长就是教育资源的争取者和教育外围环境的保障者,要游说于政府各部门之间,为教育争取各种资源,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教育局长应是行政官员和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至于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指导,如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的提升等,可以委托主管业务工作的副手来完成,由专业人士来管理。

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表现出当前教育局长在同时扮演三种角色的过程中面临着强烈的角色冲突。笔者曾经在组织教育局长培训活动中,让教育局长们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他们自身的现实形象和理想形象。最后呈现出来的现实形象非常疲惫,充满了彷徨、困惑、压力和无奈,这反映出在教育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的背景下,教育局长们的自身压力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们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日益增强,对于自己管理领导下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的负罪感。而对理想的教育局长的形象,大家普遍认为很难说,或者说不清楚,没有取得共识。这进一步说明教育局长自身面临着激烈的角色冲突,角色认知出现了危机。

四、政策建议

1.关注教育局长面临的角色困境

2.加强教育局长培训力度

3.探索未来教育局长队伍建设的可能路径

笔者认为基本上有两种可能。一是走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化道路,强化教育行政工作的专业性和独立性,走专家治教的路径。这需要对教育局长的任职资格作出明确的规定,不仅要有教育管理方面的专业学历、学位,而且也要强调实际教育管理经验,以及对教育方针、教育理念的全面把握,需要考核上岗。

第二种路径是按照现有的体制,强化教育局长作为负责教育事业的行政领导的服务意识,在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机关建设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工作。在这种路径中,教育局长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如何转变职能,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处理好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看,这种路径可能更具有可行性。

标签:;  

教育署署长的角色:122名教育署署长(官方职位)基本情况调查报告_行政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