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的会计改革与发展_会计论文

20多年的会计改革与发展_会计论文

会计改革与发展的20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20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实现了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和经济模式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会计工作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初步建立了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制度体系,初步实现了企业会计制度向市场经济转轨和与国际惯例接轨,初步建立了会计人才的评价,选拔和培养机制,基层单位会计工作全面发展,会计电算化广泛应用,新的理财观念和方法逐步树立,对外会计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会计事业的蓬勃发展。认真总结20年来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对搞好当前工作,推动会计事业顺利步入21世纪,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20年来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历程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与发展,源自经济发展的推动并能动地为经济发展服务。20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会计改革步步深入,稳步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会计改革起步阶段(1978年至1992年)。这一阶段会计改革和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恢复整顿因十年动乱而遭破坏的会计工作秩序,按照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适应性改革。经过10多年的努力,会计工作秩序得到了恢复和建立,会计改革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以《会计法》的发布实施为主要标志,会计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建立了会计核算制度,使记账、算账、报账工作有章可循;建立了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总会计师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等,使会计基础工作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会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素质稳步提高。为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会计业务培训,仅财政部创办的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每年培养具有中专学历的在职会计人员就达7万多人。与此同时,实行了会计专业职务聘任制度、 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会计人员荣誉证书制度、优秀会计人员表彰奖励制度等,为充分调动广大会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基层单位会计工作逐步转变职能,积极参与经营管理。许多单位在做好记账、算账、报账工作的同时,适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要求,划小核算单位,层层分解经营责任指标,建立了责任会计、厂内银行、模拟市场核算等内部会计管理模式;许多单位为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积极开展会计电算化。基层单位和广大会计人员积极参与会计改革,为会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注册会计师事业稳步发展。为适应对外开放的要求,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得到全面恢复,注册会计师的地位和作用日益被社会所认识,注册会计师队伍稳步发展,服务领域也从单纯的查账验资逐步发展到企业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企业资本、设计会计制度、提供管理咨询、代理纳税申报等各个方面。

——会计管理工作逐步被提到议事日程。《会计法》确立了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责,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要求,设置专门机构,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并适应经济改革的要求,扩大管理范围,转变管理职能,改革管理方法,努力为基层单位和会计人员服务。

应当说,这一阶段的会计改革主要是就会计工作的某些方面进行适应性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及会计管理体制和运行多年的、服务于计划经济的会计模式。

(二)会计改革全面深化阶段(1992年至今)。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按照这一要求,财政部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了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经过几年的努力,会计改革有了新的进展。

——发布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这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开始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轨并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尤其是具体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加速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对促进建立市场经济规则和证券市场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会计人才评价、选拔机制,促进了会计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改善。

——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制。修订了《会计法》,充实和完善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会计证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和代理记账制度等,推进了会计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进一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根据朱镕基副总理提出的《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约法三章》精神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通知》要求,对造假账和会计信息失真等违法违纪问题进行了治理整顿,促进了会计工作秩序和经济秩序的好转。

——广泛开展会计知识培训,基本形成了一条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规模化的会计人员培训新路子,使会计人员培训正式纳入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继续教育轨道。

另外,会计管理工作、注册会计师制度、会计教育、会计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可以说,1992年以后,是新中国会计史上会计工作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重要时期。

二、几点启示

20年来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历程,是广大会计工作者不断解放思想、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会计发展模式的历程。20年的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一)发展经济必须重视会计工作

早在1962年,党中央就作出“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著名论断。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一科学论断更加具有指导意义。20年来,会计工作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成为加强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商业性语言。尤其是会计工作所特有的综合反映经济状况,为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维护经济秩序等功能,使会计工作得到了最高决策层的关注。在第二、第三、第四次全国会计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领导同志都对会计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也都逐步重视会计工作。这一方面说明,我国越来越注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会计信息和会计工作的“晴雨表”作用;另一方面,说明广大会计工作者通过扎实的努力,使会计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社会各界的重视,是会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会计工作的重视,应当体现在充分发挥会计的作用上,而不能任意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作为一门科学,有其自身规律,应当尊重和自觉运用会计的规律,否则,就会使会计运行受阻。值得重视的是,干扰会计工作的现象还时常发生,比如指使、强令编造会计数据,要求在会计制度中体现不切实际的规定,肢解会计管理权限,多部门对会计监督、检查,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行政干预,等等。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对会计事业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应当力戒。

(二)必须解放思想,不断推进会计改革

20年来会计改革的历程充分说明了会计改革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为此,从80年代中、后期,我国就开始研究制定会计准则问题,但由于认识上不尽一致,而未能实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之后,在认识上有了新的突破,于是抓住机遇,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迈出了向市场经济转轨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一步。当初考虑,《企业会计准则》拟在企业全面实施。但随着对具体会计准则研究的深入,逐步感到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健全的内部经营机制、基础管理和外部监督机制,在所有企业推行会计准则的时机尚不成熟。为此,财政部适时调整思路,将具体会计准则首先在经营机制比较好的上市公司施行,从效果看,是积极可行的。这就说明,会计改革必须解放思想,并不断进行。

会计制度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将会计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会计改革的任务远没有完成。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看,会计改革仍需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一是继续深化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加快会计准则体系建设步伐。建立适合中国国情、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目标,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实现这一改革目标,最紧迫的任务是在全面总结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企业会计准则》,加快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步伐,规范会计信息标准,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用性,以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和社会公众进行投资决策。同时,根据经济改革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不断完善现行行业会计制度。二是稳步推进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不是削弱政府对会计工作的管理,而是通过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强化会计管理。在坚持财政部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下,逐步调整中央、地方、部门之间以及各管理机关与基层单位之间在会计管理方面的权责关系,进一步明确财政部门为《会计法》的执法主体地位。要加强各级会计管理队伍建设,健全机构,充实人员,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法规约束、政策引导、信息服务、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措施,使之真正履行《会计法》赋予的各项职责,从而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管理体制。三是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使会计人员依法为出资者服务。这要求逐步改革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三)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是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20年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会计工作秩序建设。针对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造假账和会计信息失真等违法违纪问题,根据国务院部署,于1996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会计工作秩序整顿。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下,整顿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任务远没有完成。这项工作将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是会计管理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建立规范有序的会计工作秩序,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尽快修订《会计法》,进一步确立会计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要明确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明确《会计法》的执法主体、切实解决造假账、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同时,要及时对现行会计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对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该废止的要坚决废止,该修改的要尽快修改;对于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需要会计加以规范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紧研究并加以规范,保证会计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第二,加强政府会计监督。政府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的监督管理者,应当有效发挥其监督的作用。加强政府会计监督的关键,是要加强会计执法监督检查,扩大监督范围,转变监督职能,加大监督力度,变过去单纯监督国有单位为监督全社会所有单位,重点是检查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从而维护国家和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保证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对在账务上弄虚作假、骗取名利、损害国家、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单位经营者,要坚决绳之以法。

第三,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清理整顿,将国有企业的财务决算交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注册会计师社会监督作用。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对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其执业质量是关键。各级财政部门在促进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和注意发挥注册会计师作用的同时,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促进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提高。

(四)必须重视会计队伍素质的提高

经过20年的努力,会计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建立了适合会计人员成长、成才的选拔、评价和培养的机制,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格局,会计人员的理财观念正在逐渐转变,会计知识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更新。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深入,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经济发展仍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加强会计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今后一个时期,在继续做好并逐步完善现行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会计证管理制度的同时,要重点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本着学以致用、保证质量、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促进会计队伍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改善,促进会计人员理财观念的转变。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纪律教育,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组织开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和监督措施的建设,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五)必须不断提高基层单位会计工作水平

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基层单位会计工作水平。20年来,在各项会计改革措施的推动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下,基层单位会计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基层单位会计工作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单位的会计工作仍停留在记账、算账和报账阶段,理财观念淡薄,会计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因此,应当继续指导和推动基层单位会计工作进一步转变职能,更好地为单位经营管理服务,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继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各基层单位要按照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夯实会计基础,规范会计行为,努力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各级财政部门要正确指导和推动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深入开展。二是要加强以内部控制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会计管理制度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和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推动和指导基层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会计监督,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促进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三是要大力发展管理会计。指导基层单位自觉运用现代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建立起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把会计工作深入到企业的供产销各环节、人财物各方面。要充分发挥会计的预测、决策、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作用,促进企业充分挖掘潜力,合理利用资源,堵塞跑冒滴漏,努力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标签:;  ;  ;  ;  ;  ;  ;  ;  ;  ;  

20多年的会计改革与发展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