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PPP项目收益风险分配机制研究论文

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PPP项目收益风险分配机制研究

王颖林,傅 梦,陈 玲,卢舒琦

(福建农林大学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E-mail:wangyinglin127@163.com)

摘 要: PPP模式对于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回报低,社会投资方将面临较高的收益风险,因此,我国大部分 PPP项目的社会资本方为国企或国企与民企的联营体,纯粹的私人资本参与 PPP项目的积极性并不高。为了激发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资热情,当政府与不同投资方合作时,有必要基于项目参与方的公平偏好程度设置相应风险分配机制,一方面降低私人资本投资方所面临的收益风险,另一方面改变政府承担项目付费的现状,实现风险的合理分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模拟项目收益风险分配机制,在考察投资方公平偏好的前提下,对传统的收益函数进行了调整,构建了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 PPP项目收益风险分配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社会效益会随着投资方公平偏好的增大而增加,投资方承担风险比例亦与其公平偏好正相关。

关键词: 风险分配;PPP项目;公平偏好理论;委托—代理理论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PPP模式的引入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政府部门的建设资金不足问题[1]。利用社会资本的同时可以运用私人部门的技术、管理优势,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弥补了政府管理效率低下等方面的劣势,也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并减轻财政负担。然而,由于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并非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各类项目的收费机制均受到一定约束,加之高昂的设备维护成本,项目的收益风险相对较高,从而导致私人资本参与项目投资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2]。从财政角度来看,财政风险的控制以及对民间资本的风险分担是PPP项目关注的重点问题[3]。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PPP项目风险分配及政府担保问题做出了相关研究。例如,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定性分析方法已应用于PPP项目风险因素识别以及分配原则的研究中[4,5]。相应的,众多学者对PPP项目风险评估的定量分析方法亦进行了深入探讨[6,7]。在PPP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中,政府担保往往作为参与风险分担的重要手段之一[8]。政府通过担保的方式对项目提供资助和支持,一方面实现项目的内部增级吸引融资,另一方面提升项目的风险对抗能力[9]

投资方在面对市场高风险的情况下,渴望政府能够为其提供收益保障,否则将影响投资方参与项目建设的热情。在实践中,政府通过回报率担保的形式承担了项目的收益风险。然而,这一做法无疑加重了政府的债务负担,同时也与引入PPP模式的初衷相悖。因此,项目收益风险应在政府与投资方之间实现合理分配,对于降低投资方的依赖心理,督促其在项目合作时付出高努力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10]。在风险分配时,如果政府给予投资方保证额度过多,将会加大政府的财政负担,亦会滋长投资方的投机心理[11]。由于可以在付出低努力的前提下就获得预期回报,因此投资方便不需要付出更多成本进行设备维护提高项目的竞争力,这样便导致特许期结束后项目的寿命期大打折扣,同时影响公众对项目的满意度。相反,如果政府参与分摊的风险比例过低,则会削弱社会资本方的投资积极性。基于此,本文在考虑投资方公平偏好因子的基础上探讨PPP项目风险的分配比例,一方面增强项目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保障项目参与方在合作中付出高努力,杜绝投机行为。

1 委托—代理及公平偏好理论对项目参与方的行为作用

委托—代理理论常用于解决合作关系中的风险分摊问题[12],该理论把组织管理看作是委托人如何能有效激励代理人做出最优的行动选择策略。委托人通过观察代理人的行动以及外界随机因素等信息,从而设计适当的风险分配机制,以激发代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为。在PPP项目中,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委托项目公司建设运营项目,并在特许权期结束后无偿收回项目,由政府继续运营。因此,项目的质量高低不仅影响特许运营期内公众对项目的评价,还直接关系到项目移交后政府的运营成本。政府作为项目的所有者将参与项目监督检验,扮演委托人角色,私人部门作为项目的执行者,负责项目具体实施,扮演代理人角色[13]。从经济学角度,政府与项目公司之间构成了委托—代理关系,双方签订的合同即为委托—代理合同[14]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项目参与方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以自身收益最大化作为行为的唯一标准。然而,行为经济学家和实验经济学家通过多年实验、实证研究,验证了人并非完全自利的,在合作中会通过观察他人利益,从而判断物质利益分配或他人的行为动机是否公平,换言之,人是具有公平偏好的[15,16]。Fehr等[17]的收入差距厌恶模型认为代理人通过横向对比自身与他人收入判别利益分配公平与否。代理人的公平偏好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喜爱自己收入高于对方的自豪型倾向;另一种是嫉妒对方收入高于自己的嫉妒型倾向[18]。同理可知,项目参与方在关注自身收益的同时,也关心他人收益,并且将收益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产生公平或不公平的心理认知,这种情绪会对项目参与方的行为策略产生影响。

(1)支持性心理治疗。信息支持,评估患者相关知识需求,介绍冠心病及PCI相关知识,告诉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情感支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关心体贴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每天至少和患者交谈10分钟,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社会支持,促进患者健全社会支持网络,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及医护人员、病友三方面给予其广泛的社会支持。

(1)因变量测度。旅游产业升级理应体现产品高附加值化和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跃迁两个层面的含义。不过,现有研究置重于产业结构变迁程度的测量,容易忽视产业结构升级中生产率的变化。所以,本文选用经典文献的测度指标[24-25],即旅游业细分行业的收入份额与劳动生产率的极差标准化值的乘积求和变量。

区别于传统委托代理(H-M)模型,本文假设投资方在PPP项目合作中存在公平偏好。投资方对于政府分担风险的多少具有公平感知,即当政府风险分摊比例过低时投资方表现出嫉妒偏好,政府风险分摊比例过高时投资方则表现出愧疚偏好。前者给投资方带来负效用,后者给投资方带来正效用。换言之,如果投资方认为政府对风险分配是公平的,那么他将愿意付出努力提高项目效益;反之,投资方则会选择使自己实际收益低于担保额度,从而取得政府补偿收益。政府部门作为管理机构,只有设置能够满足投资方需求的激励制度才能有效提高投资方的努力水平,进而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满足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系统化工程。

药物治疗与管理教育是现代临床医学的两大“杠杆”,两者的平衡支撑着患者稳定的疗效、良好的预后及医患关系的和谐,有效的ASIT有赖于对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但ASIT的规范化管理被认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摆在医务人员面前的一个暂新课题[3]。为此,我们针对每周拟接受治疗的患者名单及拟缴费名单分别采用Excel文档实施管理与传统方法实施管理,并进行对比性研究,国内外尚无相关报道。

2 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收益模型构建

借鉴传统 H-M 模型[20],在激励机制下,代理人付出努力a产出π,受其他随机因素θ的影响,θ服从均值为零、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于是投资方的实际产出表示为:πr=α+θ,其努力成本为 c(a)=,b为努力成本系数且满足b>0。为了激励投资方参与PPP项目投资,政府会适当分担部分收益风险。当项目的实际收益低于行业平均收益时,政府与投资方共同承担项目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即政府会为投资方提供一定担保而非全部差额收益。那么,对于投资方而言,政府所提供的那部分担保额度即为其所获得的期权价值。同理,政府不会承担项目所有的收益风险,那么政府获得的期权价值即为投资方所承担的那部分风险价值。

假设投资方预期收入和实际收入分别为eπ,rπ;政府的风险分担比例为P,那么,1-P则为投资方的风险承担比例。因此,政府参与风险分摊所获得的期权价值为:

式中,(IR)代表投资方的参与约束条件,其中 x0代表当投资方参与其他类似项目所获得的平均收益。(IC)代表投资方的激励相容约束条件,表示投资方的期望效用最大化。(IC′)是(IC)一阶等效条件。

投资方对风险分配比例具有公平感知,因此,其收益函数受到公平偏好因子的影响。虽然投资方的嫉妒或者愧疚情绪不改变项目的实际收益,但是它可能显著影响投资方在项目中未来的表现。基于公平偏好理论,投资方的心理收益价值为:

式中,k1,k2分别表示投资方的嫉妒和愧疚心理,且 k1>0,k2<0。为了便于计算,k表示公平偏好系数,且k1= k2=k>0,其中k=0为特殊情况,表示投资方完全自私自利。当I1< I2,k表示投资方愧疚程度。当I1> I2,k表示投资方嫉妒程度。因此,投资方的心理收益价值可简化为:

将rπ,I1,I2和C(a)代入式(4)可得:

政府的期望效用为:

(2)若投资方参与项目投资预期获得的收益额度较高,那么在合作时其愿意承担的收益风险也较高。从第二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当投资方的成本系数及公平偏好因子一定时,随着期望收益的提升,即πe=0.1,0.8,1.5,2,投资方承担风险的比例亦会随之增加,即1-P*=0.012,0.1,0.187,0.25,且社会效益会随之显著提升,即E1+E2=0.248,1.84,3.188,4。另外,在利益驱动的作用下,投资方承担风险的意愿更加明显。例如,第一组数据与第二组数据进行对比,当投资方的成本系数同为 0.2,公平偏好因子同为1.5时,投资方承担风险的比例从0.062上升到0.25,社会效益从1.188提升到4。

在PPP项目中,政府在选择投资方时会对其实力有一定了解,选择运营能力较强即完成相同项目花费成本较低的投资方时,其公平偏好越高或者对收益越敏感,承担风险的意愿就越低。反之亦反之。另外,在与预期收益较高、经营成本较低的投资方合作时,政府承担的收益风险是有限的,这类投资方有能力通过自身努力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项目前期订立合约时政府无需做出过多担保承诺,以防滋生投机心理。

在委托代理模型中,首要约束条件应满足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即政府与投资方共同的效用最大化;为了保证建设项目对投资方有足够的吸引力,同时应保证投资方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获得的收益不少于参与其他项目可得到的平均收益。另外,基于投资方的经济人本性,在项目合作中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基于以上3点约束,可得以下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委托—代理模型:

现有的委托代理模型仅对代理人获得的绝对收入水平进行了考察,并未考虑代理人在关注自身收益的同时也会对他人收入进行比较,因此忽略了相对收入对代理人实际效用产生的影响。例如,公司职员会将自己的收入与同级别的同事、不同级别的上司及下属进行比较,依据自身在团队中的贡献判断该收入是否公平。若收入过低,则该职员便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偷懒或逃避责任;若收入超出其心理预期,则会心存愧疚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努力投入。然而,代理人的这种对“公平”做出的行为反应并未体现在传统的委托代理支付模型中。由于代理人的“公平偏好”会影响其自身效用函数并决定其最终行为策略的选择,进而影响项目效益,因此在建立政府与投资方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时,有必要将“公平偏好”因子考虑在内[19]

投资方参与风险分摊所获得的期权价值为:

3 模型求解及分析

3.1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模型求解

政府对投资方实施监督不可能获取完全的信息,因此上述模型应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求解,即投资方的努力水平不能被观察到。将(IC′)代入目标函数,一阶最优条件为:

式中,P*表示政府最优风险分配比例。

投资方的最优预期收入为:

3.2 模型分析

PPP融资模式强调项目风险应由政府与投资方共担,为了确保投资方愿意以高度热情参与项目的同时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政府应该基于投资方的公平偏好以及他们的工作成本确定最优风险分配比例。可以看出,政府参与项目风险分摊的比例与公平偏好系数 k以及投资方的努力成本系数 b相关;而投资方的最优努力程度即为其期待收益额度,这样政府将不承担收益补贴的风险。

(1)探究公平偏好系数对风险分配比例的影响。由于,所以P*与公平偏好系数k呈正相关,1-P*与k呈负相关,这意味着投资方的公平偏好越高,其愿意承担的风险比例越低。当k趋向于无穷大时,P*趋向于。这说明,政府的风险分担水平不会随着投资方的公平偏好增加而无限增加,而是最后会趋向于一个常数值。

根据型号和时间段[time1,time2],得到符合要求的发动机有E1,E2,,En;依据定义2中的关联关系和上文中的装配过程数据世系模型,获取发动机E1的所有装试序列中质量项q的实际值q11,q12,,q1l(l为E1的总装试次数),取最后一次装试序列中q的实际值q1l;同理得到其他发动机的最后一次装试序列中q的实际值,则质量项q的波动情况为q1l,q2k,,qnh,l,k,,h依次为发动机E1,E2,,En的装试序列次数。

机载双基雷达构型难以枚举,图1给出了任意几何构型下机载双基雷达的几何模型[2,17-18]。为简化问题,假设发射、接收载机平台在与地面平行的平面运动,且发射、接收天线均为正侧面放置(从杂波抑制的角度讲,侧视线阵是一种较优的天线配置方式[2]),在实际情况中这些条件是容易满足的。

(2)由于,因此,政府风险分配比例与投资方的努力成本呈负相关。也就是说,投资方分配的风险比例随着努力成本上升而升高。投资方的努力成本系数与其自身的运营能力及技术实力等因素相关,若其努力成本系数较高,那么在面临收益风险时其自身承担的风险比例也较大。换言之,政府不会为投资方落后的管理或技术水平“买单”,这也是促进投资方努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激励手段。同理,若投资方对预期收益期待较高,即πe值较高,投资方所承担的风险分配比例也会有所提升,即高回报需承担高风险。

在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为了有效激励投资方付出努力以获得公共利益最大化,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风险分配机制。投资方投资一个项目,从这个项目获得的利润必须不少于从其他类似的项目获得的收入。否则,投资者将不会参与政府发起的招标。在选择投资方时,政府可以通过心理测试、调查问卷等手段来确定投资方的公平偏好水平。政府亦可通过检查投资者以往参与的项目以获得相应经济指标,如通过了解投资方的内部收益率等指标估测其成本系数b。

借助上述建立的风险分配模型,通过对私人资本方的努力成本系数、期望收益以及公平偏好因子进行赋值,从而得出项目合作时公、私双方的最优风险分担比例以及项目的社会效益。具体赋值及计算情况如表1所示。

2.3.2 二肽的形成 甲硫氨酸通过与组氨酸形成肽键转移到占据位点2的tRNA上(图1)。核糖体读取下一个密码子,原占据位点1的tRNA离开核糖体,占据位点2的tRNA进入位点1(图2)。学生通过图1、图2显示的2个步骤操作,直观感性认知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2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对教材(必修1)中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对mRNA上密码子的简并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 数值模拟

为延长鲜食玉米采收期,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采取育苗移栽、覆膜播种、分期播种等多种方式调节采收期。育苗移栽的在2叶1心时要及时带土移栽,不栽老苗,移栽后要及时浇足水,以提高成活率,缓苗后增施提苗肥。育苗移栽和覆膜播种方式要特别注意终霜的危害,分期播种方式要注意初霜的危害。分期播种可遵循前一期出苗播后一期的原则进行。

表1 数值模拟

从表1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结论:

(1)当私人资本方的努力成本系数、期望收益值一定时,投资方承担风险的意愿会随着其公平偏好因子的增大而降低,但社会效益却有所提升,即当 k=0,1,1.5,2 时,1-P*=0.1,0.067,0.062,0.06,E1+E2=0.475,0.95,1.188,1.425。由此可见,政府与具有较高公平偏好的投资方合作时有利于社会效益的提升。

投资方的期望投资效用为:

(3)投资方成本系数的升高增加了其收益风险,然而这部分风险并非由政府买单,而是应由投资方自身承担。从第三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当投资方的成本系数由 0.2上升至 1,其承担风险的比例则从0.16提升至0.8,同时社会效益从2.112降低到0.96。由此可见,先进的项目管理水平及运营能力可以大大降低项目成本,同时对于社会效益的提升亦具有重要意义。

螺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及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小零件,在国内大量的机械、电子、建筑等许多行业,都有大量的螺丝安装工作,过去大多采用人工安装或者手持电动螺丝刀安装等简单易操作,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如何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是很多企业共同思考的问题[1]。本课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自动装配螺丝机,经生产实际验证,运行稳定,实用性较强。

5 结语

政府坚定不移地发展PPP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不遗余力推广PPP模式,不断修改、补充、完善PPP政策。本文将公平偏好理论引入传统委托—代理理论模型,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设置了政府和投资方之间的收益风险分配比例,对传统 H-M 模型的实用性进行了延伸。基于模型分析可以得出鼓励私人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的一些启示:政府应该根据投资方的公平偏好以及他们的工作成本来确定最优收益风险分配比例,以确保投资方愿意以高度热情参与项目投资。另外,在保障项目有足够吸引力的同时,要促进投资方在项目合作中自觉付出高努力,保障公众利益最大化。总体来说,政府选择较高公平偏好的投资方可以有效提升项目的社会效益。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知识意义的建构,是新知识有限生成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既是创造性地理解知识的过程,又是建构知识的心理意义的过程.而知识的心理意义是不可传授的,要靠学生主动去建构,概念、方法的真正掌握,依赖于学生本人的理解,而有关的认知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11].涂荣豹、王光明等[12]认为:“数学概念教学历来在数学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理解、掌握蕴含于数学概念中的思想,应是一个长期的探究过程.”由于学习数学全息定义一般比学习非全息定义要困难得多,因此,在教学时对数学全息定义更要舍得花时间,应留足时间让学生建构全息定义的心理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守清,伍 迪,彭 为,崔庆斌.PPP模式下城镇建设项目政企控制权配置[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7(4):369-375.

[2] 宋金波,张天弓.PPP模式的潜在危机与应对政策[J].项目管理评论,2017(2):66-69,7.

[3] 孟惊雷,樊 千.PPP模式在我国新型城镇化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法律视角[J].北方经贸,2015(5):78-84.

[4] Hwang B G,Zhao X,Gay M J S.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 in Singapore:Factors,critical risks and preferred risk allo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ract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3,31(3):424-433.

[5] 李 妍,杜崇东,刘婷婷.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分担机制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经济论坛,2016(1):95-99.

[6] Kuo Y C,Lu S T.Using fuzzy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approach to enhance risk assessment for metropolitan construction proje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3,31(4):602-614.

[7] 常雅楠,王松江.一带一路背景下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6):102-105.

[8] Song J,Zhao Y,Jin L,et al.Pareto optimization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toll road contracts with government guarantee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Policy and Practice,2018,117:158-175.

[9] Li S,Abraham D,Cai H.Infrastructure financing with project bond and credit default swap under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7,35(3):406-419.

[10] 宋樊君,温来成.我国PPP法律制度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税收经济研究,2017(1):87-95.

[11] Wang Y,Cui P,Liu J.Analysis of the risk-sharing ratio in PPP projects based on government minimum revenue guarante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8,36(6):899-909.

[12] Liu J,Gao R,Cheah C Y J,et al.Incentive mechanism for inhibiting investors' opportunistic behavior in PPP projec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6,34(7):1102-1111.

[13] Tao,G.,Jingjing,W..A Study of the Owner's Commission Model and Incentive Contract Based on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J].Systems Engineering Procedia,2011(1):399-405.

[14] 高丽峰,戴大双,沈 涛.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 BOT项目特许期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140-144.

[15] 罗 彪,朱晓梅.考虑心理偏好的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18(2):111-116.

[16] Teller,J.,Kock,A..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n how portfolio risk management influences project portfolio suc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3,31(6):817-829.

[17] Fehr,E.,Schmidt,K.M..A theory of fairness,competition,and coopera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114(3):817-868.

[18] 袁 茂,雷 勇,蒲勇健.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激励机制与代理成本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1,25(2):82-86.

[19] Wang,Y.,Liu,J..Evaluation of the excess revenue sharing ratio in PPP projects using principal–agent mode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15,33(6):1317-1324.

[20] Holmstrom,B.,Milgrom,P..Aggregation and linearity in the provision of intertemporal incentives[J].Econometrica: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1987,55(2):303-328.

The Revenue Risk Allocation Mechanism of PPP Projects Based on the Fairness Preference Theory

WANG Ying-lin,FU Meng,CHEN Ling,LU Shu-qi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and Civil Engineering,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1,China,E-mail:wangyinglin127@163.com)

Abstract: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model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social capital participation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jects. However,social investors will face high income risk due to the long construction duration and low returns. Therefore,most social capital of PPP projects in China ar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or state-owned and private joint enterprises. The enthusiasm of pure private capital to participate in PPP projects is not high. To stimulate investment enthusiasm of private capital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it is necessary to set the corresponding risk alloc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fairness preferences of project participants when the government cooperates with different investors. On the one hand,this reasonable risk sharing mechanism will reduce the income risk of private capital investors. On the other hand,it will change the status that government pays for projects to achieve a reasonable risk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this paper simulates the project's income risk allocation mechanism. The traditional income function is adjusted based on examining the fairness preference of the private investor,and the PPP project income risk alloc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fairness preference theory is constructed. The social benefits increase with the growing of investors’ fairness preferences through the data analysis. The risk proportion of the investor is also positively related to its fair preferences.

Keywords: risk allocation;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fairness preference theory;principal-agent theory

中图分类号 :F2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859(2019)02-097-05

doi: 10.13991/j.cnki.jem.2019.02.018

收稿日期: 2018-09-27.

基金项目: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16B114).

作者简介 :

王颖林(1987-),女,副教授,研究方向:项目风险管理;

傅 梦(1968-),女,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

陈 玲(199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卢舒琦(1997-),女,本科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标签:;  ;  ;  ;  ;  

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的PPP项目收益风险分配机制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