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权力视角下微信社交研究论文

组织行为学权力视角下微信社交研究

南力瑛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 当线下的科层权力渗透到微信的虚拟空间当中时,享受快捷生活和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交距离的失调。无论是在微信群聊还是朋友圈,个体都会受到权力的规制,从而表现的自由度降低,或者呈现出分裂的自我形象。

关键词: 权力;自我呈现;朋友圈

一、前人研究

《流动的权力:“科层式微信群”的权力实践研究》,张军总结了实体权力在网络空间中效力研究的三种倾向:“权力维系论”强调权力效果的延续性,“权力消解论”坚持权力影响受损或消解的论断,“权力再生论”强调“网络权力”这一新型权力形式的出现。科层式微信群中的权力体现为“流动性权力”,其本质是实体组织权力的维系,并推动了虚拟社群“科层化”的过程。

《论微信群对中国家庭权力关系的重构》,吴静认为数字化家庭关系,提供了传统自然关系向现代伦理关系转变的途径,它颠覆了传统的家族生活与交往的形态,家庭成员将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通过在线视频聊天、网页分享、收发红包等形式进行互动与交流,视频聊天可以让分散的家庭成员实现“在场”,通过发文字图片可以传递生活信息、联系和加强情感,网页信息和文章分享可以增强“共同的意义空间”,最终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网络家庭文化圈。

《微信朋友圈: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从社会学理论出发,认为基于社会网络的虚拟社区微信朋友圈呈现出强连带与弱连带的有机结合,有助于社会资本的培育。

人际关系被社会心理学定义为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与行为倾向。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时代,网络人际关系被越来越多学者关注,分为积极健康和消极敌对两个方向。人在社会中会不断的进入到一个个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中,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中我们会设定合适的心理距离和行为倾向,但是微信打破了这种传统的社交距离,传统的人际关系已经逐渐被复制粘贴到了微信上,形成强关系为主,弱关系为辅的格局,一些区别于传统人际的特点和情景也在不断出现。而在众多的分析朋友圈的印象管理的文章中,却鲜有从组织行为权力角度入手进行分析的成果,本文将对这一现象加以探讨,对丰富网络社会学有一定意义。

二、线下科层权力在线上的培育与延展

微信作为汇聚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包含了一个人的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包括亲人、朋友、同事、上司、领导等多种关系,微信通过他不断的发展,已经成为赶超qq的通讯社交软件。当A\B\C使用微信时,ABC的朋友D也不到不使用微信,从而微信开始以极快的速度吸纳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朋友圈中,借助微信媒介可完成通讯、工作、学习、社交、娱乐、接受信息等多重任务,2017年微信用户与生态研究报告中45%的用户微信好友人数超过200人,月增5人以上,近六成新增好友来自职场,由强关系链接的家人、好友扩展到泛工作的弱关系。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在微信营造的虚拟空间中共生发展。

韦伯给权力下的定义是:一个人用以影响另一个人的能力。组织行为中的权力体现在依赖关系,即他控制着你渴望的东西,罗宾斯认为权力具体包括包括A个人可以为难B,B总是避免A生气,A可以给你奖赏,支配你的职位权力,或者拥有值得尊敬的知识和经验。

三、权力制约下的自我呈现

组织行为学认为人际之间可以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则,为完成某一共同的目标正式组织起来的人群集合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同一目标和特定功能的行为系统。与正式组织相对,非正式组织是指以情感、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基础,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为纽带,没有正式文件规定的、自发形成的一种开放式的社会技术系统。正式组织中个体有明确的目标,具有层级的等级结构,有明确的分工、责任和权利。在非正式组织中则没有规定的权力核心,依据趣缘、感情等汇聚,在正式组织中满足的是自我的物质需求、晋升需求和法定需求,而在非正式组织中获得陪伴、娱乐与认同。该理论在霍桑实验里被正式提出。

权力基础测定

首先在中国的威权文化传统的影响下,权距指数较高,高权力距离往往意味着对于权力和财富引起的层级差异有很高的认同度,学者往往用蹬自行车来形容:对在上者点头哈腰,对在下者用力踩踏。而低权力距离文化则指社会不强调公民由财富或者权力引起的层级差异。以严格的等级区分和对长辈、权力和地位的尊重会限制个体自由的表达思想和观点。

儿童在来生信念的生物学、精神生物学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情绪、愿望、知觉维度,有宗教信仰家庭中的儿童倾向认为个体死亡后情绪、愿望和认知功能会继续存在。父母来生信念可以预测儿童的死亡认知及来生信念,死亡话题亲子谈话在父母来生信念与儿童来生信念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就是说,父母越相信存在死后生活,跟孩子讨论死亡相关话题时,更偏向于使用描述死后生活以及描述逝者心理状态的词汇,父母的来生信念会通过死亡话题的亲子谈话进而影响到儿童对死亡的认知及来生信念。

A可以给你奖赏

支配你的职位权力

两年来,酒店共计接待顾客15万余人次。同时,酒店的高品质服务工作得到当地政府的充分认可,两年来共接待国家、省、市领导30余次。各种国际化会议和民间友好活动选择在这里举办,越来越多的外国宾客也纷至沓来。通过优化服务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让酒店有了更高、更快的发展。凭借和谐团结的队伍,完美高效的服务,酒店将延续这份业绩,在今后实现新突破。

而作为被支配者BCD,一旦发布与工作无关的朋友圈,或者在工作时间里摸鱼,首先会给支配者造成不够上进的印象,其次一旦被支配者在“评论”中回复负面评价,会在朋友圈这个公共空间里围观和凝视,造成十分尴尬的局面,所以被支配者为了规避风险,会采取措施:分组。微信朋友群中,则是越来越细化的分组,当我们展示与工作无关的(与正式组织的任务)的内容时,会屏蔽他们,设为不可见。我们的“朋友圈”中的自我会分化成正式组织力的自我,与非正式组织里的自我。这两种自我总是处在分裂状态里。个体精心塑造的完美自我往往只能存活在非正式组织里。所以越靠近权力,我们的自我表现丰富性自由度会降低。同时,当新加好友时,通过点赞,你会发现B朋友和C朋友也认识,甚至通过评论得到两个人关系的远近,对培育社会资本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家庭群聊里,存在ABCD支配者和abcd,(a为A的子代),当B发布信息时,a一旦没有回复,也会受到来自A的施压,沉默被打破,选择回应。

个体可以在公共虚拟空间里充分且自由的发表观点,网民通过自我赋权去“发声”、“抗争”、“动员”,在公共事件中发挥自己的效能。而在微信这个私密性更强的空间,反而受到了线下的科层权力发展到线上带来的规制与裹挟,被暴露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前。

在合肥这些年,总是不适,可也到底说不好,究竟怎么了。等到一次次回到小城,方才恍然,合肥这座城市唯一的遗憾是缺少水系,干涩而无灵性。许多年以后,借一次出差的机会,我们开车来到宣城,那种水田漠漠的温润感刹那间击中了我,直想大哭。原来,待在合肥这么多年的喑哑感,终于找到了原因。

或者拥有值得尊敬的知识和经验

图一:单一支配者

图二:家庭群中的多重控制者

四、成因

A个人可以为难B,B总是避免A生气

假设在一个正式组织里,A是支配者,BCD是被支配者,A发布朋友圈——BCD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第一时间点赞、评论在工作群中发布任务,可能已经超过了上班时间,但是还是会执行。同时,在正式组织里,微观权力已经渗透到点赞和评论里,当支配者发布朋友圈时,被支配者会点赞,甚至形成“点赞的景观”,拉近自己与权力核心或者支配者的距离,同时,“圈内”成员也会根据互动亲密度确认自己在“圈中”的位置来弥补线下社交互动的不足。

另外个体上心理倾向的不同也影响了他们的表现,肖崇好修正了Snyder的自我监控的概念,并认为高监控水平的人会注重社会行为的适应性,对情境线索敏感的同时也维护自我和谐。

五、结论

微信作为通讯社交软件确实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增加了我们的效率,但是不可否认,他也让“权力”的臂膀越来越长,甚至够到了我们的私人空间,造成“社交距离失调”。我们急于树立良好的媒介形象,又不得不设置分组,我们沉醉在微信群聊带给我们的微生活之中,却又不得不面对支配者的操控和命令,然后迅速的回复。微信把我们的生活切割成了无数个片段和瞬间,使我们不得不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疲于奔命,树立完全不同的自我,这也必然降低了个体媒介使用的幸福感,甚至沉迷于网络人际关系之中,忽视了线下的人际关系发展。

注 释:

再次,培训应该以日常工作为重点,不追求花哨和专业难度很大的内容。多关注那些在客户家经常用到的技术,把它们作为培训重点。例如,打扫卫生和做饭不掌握,净关注鲍鱼燕窝等高档食材的制作,就是没有把握住重点。

1.3.1 考试成绩。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采用同一份试卷进行测试,试卷题型为选择题及病例分析题,各占50%,选择题参考执业医师考试以理解应用题型为主,对总成绩及病例分析题成绩进行分析。

未来“一带一路”传播研究需重点关注“合作传播思维与国际传播主体意识培养”的问题,围绕差异化的传播环境和受众特征开展区域国别研究,同时考察多层次传播主体的传播实践及其效果,持续跟进“新媒体成为国际传播主渠道”这一动向。

①百度文库: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

②包括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展示成就,表现情感脆弱的一面,晒自己日常生活凸显有品质的生活,或者吐槽、搞怪等。

参考文献:

[1]陈楚.微信朋友圈印象管理行为的内容结构及其对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张军.流动的权力:“科层式微信群”的权力实践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8,(09):213-222.

[3]吴静.论微信群对中国家庭权力关系的重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03):164-166.

[4]徐爽,刘丽丽.微信朋友圈隐私保护问题的探究——“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范围”设置功能合理性分析[J].新闻传播,2018,(17):38-40.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7508(2019)09-0058-02

基金项目: 本研究为吉林大学人文学科基础专项“新媒体流言传播机制及对策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6ZZ002)。负责人:刘鸣筝,参与人:南力瑛。

收稿日期: 2019-03-16

作者简介: 南力瑛(1995-),女,吉林市人,吉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传播。

标签:;  ;  ;  ;  

组织行为学权力视角下微信社交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