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易县“摆字龙灯”的继承与发展论文_赵岩

论易县“摆字龙灯”的继承与发展论文_赵岩

(河北大学,河北省 保定市 071000)

摘要:易县摆字龙灯是一种历史悠长的满族风格民俗舞蹈,目前已有三百余年历史,起源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忠义村。摆字龙灯既能舞出中国传统龙的鲜活灵动、翻江搅海的气势,又能摆出变化多样的造型字句,是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摆字龙灯”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易县;摆字龙灯;继承;发展


易县忠义村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所以人口较少,现仅有103户(不足400人)。改革开放后,因其本身经济基础较为落后,又不断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限制,大部分的青壮年选择了外出打工,部分直接进入工作环境,易县摆字龙灯的继承发展变得更加困难,以至于在2009年左右这项艺术濒临失传。后来在文化爱好者马建民的义务赞助下,易县摆字龙灯得以重现展现在社会各界面前,重现生机的摆字龙灯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在易县忠义村,通过对传承人郑庆坤刘宝琪老师的报道中了解到,易县摆字龙灯现在继承与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一方面,龙灯队没有固定的人员队伍,所以参加表演时需要临时凑人,并且凑齐一只完整的队伍很困难。另一方面,龙灯队现如今的传承人年龄都很大了,找不到合适的人来传承这项艺术。“易县摆字龙灯”作为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却面临着传承困难甚至有断代危险的问题,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生动的角色,它记录着过去人们的生活面貌和精神诉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收入的飞速增长,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不断沉迷于追求物质生活带来的享受,而渐渐忽略了精神追求。这种精神是否还维续存在于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情感中,这种实体的存在背后又有多少的精神消失?消失的不仅是那些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历史遗迹,还有历史文化变迁中民众的思维生活方式和情感寄托的遗失。随着经济发展,形形色色的娱乐生活和现代艺术也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渐渐改变着人民群众对审美的要求。受此影响,传统的文化艺术也遭到冷落,“摆字龙灯”舞蹈的健康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传承的第一方面,就是做好本土传承。民间保护首先要有人教授技艺,忠义村地区的龙灯传承人,要以有效的方法,自然传授或有组织的传授给本村族人或者年轻子弟;其次要有人来学习,忠义村的年轻子弟,应通过传统的拜师学艺方式或有组织传承方式,自愿向长辈学习舞龙灯技艺;再次要有组织的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并保持活动的固定性与持续性;最后要拥有自己的排练场地和文化艺术交流场馆,例如建设文化馆或档案室等,将已有成果陈列馆中,起到持续的凝聚和激励作用。

传承的第二方面,是在高校范围进行传承。摆字龙灯”舞蹈从省级非遗申报到国家级非遗,可见其拥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表演魅力。将“摆字龙灯”引入地方高校不仅有助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更有助于帮助高校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河北大学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与“摆字龙灯”艺术的发展相辅相成,对于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有着更加便利的条件。作为地方高校,河北大学积极开办传统优秀文化进校园展演活动,使“摆字龙灯”进入课堂,并邀请刘宝琪和郑庆坤两位传承人进行教学。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近年来积极传承并创作表演“摆字龙灯”舞蹈,为“摆字龙灯”舞蹈注入新的血液,也为“摆字龙灯”舞蹈的传承培养了人才。

传承的第三方面,要创新传承理念,在创作上,“摆字龙灯”的创作理念要与时代发展同步,融入当代人的生活观念和审美理想,这样才能被接受被保留.创作既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又充满活力的作品,在演出服饰装扮和龙灯制作上,传承原有的文化艺术风貌的同时,又要合理的借鉴现代艺术元素,赋予其与时俱进的内涵。这样“摆字龙灯”才能获得更丰富的艺术表现,才能流传久远。其次要创新传承模式,政府和媒体要力所能及的帮助做好“摆字龙灯”舞蹈的传承和普及工作,借助媒体、电视、报刊等平台,对“摆字龙灯”的相关文化、表演实况进行报道,开设专题网站、举办专题汇演。搜集、整理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建立龙灯成长档案室,确保“摆字龙灯”的原始遗风得到切实的保存。坚持传统与发展的结合,通过融合现代艺术元素、时代特点使“摆字龙灯”增加新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

摆字龙灯”将中国的龙舞运动与汉字结构相结合,充分体现出中国文化艺术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作为民间艺术,“摆字龙灯”研究价值很大,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危机,回顾它的源头与历史沿革,我们作为年轻学者应该科学的分析、总结其文化艺术特征,对其发展现状进行思考,找出“摆字龙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探讨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发展,保留其核心价值,才能使它能够长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聪.河北易县忠义村“摆字龙灯”的调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5.6

[2]刘春惠.河北易县忠义村:一个满族村的民族学调查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4

[3]易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易县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3

[4]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河北卷[M]北京:中国舞蹈出版社,1989

[5]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9

[6]周大明,河北舞蹈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

作者简介:赵岩(1996.08-),女,河北省保定市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论文作者:赵岩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论易县“摆字龙灯”的继承与发展论文_赵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