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中质押物风险研究及对策论文

供应链中质押物风险研究及对策

文/李蔚 魏颖珊

摘要: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对带动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起步较晚,单从质押物的选择方面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风险。经过调查研究,总结归纳出供应链金融质押物存在以下七大风险:品种选择风险、变现程度风险、管理能力风险、流程操作风险、信息风险、合法性风险、投保风险。据此,本文对供应链金融中质押物所存在的七大风险进行介绍,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相应措施与建议。

关键字: 供应链金融;质押物;风险

引言

在我国目前的供应链金融实践中,最为常见的业务模式就是质押物贷款。通过开展质押物贷款业务,一方面,银行可以吸引和稳定客户,扩大自身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对于供应链上的企业而言,通过该项业务,增加了自己仓储货物的价值,扩大了供销范围,资金问题也会有所缓解。质押物质押贷款业务在我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起步晚,经验少,总体水平较低,加之我国整体的管理水平和制度体系还不太完善,在供应链金融各个环节中,容易出现诸多风险,而质押物风险是供应链金融的主要风险。

一、质押物风险识别

(一)质押物的品种选择风险

质押物的品种类型直接关系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成功与否。不同的质押物保管条件不同,需要投入不同的关注。如果所选质押物对环境、气候敏感,那么就有可能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发生某种程度的损坏。进而影响其交易价值。

(二)质押物的价格风险

由于所选质押物都是可变现的动产,那么它与外部金融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市场价格会随宏观环境处于不断的波动中。如果出现了大规模的折价现象,且超过了企业的预期,那么质押物价格风险随之出现。

(三)质押物的变现风险

质押物作为担保物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变现,供应链金融作为信贷业务的一种,需要时刻关注其变现能力。以便对可能出现的折价做好提前准备。

(四)质押物的存储风险

质押物在验收质押之后,将会由物流公司暂时保管,而这类风险的产生则是由于不正确的保管方式,例如未对需特殊保管的质押物提供良好的存储条件,进而导致一系列风险损失的发生。

风险控制是经过评价后所采取的具体风险控制手段。为了控制风险,应采取多种相应的控制手段,确保相关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落实。

(五)质押物的操作风险

只有合法得到质押物才予以质押。质押物的合法性要通过要式单据等能够证明其合法、有效的文件说明。若融资企业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明那么就有可能存在质押物合法性风险。

(六)质押物的合法性风险

此类风险主要是由于实际操作方不得力而产生的风险,包括操作工具、操作方式、操作方法等。这要求相关企业多开展操作类培训,帮助员工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以减少这方面的风险发生。

(七)质押物的投保风险

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的最有效直接的方式,同样也可运用在质押物中。如果质押物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发生自然灾害或者人为损坏,那么有保险的质押物将会得到保险公司一定金额的补偿,以此来减少损失。若没有保险,那么将有融资公司独自承担损失。

二、质押物风险对策

传统的电力营销方式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致使供电单位与用户关系紧张,不仅限制企业的发展,严重的还会导致企业内部资金不均衡,带来安全隐患。因此,企业领导人应该积极转变落后思想,不断建全管理体系;供电管理人员要具备及时处理企业经营问题的能力,可以针对故意拖欠缴费的客户,进行实时跟踪,适时与客户进行沟通,潜移默化地让客户知晓企业的困难,切实提升电企的经营质量。

三是加快中西部地区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推动地区之间的技术转移和扩散,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一)质押物选择风险

管理风险是所有企业都不能避免的风险之一,所以对其的处置主要以控制为主。具体措施有:第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定内部管理规范、操作规范,从组织结构、权重分配制度、监管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制度;第二,要不断完善企业的监管制度和激励制度,加快信息化的建设,开展协同作业,通过融资企业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方便物流企业对质押物的管理。

质押物的安全性风险作为所有企业的共有风险之一,对其的处置主要有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策略。风险控制的措施有:第一,加强对合同的审核,通过签订补充合同的方式保证企业自身的权益,以减少质押物的法律纠纷;第二,加强对质押物的审核,物流企业应当对质押物进行合法性检验,防止非法货物成为质押品。对于安全性的风险转嫁,物流企业应当要求货主为货物购买保险。保险是物流企业处理风险的有效财务手段,可将某些风险可能带来的经济补偿责任转嫁给保险公司。

(二)质押物管理风险

质押物的选择风险是物流企业开展业务是比较突出的一种。对它的处置可采用风险规避和风险控制的策略。对质押物的选取主要以好卖、易放、投机少为原则,必须以物理、化学性质相对比较稳定的质押物,以及价格稳定、容易变现的品种。

忍不住把掌中的樟果再次靠近了鼻端,闭上眼把这浓郁的樟香吸进肺腑,在这样虚弱的时候,我太需要这种安稳的气息来把我包裹。二十多年前,我曾在这樟香里得到安宁,直到今天,还有以后,我都一样热爱它。

(三)质押物安全风险

3.改革开放以来纪念活动的多样化、常态化和规范化。改革开放后,国家各项事业逐步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包括抗战胜利纪念在内的各种纪念活动逐渐丰富。限于篇幅及为了叙述的方便,这里主要选取逢五逢十这样的具有代表性的周年纪念活动。

(四)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的完善

供应链金融在我国业务的开展还处于初期,从国家和政策层次出发应出台相对应的法律和政策,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相关机关的检查力度。特别是对参与供应链金融的企业、银行的准入认可,关于质押物的合法、合格检验及标准。要完善贷款、质押政策,逐步完成供应链金融的防范体系。同时,要求物流企业从自身角度出发,及时跟进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及时调整内部制度,规范自身的行为操作。

(五)加强操作设备设施建设

在物流发展迅猛的情况下,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相应地,其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只有加强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规避自身风险,甚至是整个供应链上的风险。首先,物流企业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更好的物流支持,比如使用新型仓储、运输设备,实现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的业务操作,提供工作效率;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保持工作效率,实现物流企业、供应链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三大的信息流畅。其次,人员的管理也很重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物流综合人才,有目的地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再者,加强物流企业的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六)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分享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一般来说,融资企业拥有自己关于经营水平、质押物质量、质押物合法性等多方面的内部信息。而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较少的关于这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处于信息劣势地位,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使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因此,加强银行、物流企业与融资企业三方的沟通交流和信息分享意义重大。银行、物流企业、融资企业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反馈,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信息透明,从而增加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为扩大业务量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

结论

从对供应链金融质押物风险分析来看,质押物的选择在规避质押物风险中占据了最为重要的位置。质押物品种类型选择的正确合理将可从一开始降低各方风险。对于企业来说,稳定、持久的质押物由于企业资产的保值,可规避变现、价格等风险;对于第三方物流来说、合理的质押物便于存储,同时由于有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工作,避免了仓储和操作风险;对于银行来说,正确选择的质押物有利于银行进行监管,追溯其来源、合法性等,可最大程度地降低自身风险。

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远景形势展望和对策………………………………… 王 勇,杨振立,杨慧娟(13.30)

参考文献

[1] 董兴林.仓单质押物流金融风险评价研究[J] .物流管理,2016(28):14~18.

[2] 李毅学.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36~41.

[3] 邓建华.试论我国金融风险现状及金融安全维护策略[J] .华商2006(4):70~74.

[4] 何明珂.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全过程[J] .系统工程,2010(5):30~35.

[5] 杨琳琳,朱东红.探析统一授信模式下融通仓质押物风险及控制[J] .物流科技,2013(1):44~47.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

标签:;  ;  ;  ;  

供应链中质押物风险研究及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