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谁会跳,是一个大班级的科学教育_电池论文

会跳的小米——大班科学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班论文,小米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设计意图:

本活动侧重于引导幼儿了解通电后喇叭的振动现象。由于振动变化很难被直接感知到,因此用小米作中介物,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小米在喇叭上的跳动变化来直观地感知喇叭的振动现象。

目的:

1.鼓励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探索通电后喇叭的振动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引导幼儿学习操作的方法,培养仔细观察、探索发现的能力。

准备:

1.每桌一筐低音喇叭(在无线电商店可买到),一筐1号电池,一碗小米。

2.有关电池连接的知识经验,即电池有正极、负极,将正极与负极相连,电才会通。

3.图片一张(如图),红色记号笔一支。

4.分组操作材料:鼓、锣、自制三弦琴、牛皮筋、鼓槌等。

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引导幼儿观察电池、喇叭。

2.提醒幼儿正确取放喇叭,如拿喇叭的两边,不要去碰中间很软的地方,摆放的时候喇叭口要朝上等。

二、探索通电时喇叭的振动现象。

1.探索如何使喇叭振动。

①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喇叭振动起来?

②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

③启发幼儿互相交流,并请1~2名幼儿演示操作过程。

④教师小结:当电线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负极上时,电路通了,喇叭就会振动。

2.感知喇叭通电时小米在喇叭上跳动的现象。

①请幼儿给喇叭接上电池后,摸一摸喇叭口,说说有什么感觉。(喇叭口在轻轻振动。)

②提问:把小米放在通电后的喇叭上会怎么样?

③幼儿操作并观察小米的跳动现象,启发幼儿用比较确切的语言表达小米“跳舞”的样子。

④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⑤讨论:小米为什么会跳“舞”?

⑥教师小结:喇叭通电后引起的振动使得小米跳起“舞”来。

三、探索接上不同数量的电池,小米在喇叭上的跳动幅度的变化。

1.如果接上不同数量的电池,在喇叭上跳“舞”的小米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操作,启发幼儿相互合作,并仔细观察逐一接上不同数量的电池时,小米不同的跳动情况。

3.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你们发现了什么?(请幼儿回答并及时鼓励互相合作的幼儿。)

4.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米的活动图(如图),帮助幼儿梳理知识。

5.教师小结:电池接得越多,喇叭振动越厉害,小米就跳得越高。

6.游戏:快乐的小米。

教师做喇叭,幼儿做小米。教师说出电池数量,“小米”根据电池的多少跳舞。如教师报“1节电池”,“小米”跳得低;教师报“3节电池”,“小米”跳得高。

四、分组活动。

提供给幼儿鼓、锣、自制三弦琴等材料,启发幼儿探索使它们振动的方法。

活动延伸:

探索同样多的电池接在不同型号的喇叭上时小米的活动,初步感知它们之间的关系。

评析:

上述活动过程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每个孩子不停地在操作,小米在上下跳动,鼓面、锣面、自制三弦琴上的琴弦……在振动。

动,是物质世界一种永恒的状态。振动则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可以理解的一种物理现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以触觉为手段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振动,其感受相对比较微弱。在“会跳的小米”中,设计者将喇叭较为细微的振动借助小米的跳动使其更为明显,更易为幼儿所觉察。这一做法在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构思上无疑是别具匠心的。

动,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探索大千世界的基本手段。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摒弃了“传授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孩子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极具操作性的活动,使孩子沉浸在欢乐的带有游戏性质的自主活动中,使其思维和感官外在兴奋与敏感的状态,最终使孩子的情感表现、感知效果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境地。在现场,孩子们活动的热情使旁观者深受感染。

标签:;  ;  

小米,谁会跳,是一个大班级的科学教育_电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