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中西医治疗效果对照研究论文_王达

大连金州新区中医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A组37例,西医治疗组B组37例,将两组的治疗疗效进行比对分析。结果:37例患者痊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5%;A组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和B组接近,且不良反应少。结论:中医药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良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药;脑血栓;临床治疗

脑血栓形成属于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卒中类型,病因为大脑内动脉壁损伤后,在机体血液粘稠度增加、流速减缓及血液成分异常变化等情况下,导致血栓形成,血管腔闭塞致了病变血管的供血区域内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后变性、坏死,临床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偏瘫、言语障碍等症状。脑血栓形成是临床多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而且预后差,各界医务人员多年来一直苦苦寻求一种可以改善脑血栓预后的治疗方法。我院在脑血栓形成临床治疗上采用了中医药疗法治疗3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74例患者均为本院2011年3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血栓形成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且均经头部CT、MR确诊;主要表现为肢体偏瘫、偏身麻木、运动障碍、中枢性面舌瘫、言语不清、表情淡漠、嗜睡、头痛、头晕、浅昏迷等。中医治疗组B组37例,22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范围42~65岁,病程4~48天,完全性瘫痪者23例,不完全性瘫痪者14例,其中合并高血压者17例,糖尿病者10例,冠心病者8例;西医治疗组37例,23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40~68岁,病程4~45天,完全性瘫痪者24例,不完全性瘫痪者13例,合并高血压者18例,糖尿病患者8例,冠心病者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并发症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两组患者治疗2~3周为一个疗程,均进行1~2个疗程的治疗。

2.1中医治疗组A组:主方为补阳还五汤加丹参、狶签草,方剂配伍为:黄芪50~120g、归尾20~30g,川芎20~30g、桃仁10~20g、红花10~20g、地龙20~50g、赤芍10~15克、狶签草10~15g、丹参20~30g,每日一剂水煎服;少数重症患者采用早、晚各服用一剂,进入恢复期每天或隔天服用一剂。

2.2西医治疗组B组:合理应用脑血栓形成治疗常规西药,奥扎格雷、低分子右旋糖酐、纤溶酶及胞二磷胆碱行静脉滴注,同时配合降压、降糖、降脂等方法对症治疗。

3、治疗疗效评判标准:以中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作为划分标准,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均完全消失,肌力提高达3级以上,生活完全可自理为治愈;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多数消失,肌力提高达2级以上,可独立行走、生活部分可自理为显效;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小部分消失,肌力提高达1级,扶拐杖能站立,生活不能自理为好转;恶化或者死亡均为无效。

4、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A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和B组接近,血液流变学及头部CT显示A组治疗前的变化要较好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下表。

三、讨论

脑血栓形成的发病率较高,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亦呈逐渐增高趋势。15%的脑血栓患者日常生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常常不能生活自理,从而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意外的负担;随着医学的进步,对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也层出不穷,且更新速度较快,临床上涌现出了很多新的治疗方式;针对脑血栓形成中医药治疗方法,循证医学通过综合各方中医药治疗脑血栓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脑血栓形成的中医药治疗不良反应少,毒副作用小,且疗效同西药接近,是值得发展和推广的好方法。

脑血栓形成的中医治疗方法是有其基础理论依据的。根据中医理论,脑血栓形成属于“中风”、“卒中”等范畴,气血亏虚、劳逸失常、饮食不节、致生痰浊、气滞、血瘀,阻塞脉络为其常见病因,其病机为血瘀络塞,经络痹阻,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豁痰开窍是脑血栓的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方剂中补阳还五汤自古以来就是专治气虚血瘀所致脑中风的历代中药名方,向来被各代中医医家推崇应用;该方剂是由黄芪、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等中药配伍组成,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具有健脾益气、补气还阳之效能;重用地龙以疏通机体经络;方中另外加用的狶莶草可舒筋活血、通经络;桃仁、红花、丹参、赤芍活血化瘀;川芎在现代药理研究中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功效,对于改善脑中风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有明显作用。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作为治疗脑血栓的名方,不仅具有改善脑血栓患者的脑部血供,同时还具有抗凝血、抗血液粘稠性、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所以能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本次研究的A组脑血栓患者均应用中医药进行治疗,虽然治疗疗效没有明显优于B组,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轻度的恶心反应,其余病人均无任何副作用出现,而B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者为6例。由此可见,应用中医药治疗脑血栓,可以在同样治疗效果的基础上,而具有不良反应轻、少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杜梅,黄继武.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9(33):586.

[2]赵建清.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脑血栓形成)40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1(1):1043.

[3]左冬,汪永忠,韩燕全,等.中药有效成分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5(2):41-42.

[4]鲁厚年.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脑血栓42例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09,12(1):81.

论文作者:王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脑血栓形成中西医治疗效果对照研究论文_王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