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经管类大学生为例论文

高校“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以经管类大学生为例

张英奎 林思梦 刘传宇 李冬冬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

[摘 要] 从构建“知行合一”的经管类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入手,设计适合经管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对于提升经管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实践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经管类教学;实践创新能力;知行合一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求加强教育改革力度,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高校的育人模式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层面,而应深化至学习成果与创新应用转换层次,大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长期以来,国内外教育界一直非常关注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外多数学者认为外部环境和内在激励,尤其是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方法、个性特征、价值观等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偏向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H.Rindermann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创新能力培育系统的内部运作情况,在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构建模型、提出假说,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信息,最终借助 “数据——结构分析”揭示出个体的创新能力与主要影响变量之间的密切关系[1]。国内学者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与国外相关研究略有不同。在研究内容上,国内学者更侧重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以及创新能力培育体系的构建两个角度,而关于创新能力培育体系的构建,学者们又按照研究深度和研究范围的详细化程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国内现有文献集中于利用数学模型来评价学生群体的创新实践能力。易茜采用模糊评价法设计出财务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利用该方法探讨了如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考察[2]。陆静丹等人在SEM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测量模型的理论构架[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时代的要求,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要进一步深入,做到与时俱进。在当前经济管理人才供需两难的情况下,高校教育如何实现突破,进行知行合一的经管类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值得我们思考。

二、“知行合一”的经管类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

图1 大学生综合素质“双线”培养模式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曾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4]高校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必须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经管类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大学生的基础素质,还要具备以职业素质能力为核心的各项专业技能,因此,对经管类人才的培养要以“社会素质”和“职业素质”为“双线”,从思想政治、科学文化、专业能力、身心健康入手,将经管类大学生培育成满足社会需求的“人”与“才”(如图1所示)。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经济管理专业素质,这一方面可以参照本文构建的 “知行合一”的经管类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如图2所示)。

3.1.2 选取2个教学班级进行教学改革效果对比 选取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科科学(师范)专业本科班作为教学改革的实验对象,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大一年级中开设水文学的教学班级选取学生基础和人数相似的班级作为对立试验班级.一个班级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水文教学改革(S1),另一个班级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水文学教学(S2),并将PBL教学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开展教学改革之前,对2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当前学生对水文学的前期认识以及对现有高校课堂教学的意见,并作统计分析.

图2 “知行合一”的经管类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

(一)培育正确人生观,提高社会责任感,提升思想素质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社会责任感就是对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因此要有一种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大学生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是其思想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综合素质的基础,培育其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于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使其更好地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在学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要注重加强经管类大学生自身修养,培养其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让他们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广泛涉猎群书,关注社会时政新闻,多向优秀的人学习,积极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实践活动,积极通过身边的人、事去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素质。

(二)培养沟通与合作、应变与创新能力,提高能力素质

经管类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教师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做到每一个实践环节都有所控制。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闯关”为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测评为手段,保证教学质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管理。

位于印度的古吉拉特(Gujarat)的山区小镇——帕利塔纳城(Palitana),于2014年成为世上第一个素食城市。这座全素城为当地吸引来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当地旅游和斋戒。

(三)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经管类大学生要成为高素质人才,前提是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积累。全面的专业基础应是指融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于一体的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综合的知识结构,才能融会贯通。经管类大学生应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应做好自身定位,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积累专业知识,有重点地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创新能力。此外,学校要完善教学设施和信息系统,比如,沙盘模拟、企业经营模拟系统等。这些教学实践内容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含量,又可以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模拟,这些都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塑造健康体魄,提升身心素质

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已成为人才竞争的物质资本,同时,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物质生活的悬殊等,无不冲击着青年学生的心灵,引起了部分学生认知失调、心理失衡和行为失当。因此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心性修养,提高其心理素质,使其能正确评价自我,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积极乐观。要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加强心理调试能力,正确对待挫折,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三、经管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

(一)构建“知行合一”的经管类实验实践教育培养体系

图3 “知行合一”的经管类实验实践教育培养体系

经管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应该结合国内外实践教学经验,以“知行合一”的经管类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为指导,以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为基础,依托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软硬件平台而搭建。该体系应贯穿经管类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包括专业基础课实验、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实验实践平台,使学生在验证性认知实验、过程控制性实验、综合探究性实验、与社会结合的研究性或创业性实验四个层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该体系还通过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经济管理仿真模拟实践教学课程,提高经管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于一体,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本科人才为目标,以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开拓创新能力为定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和专业素质,最终形成“知行合一”的经管类实验实践教育培养体系(如图3所示)。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

拥有一支既懂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及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关键。众所周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头脑风暴法、专家访谈等是经管类人才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手段,这些教学方式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其成效不仅取决于学生的参与,还取决于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准备、引导和讲解,教师既是实践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又是协调者和评判者。然而,现在大学教师几乎是清一色的“学院派”,没有经济、管理和商业实践经验,教师本身缺乏对现实的真实了解,因而不能准确地把握经济和管理的规律,其结果导致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课堂上无法做到将理论联系于实际,也不能帮助学生触类旁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教师对社会实际的认知,既可以邀请一些企业部门主管与教师进行深度交流,也可以让教师深入到企业中进行问题诊断,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加强实验实践教育的过程控制

在当代社会,沟通与合作能力是人才的一项重要能力,许多企事业单位在招贤纳士时对人才的要求之一就是具有团队精神,也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因此,经管类大学生的培养要注重实践属性,培养学生较强的沟通合作能力。

2.增强实践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博弈双方只具有有限理性,博弈的双方无法立刻做出最优的决策,在这个博弈中,开发商是否选择投资建设被动房取决于政府采取的激励对策的结果:激励有效、激励无效;而根据政府激励对策是否有效,开发商采取两种行为选择:投资建设被动房、投资建设普通房。为方便接下来的研究,做如下假设:

教师在课前设计好各个环节(关卡)并促使学生“闯关”,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比如,在ERP沙盘实战教学中,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模拟,集成企业的所有资源,将资金、厂房、设备、物料、信息、市场等设置成“关卡”,让学生通过计划、决策、控制等手段对这些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管理,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流畅运转,从而达到商业上的成功。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参加的学生被分成六组,每个组都将面临来自其他企业的严峻挑战。在整个运营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自主思考:如何分析外部环境、如何制定战略规划、如何有效实施计划、需要开发哪些市场、何时进行产品研发、如何组织生产、如何控制成本、团队怎样协作等,所有这些他们都要作出决策,在激烈的竞争中将企业向前推进、发展。最终,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企业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并进行小组排名,引导学生在运营企业的过程中主动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采用“闯关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典型经验,根据学校自身条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社会相联系,与企业相结合,通过认知学习、仿真模拟和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对现实社会有所了解和体验,更好地消化、吸收理论知识,并积累一定的经验。比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就是在学校实践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与电商合作,让学生认知外贸流程、仿真模拟贸易、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跨境电商的真实买卖的教学实践过程。

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想不被这个世界淘汰,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强创新。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经管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为“复合性”与“实践性”的双重结合。“复合性”指的是经管专业突出的跨学科特点,“实践性”更多地强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这两大特点在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实验实践教学活动的改革就要不断开拓新思路,努力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本文将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实地观察的方法对受访学生在与外教交流时遇到的问题以及采用的交际策略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本文的研究对象为17级贯通培养项目基础阶段的学生,学生数量为27名。将Dornyei和Scott(1997)的交际策略概念作为理论框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习,学生不仅感悟到了正确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提高了动态管理、实时控制的专业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团队合作、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吸取国内外经验,开展与企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

当今世界各国的大学教育都特别注重实践教学,德国大学“企业主导型”的实践教学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的项目教学法、加拿大的“合作教育计划”、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校际合作形式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相关课题,比如某类产品国内外市场的调查、商务谈判的准备等,并规定完成时间,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讨论,并将成果录制成视频短片,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在获得任务之后,积极性很高,他们分头行动,有的查询文献资料,有的寻找录制场地,有的编制短片剧本,有的讨论表现方式,每一位学生都乐此不疲。在视频展示时,每组学生都以积极的姿态充分表现自己的成果,乐于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和辩论,促进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化解了一定的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这种实践教学过程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沟通、合作能力。

目前我国的个人理财产品仍然采用推销式销售,对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相对较少。不仅如此,目前商业银行的运行系统是建立在单一个体或企业账户的基础上,而不是客户基础上。这样很难对客户的信息进行挖掘,无法利用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扩大业务来源,造成了数据信息的浪费。

2017年采集保山市昌宁县植烟区域土壤样品共230个,其中珠街彝族乡72个、柯街镇18个、耈街彝族苗族乡40个、翁堵乡14个、鸡飞乡21个、温泉乡7个、卡斯镇18个、更戛乡24个、大田坝乡16个。

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进入一些成熟的、发展较好的相关企业,学习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等,并与企业的员工与管理者对话、访谈,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实践管理的经验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同时扩充自己的人脉,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不同企业上述方面的学习和了解,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在学校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如什么类型的企业适合什么样的组织结构、企业的大小与管理方式的相关性、不同类型的员工应该如何管理等。从而使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走出校园之前就对以后将要从事的行业以及工作的性质有所了解,再也不是“白纸一张”地走出校园。

在现代高校教育中,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界的共识。高校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加强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改进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3]。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自动化学院根据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电类创新型人才实施高素质教育,在教育的同时更加专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不断研究与探索实验教学,建设新型的实验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

四、结论

北京化工大学从2004年开始着手进行经管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经多年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突出成绩,不仅建立了全方位、多模块、多途径的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而且遵循认知规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通过开设管理实践类课程,学生能够有机会学习最新的管理类理论及其实践软件,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管理实践能力,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沟通力、创新力。

[参考文献]

[1]H.RINDERMANN,A.C.NEUBAUER.Processing speed,intelligence,creativity,and school performance:Testing of causal hypotheses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J].Intelligence,2004(6):573-589.

[2]易茜.财务会计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模糊评价模型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4):92-94.

[3]陆静丹.基于SEM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测量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1(3):71-73.

[4][美]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齐若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System of Applied Tal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Students Majoring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Zhang Yingkui Lin Simeng Liu Chuanyu Li Dongdo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Starting with constructing a model of the competency of college stud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we come ou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mechanism tailored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hich can enable students to combine their knowledge with practice to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 teaching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9)03-0084-04

[收稿日期] 2019-05-16

[基金项目] 国家级教改项目-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管理学》(教高厅函[2016]54号);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高级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

张英奎(1956-),男,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管理学》责任教授。

林思梦(1993-),女,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

刘传宇(1979-),男,北京化工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

李冬冬(1977-),女,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标签:;  ;  ;  ;  

高校“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经管类大学生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