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传染病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4)
【摘要】 目的:分析肺结核伴发大咯血的急救干预方法及措施,总结临床工作体会。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7年3月33例肺结核伴发大咯血患者,对其临床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组患者急救治疗情况。结果:通过系统性急救干预,本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死亡,死亡率为3.03%,其余患者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6.97%;本组33例患者中,除死亡病例外,停药后均无复发病例,平均止血时间(4.21±0.92)d。结论:对于肺结核伴发大咯血患者而言,及时对其开展系统性急救治疗,可减少死亡率,提高急诊急救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关键词】 肺结核;大咯血;急救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151-01
引言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传染性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具有显著影响。疾病进展过程中,易合并咯血症状,不仅增加急诊入院的风险,同时也会增加治疗难度,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明显威胁。针对合并大咯血患者而言,及时对其开展急救处理及治疗,保证治疗的及时性与科学性,对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选取2013年7月—2017年3月33例肺结核伴发大咯血患者,分析其急救方法及效果,现做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33例肺结核伴发大咯血患者的临床就诊资料,所选病例均满足肺结核并大咯血相关诊疗标准[1],且患者满足急诊治疗指征,患者均有家属陪伴,对治疗目的、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知情。本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50.82±3.41)岁,咯血病程5~38h,平均病程(12.41±5.47)h。所选病例均通过相关化验及辅助检查等方式确诊,病情明确,纳入标准:(1)能够配合诊疗工作者;(2)年龄18~70岁;(3)病情明确者;(4)能够配合诊疗工作者;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类疾病者;(2)合并肝肾功能、心肺功能严重损伤者;(3)合并多器官损伤及并发恶性肿瘤者;(4)无法定监护人者;(5)多种因素导致中断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均对其进行全身性检查,明确咯血原因。患者病情确定后,及时采取必要方法对其进行急诊治疗。保持患者仰卧位,并维持头低脚高状态,拍击背部,帮助血块顺利排出。对于卡在咽喉位置的血块,及时采用吸引器进行处理。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加以重视,维持其呼吸,并给予高流量给氧。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00mg,每天1~2次。静脉注射剂量则为400mg,且需要在葡萄糖液中进行适当稀释。咯血不止者,采用卡洛磺钠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对症治疗。醋酸奥曲肽,起始剂量20mg,深部肌内注射。口服安络血,成人每次2.5~5.0mg,每天给药3次。急诊抢救过程中,5例患者因咯血量过多而出现血色素显著降低,给予其快速输血,从而避免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此外,为患者提供系统性的抗痨治疗,充分保证患者总体治疗效果。
1.3 评价指标
对本组患者抢救情况进行统计,包括抢救成功及死亡病例。与此同时,对本组患者止血时间进行统计及记录,并对疾病复发情况进行分析,做好详细记录。
2.结果
2.1 抢救情况分析
通过系统性急救干预,本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死亡,死亡率为3.03%,其余患者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6.97%,见表。
2.2 止血时间及复发情况分析
随访发现,本组33例患者中,除死亡病例外,停药后均无复发病例;与此同时,本组患者止血时间为1~8d,平均止血时间(4.21±0.92)d。
3.讨论
肺结核属于常见传染性疾病,合并咯血为其主要并发症,主要发病因素为病灶侵袭周围血管组织,导致血管发生严重损伤,进而出现咯血症状[2]。患者入院后,需要及时对其作出明确诊断,急诊处理时应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为此,应采取必要措施对其心率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发生大范围波动,进一步减少回心血量,进而有效降低循环阻力,控制出血量。与此同时,患者若合并严重窒息,则行体位引流,导出阻塞血块。本组患者除了对症治疗及处理外,采用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注射液、卡洛磺钠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并配合安络血口服治。其中,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注射液给药后,能够迅速促进血小板释放大量的有效活性物质,从而强化血小板自身的粘附性,发挥生较强止血作用。通过系统性急救处理,可及时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3]。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系统性急救干预,本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死亡,死亡率为3.03%,其余患者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6.97%。权威文献[4]报道认为,对合并大咯血症状的肺结核患者开展急诊抢救,配合完善可行的抢救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此同时,本组33例患者中,除死亡病例外,停药后均无复发病例,平均止血时间(4.21±0.92)d。通过上述分析证实,对肺结核伴发大咯血患者采取积极治疗,及时为其提供系统性急救治疗,能够显著控制死亡率,缩短止血治疗时间,从而提高急诊急救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对肺结核伴大咯血开展急救治疗,应在明确病情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疾病实际进展情况,对其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急救方法,可最大程度控制咯血症状,为患者良好预后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颖莺.肺结核伴大咯血的急救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3(24):260-261.
[2]张菊英,唐密.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01(13):39.
[3]严芳.影响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31(24):3372-3373.
[4]孙黎明.35例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抢救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9(04):115+117.
论文作者:孙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患者论文; 肺结核论文; 对其论文; 急诊论文; 病情论文; 病例论文; 注射液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