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干预模式在脑出血显微术后患者康复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王琴

中西医结合干预模式在脑出血显微术后患者康复中的效果观察

王琴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干预模式在脑出血显微术后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特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于我院实施脑出血显微术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主体。双盲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中西医结合干预模式护理,对两种护理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SAS和SDS评分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改善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脑出血显微术患者而言,将中西医结合干预模式于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因此,可于临床实践中使用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干预;显微术;脑出血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348-02

近年来,生活质量的提高,老龄化人口的增加,都促使脑出血疾病的发病率与之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而老年患者更是该病的高发群体。该病作为中枢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该起病急、发病快、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为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也为其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1]。目前,针对该病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即为显微术手术治疗。近年来,有部分学者在实验研究中指出,将中西医结合干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相比较常规护理方式而言,效果显著,立足于此,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16年3月-2017年2月,于我院实施脑出血显微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主体。双盲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7.66±1.59)岁,病程3-10a,平均病程(6.19±1.07)a;观察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7.69±1.61)岁,病程3-10a,平均病程(6.21±1.01)a。两组一般资料对比以SPSS17.0软件处理结果为依据,差异无明显性(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实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电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应即刻向主治医生汇报。(2)饮食护理:针对于无法完成自食的患者,应该予以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以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水分和热量。(3)呼吸道管理:对患者痰液进行湿化,鼓励患者将痰液咳出,对于咳痰无力者,可采取轻叩背部等方式,促进痰液的排出,并及时清理患者气道分泌物,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4)皮肤护理:定时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擦拭,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出现。(5)心理疏导:采取行为认知疗法、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等方式对患者因疾病所产生的恐惧、焦虑心理进行安抚。(6)早期功能训练:当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时,可依据患者自身情况适当的采取肢体功能的早期训练,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2]。

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干预模式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对患者的舌苔、脉像、瞳孔、神志等进行观察,并对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便于为辨证施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2)患者术后由于升降失常、气机滞郁,常会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因此,在饮食环节,护理人员应该以清淡、低脂、易消化、高蛋白质、低胆固醇食物为主,遵循少食多餐原则。(3)针对于轻叩背部咳痰效果仍不理想的患者,可对其天突穴进行按压,如该方式仍不能取得满意效果且伴随恶心、便秘、呕吐症状者,可使用中药灌肠方式进行干预。(4)采用针灸、点穴等中医护理方式对半身不遂者进行护理,并以患者的实际状况为依据进行适当的加减。(5)采用中医情志护理方式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避免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康复效果产生不利影响[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SAS和SDS评分。

1.4评价标准

NIHSS评分标准:NIHSS评分减少>91%判定基本痊愈;46%<NIHSS评分<90%判定显著进步;18%<NIHSS评分<45%判定进步;NIHSS评分减少<17%判定无效。

SAS和SDS评分标准:50分作为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分界值,轻度焦虑或抑郁的评分为50-59分,中度焦虑或抑郁的评分为60-69分,重度焦虑或抑郁评分≥71分。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采用SS-QOL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其中包括49个项目,均使用5级评分法,分数高低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4]。

1.5统计学处理

借助SPSS20.0版本软件检验组间数据差异,计量资料的描述方法为“均数±标准差”、,检验方法为t,且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条件。

2结果

2.1SAS、SDS评分

观察组在SAS和SDS评分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改善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NIHSS和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在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指标上,相比较对照组而言,改善明显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讨论

据可靠调查研究数据显示,近些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脑出血的发病几率也开始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发病的人群中,多以老年人群为主。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5]。目前针对该病所采取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因此,对患者围术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便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医诊断治疗中,将脑出血划分为中风的“闭证”、“脱证”,范畴,并认为血淤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有部分学者在实验研究中指出,将全面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环节应用,效果显著。在此次实验研究中,将针灸、点穴等护理方式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NIHSS评分,观察组比较对照组而言,改善明显更优。除此之外,将健康宣教、康复指导、情志护理等一系列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手段于患者的护理环节应用,这与常规的优质护理可以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改善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护理质量的提升,进而达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将中医护理中的辨证施治护理方式的整体护理方式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改善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6]。因此,该护理方式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并且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中。

综上所述,针对于脑出血显微术患者而言,将中西医结合干预模式于其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可有效的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因此,可于临床实践中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苏妮. 脑出血显微术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其康复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2):164-164.

[2]孙立东. 脑出血显微术后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促进康复的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32):145-146.

[3]柴华.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11):1558-1559.

[4]陆殿霞, 杨玲玲. 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 天津护理, 2016, 24(3):262-263.

[5]游俊莉, 陈钢妹, 胡平浪,等.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 2015,33(10):1984-1986.

[6]李琪.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11):161-162.

论文作者:王琴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干预模式在脑出血显微术后患者康复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王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