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探讨论文_罗水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探讨论文_罗水源

罗水源

衡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衡阳 421400

摘要:自从2002年非典爆发以来,我国的甲型H1N1、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造成多数人群被普遍感染,对其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均产生严重威胁;故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再次成为国家卫生部门和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重点所在。本次研究则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的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报道,对其应对策略实施分析,并做出综述。

关键词:应急物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储备机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包含的内容包括流感、非典爆发等多个类型,但并不仅仅局限于类似的传染性疾病之中,除此之外可能对于公众安全、健康和卫生严重影响的突发事件均可归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畴,即包括了生物、化学的恐怖袭击、地震后疫情传播、特殊类型的疾病爆发等。从我国1998年爆发的特大洪水、到非典流感、再到汶川、玉树等多个地震,均表现出了对于应急物资储备的强烈需求,故而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是否完善,对于相关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结果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次研究则主要针对其实施详细分析,目的在于总结有效经验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报道。

1.应急物资储备的现状和不足

目前全国各个大型城市内,应急物资的储备多数划分为两个部位,其一为卫生系统内部的储备,其二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储备,在发生相关疫情或灾情后后主要由卫生系统先行利用其储备进行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理,在卫生事件重大且卫生部门储备难以供应的条件下,则使用政府的物资储备进行干预,并根据各个下属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卫生物品的下发。

但是自从经历多个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以来,相关应急物资储备机制仍然表现出不足之处,其不足之处体现在多个方面,(1)应急物资储备资金的投入不足,导致实际工作中应急物资的更新储备难以满足突发卫生事件的需求;(2)国家和省级单位对于应急物资的储备数量、储备种类均未作出统一标准,使得各个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物资储备的过程中,难以按照目录和标准进行统筹;(3)目前互联网技术虽然十分发达,但是国家、省级、市级卫生单位之间的沟通均较为缺乏,难以对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做出统一交流,使得突发卫生事件发生时难以形成联动和有效的互补机制,进而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共享和统筹应用;(4)辖区内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未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同时下到人民群众上到卫生部门均缺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导致其物资的储备针对性缺乏;(5)多数部门和地区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均为实物储备,在生产能力和资金能力方面均较为缺乏,导致生产力和资金能力等难以有效结合,最终造成部分应急物资的浪费,以及部分应急物资的储备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2.应急物资的特点

应急物资多数是在疫情、灾情广泛发生后才投入使用的,故而卫生应急物资的供应单位、调度单位均应该对灾情的地理分布、应急物资的特性十分了解,才能够统一筹措,合理分配,这就导致应急物资存在以下特殊的属性:

2.1时效性

应急物资的使用一般均作为特殊用途、在特殊的环境下应用,故而必须在一定时间内投入到实际需求和应用的过程当中,否则就失去了自身应用的意义和价值,故而决定了应急物资的时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不可替代性

应急物资的种类相对特殊,且主要是在不同的特定环境下投入使用的,例如灾害发生后有人员伤亡而需要的血液等物品、传染性疫情爆发后需要的疫苗等物品,均难以被其他种类的有效物品所替代,故而造成其不可替代性[1]。

2.3不确定性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性即在于,其具有特殊性、不可预估性、突发性,故而灾情和疫情发生的时间、地区、强度和影响均难以预测,这使得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的储备、发放途径、运输方式等均难以作出明确,故产生显著的不确定性。

2.4滞后性

应急物资储备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时间方面,这主要是因为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在前,而应急物资的使用在后,同时需要按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强度、损害程度和波及的范围确定,故而导致其在时间上存在显著的滞后性特征[2]。

3.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的完善和建议

由于应急物资储备的不足之处较多,且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对于应急物资的需求较为强烈,这使得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必须做出相应的完善和改变,本次通过简单分析认为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的完善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准备:

3.1相关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的完善

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对于相关的应急物品储备做出了明确要求,其中指出: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应该负责传染病防治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准备,以备不时之需。而在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中同时指出,县级以上的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均应该具有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能力,确保在特殊的环境下能够提供有效的救治物品、应急设施和相关设备,以满足实际需求。故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的相关制度,弥补自身不足。

3.2建立公共卫生事件的评估机制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种类不同,因此其应该按照本省市的特点建立评估的队伍和对应的评估机制,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点、规律等角度出发,对不同类型的公共卫生事件均做出对应的评估,同时结合医疗卫生机构的实力,建立健全动态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在不同卫生事件发生时互相调度相关资源,避免出现浪费现象,同时按照实际卫生事件的发生对其耗资进行统计,累计剩余则可应用于下一年度的再次利用中[4]。

3.3应急物资储备形式的完善

由于不同灾难、不同事故、不同疫情的流行病学、所需防护用品、疫苗需求种类等均存在不足之处,因此目前单一的实物物资储备,很难完全满足多个类型的卫生事件需求;因此相关部门在完善自身实物储备的基础上,应该合理完善资金储备的不足,同时结合当地企业和有关单位的生产力,完善自身的生产能力储备,使得在面对特殊公共卫生事件时可合理进行对应的处置[5]。

3.4应急物资储备目录的完善

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包含较多,而在无统一标准的情况下,相关单位和部门很难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故而省、市相关领导部门应该参照有效标准对应急物资的储备进行统筹划分,给出基础的储备目录,进而使得基层卫生单位完善其物资储备,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能力。

3.5应急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

相关部门可合理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辖区或省、市范围内的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进行统一记录,同时利用系统化管理做好更新和调配,从而保证各个地区的物资均处于随时可用、可调配状态,满足不同公共卫生事件的需求[6]。

参考文献:

[1]古小明,刘建平,何林. 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3(8):582-586.

[2]陈琼秋,郑天翔.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4):277-278.

[3]肖杨,王俪霏,宋民宪.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状态下应急药品审批机制研究[J]. 中药与临床,2016,7(3):64-66.

[4]刘明辉,范伟峰. 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监督应急处置运行机制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17,7(6):73-74.

[5]王倩雅,张懿熠. 上海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研究[J]. 科研,2016,3(12):00303-00304.

[6]杨丽莉,赵立新. 佳木斯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6(34):181-181.

论文作者:罗水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  ;  ;  ;  ;  ;  ;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探讨论文_罗水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