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卡拉是条狗”的所有东西与年轻导演陆先生的对话_卡拉是条狗论文

关于《卡拉是条狗》的种种……——与青年导演路学长的对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卡拉论文,导演论文,青年论文,路学长论文,是条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起青年导演路学长,人们就会想到他那部曾封存3年、修改8次才获准公映的影片《 长大成人》。他以其非常个性化的创作风格,被誉为“第六代”导的佼佼者。1999年, 他又拍摄了电影《非常夏日》,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发行方面的问题)至今仍未能与广 大观众见面。三年之后,他加盟曾经投资拍摄过《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大腕 》、《天地英雄》、《寻枪》等影片的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执导了由冯小 刚监制、葛优主演的电影《卡拉是条狗》,再次引起电影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今 年国产影片中的新的焦点人物。一个初秋的下午,在北京郊区温榆河畔华谊公司新建的 一座大楼前,笔者与路学长进行了一次内容宽泛、轻松的对话。对话的内容是关于《卡 拉是条狗》(以下简称《卡拉》)的种种……

关于《卡拉》的类型与风格

△(表示笔者,下同)从华谊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看,《卡拉》既不能界定为一部商业 片,也不属于一部纯艺术片,请你从个人的角度评定一下,它是一部什么类型的作品?

○(表示路学长,下同)如果把《卡拉》定为某一种类型片,对个人来说这恐怕是一种 圈套。我特别怕提艺术片与商业片的区别,我觉得一部好的影片,不管它是哪种类型的 ,只要是发自你内心的,表达你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你对生活的诚实态度,这是最关键 的。所谓的艺术片也好,商业片也好,我个人的观点是:希望商业片拍得艺术些,艺术 片拍得尽量让观众爱看。

△我认为一部影片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是不是好看,你觉得《卡拉》最好看的点在哪 儿呢?

○这个当然得等影片公映后观众自己去看,因为每个人的欣赏点不同。我认为一部片 子能有几个地方“挑”一下大家的神经也就足够了。我并不企望一部电影从头到尾、每 时每刻打动每一个观众,那样对一部电影的要求太苛刻了。《卡拉》最好看的地方是贴 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最普通的老百姓,它能使你感动,让观众的脸上出现含泪的微 笑。从拍完《长大成人》以后,潜意识里有一种愿望:我的电影能够变得喜欢的人越多 越好。如果有人并不喜欢,我也没办法。

△那么,《卡拉》吸引你的是什么?

○我觉得它值得拍。因为拍一部电影之前要下很大决心,一个是做为导演要下决心, 再一个是制版人要拿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作一次“赌博”,看它是不是值得。还有剧组 一大帮人和你一起流血流汗是不是值得。当你认为它值得时才会去拍。《卡拉》这个题 材,还有它的故事,我认为值得拍。因为从开始写剧本,到拍摄,以至将来走向电影院 ,《卡拉》都有一种动力在支撑着你。所以,我觉得一部在题材上能有这样一种东西在 里面的电影,就值得去拍。当然,究竟值不值得拍,还是那句话,等将来看了电影,请 大家来评判。

△我听介绍说,《卡拉》的结尾是表现主人公老二寻找和“营救”那条叫卡拉的狗的 情节。这部分戏设计得是不是很紧张,节奏很快,表述手法上像外国片《罗拉快跑》的 那种风格?

○不紧张,节奏也不快,这可能是我最“慢”的一个电影。我认为《罗拉快跑》玩的 是一个概念,而《卡拉》是通过寻找狗写人的心态,写人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这部片子 的风格很平实,没有什么花哨的东西和卖弄。

△那你想通过影片展示给观众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其实《卡拉》这部片子非常简单,就是寻找一条狗的故事。我认为一部影片从故事 来讲应该是随意的,可以用这样的故事,也可以用那样的故事,但必须有一个核心。我 三年没拍电影,三年中我在感受身边的生活,在观察周围或平时见到的人,我就会通过 一个故事,把我这三年的感受说出来。

我特别怕用一句话总结一部电影的中心思想。我不会总结,而且永远总结不好。每次 总结完回家都后悔,因为总结的不是我那部电影(笑)。电影是比较丰富的东西,比如一 个人站在那儿,一阵风吹过来,他的头发动一下或不动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很 难用一两句话概括一部电影的核心内容。

△请你介绍一下,你的这部影片有什么与以往不同的?其中加入了哪些新元素?

○还是看电影吧,现在《卡拉》还没有全部做完,让自己总结自己的电影有点愚蠢。 等看过电影后,我们再一起探讨交流。

关于《卡拉》的主演葛优

△为什么《卡拉》让葛优主演,你看中葛优的是什么?

○很早我和葛优都想在一起合作一次。葛优现在给人的印象是与商业片密切相联,实 际上葛优是个非常非常好的演员。我当初在设计这个片子的主角时,就希望由他来演。 因为这部片子男主角——老二的戏非常重,葛优在国内是个大腕明星,希望他这个大腕 级的演员能在剧中演出非职业的感觉来。我曾经考虑过用非职业演员来演这个老二,但 后来因为资金问题以及保证拍摄周期,没敢走这一步。想来想去,觉得只有葛优最合适 。从形象上,老二要像一个随便走在大街上的普通人,但演技又得特别好。权衡下来, 只有葛优才能胜任。而且,在写剧本时,脑海里常常不自觉地浮现出葛优的样子。也可 以说,老二就是为他设计的。

△葛优接连拍过几部贺岁片,其中不乏喜剧色彩,在《卡拉》这部片子里他有搞笑的 东西吗?

○应该没有搞笑,因为这不是喜剧片,但会有些幽默,是属于那种黑色幽默。葛优在 这部片子中的表演值得期待,因为跟他前几部作品会有很大区别。他应该拍各种电影, 与各种导演合作。

△人们都知道,葛优一直与冯小刚合作,而且他的形象和表演已在观众中有了一种定 式,这次与你合作,又改变了以往的光头形象,很难想象结果会是个什么样子,会不会 影响这部影片的期望值?

○刚才我已经说过,葛优是一个特别优秀的演员,如果把他局限于只能演一种角色的 演员,就太屈才了。我可以说葛优在这部电影的表现会有很大变化。昨天,华谊公司的 老总们看了《卡拉》的部分样片,都说好久没有看到葛优这么演戏了。葛优肯定会给人 一种全新的印象。

△在这部影片中,你给了葛优些什么新的东西?

○我第一次跟他谈,就提出一个“非职业感”的要求,就是希望他在影片中演出一种 非职业演员的感觉。因为剧中的老二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物。确定葛优以后,我 就给找来很多影片,主要是伊朗的由非职业演员演的电影让他观摩,还找来老二生活中 的原型一起聊天,一块吃饭。葛优是个非常“走心”的演员,很快他的眼神就与人物吻 合了。观众会在《卡拉》中看到葛优新的形象和表演。

△从《卡拉》的剧照看到葛优满头黑发,还留着胡子,这个变化很突出,这也会是观 众最兴趣的,他的这个造型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当初我和葛优都希望他在这部戏里的形象与以往有所区别。首先想从外观上改变他 ,让他“长”上头发,留上胡子,皮肤变黑。可是葛优长得特别白,脸白,身上更白。 为了能与老二这个中年普通工人的形象相符,我让他每天在剧组住的宾馆的阳台上晒几 个钟头,一直晒得皮肤黝黑。我在生活中发现一个工人特别像我们描写的老二的原型, 我也把他找来,让葛优观察他的穿着和举止,照着他的样子,为葛优设计了发型和胡子 。我们又到一家工厂门口,从工人身上扒下来一大堆衣服,服装师从中挑选出一身现在 戏里葛优穿的这套衣服,一个长了头发、留着胡子的中年小市民的形象就这样设计出来 了。

△拍戏期间,葛优这个变化引起人们的注意了吗?

○现在编织头套的技术很高,葛优戴上头套,跟真的一样。有一天,我们想搞“偷拍 ”,大家说葛优一上街还能偷拍吗?没想到他在马路上溜达了半天,愣是没人认出他来 ,只有一个人有点恍惚,说了一句“这人有点儿像葛优。”

我们有很多戏是在北京的胡同里拍的,自然有很多市民看热闹。有人听说是葛优在拍 电影,都问葛优在哪儿?怎么没看见他呀,其实葛优就站在他身边。

还有的人想让葛优给签名,当葛优站到他面前时,他说这人是葛优吗,怎么变得认不 出来了?由此可见,葛优这个新形象的设计是成功的,也会给观众很多新鲜的感受。

开始,葛优的新形象我们也看不习惯,尤其是丁嘉丽,一看葛优就忍不住想笑,可后 来就习惯了。到拍完《卡拉》葛优摘了头套,大家反而感到他很别扭了。所以,我想观 众会很快接受他在影片中的新形象的,也会喜欢的。

关于《卡拉》的监制冯小刚

△这次《卡拉》由冯小刚作监制。由于冯小刚是著名的商业片导演,在拍摄过程中他 没有给你灌输一些商业化的东西呢?

○没有。我是小刚介绍到华谊公司来的,当时华谊公司在老总与我谈合作时也说过, 我们这个合同商业色彩很少。小刚只作监制,不干预我的创作,更不会给我灌输什么商 业化的东西。

△你创作《卡拉》之前与冯小刚商量过吗?

○没有。我是去年年底带着《卡拉》这个剧本加盟华谊公司的。小刚是华谊公司的艺 术总监,他在论证剧本的过程中很支持这个戏的。

△刚才听冯小刚说,他作为《卡拉》的监制,希望能给演员创作最大自由度。那么, 他对你给了些什么好的建议呢?

○有。从剧本完成后,进行论证以及后来拍摄,小刚都提了很多好的建议。

△能说具体些吗?

○比如《卡拉》的定位,小刚建议定在“低剧本、小制作,贴近生活,让人看了亲切 ”这个基调上。

葛优的出演当然也少不了他的作用,他“告诉”葛优这部片子的片酬很低,你是否愿 意来演?葛优很痛快就答应下来了。

并且,小刚在《卡拉》中还扮演了一个只有一句台词的小角色——面的司机。尽管是 个很不起眼儿的小角色,但他演得很认真,也很有“彩儿”。

△是第一次与冯小刚合作吗?他在你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第一次。小刚是一个很热心的人,很愿意帮助朋友。工作中,他跑前跑后,很多 细节都想得很周密,他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十分能干。

关于《卡拉》的动物演员——狗

△影片中扮演卡拉的那条狗是从哪儿选来的?

○这条狗是我们的道具师在买回来的十几条狗当中挑选出来的。它是一条很普通的串

种狗,可是它特别乖,性格也特别好。它是一条被遗弃的狗,当时它刚生了8只小狗, 主人把它的8个“孩子”都抱走卖了,认为它没用了,就把它抛弃了。是被人捡来又卖 给我们的。它见到小狗就过去闻、舔,那是在想它的孩子,挺通人性的,也挺可怜。它 在剧组里很有“人缘”,虽然它的叫声有些沙哑,但组里人都喜欢它。它也和大家处得 很好,不拍戏时,它就拱开一家一家的门、找你玩。

△既然这些狗都不是“职业”的动物演员,那它们会演戏吗?拍它们的戏时遇到过什么 困难吗?

○是的,每次拍都会遇到问题。因为实拍时狗听不懂你的意思,又没法给它“说戏” 。比如拍葛优(老二)最后到派出所去看望卡拉那场戏,是带着狗粮去的,我们从头天晚 上就饿着它,不给它任何食物,以为它到时候一定会吃,就这样饿了它近20个小时。可 是到实拍时,葛优打开狗笼子,把狗粮放进去,它就是死活不吃,全组只好等着它,谁 也没办法。后来我一琢磨,这狗被关在派出所一天一认,又饿着人家,它肯定很“生气 ”,不吃食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只好把戏改成不让它吃了。

还有就是拍后来那只小狗也挺有意思。剧中老二那条卡拉被警察给没收了,因为没给 它上“户口”。老二又在街上转悠,碰上一个卖狗的,忍不住又买了一条小狗。结果是 条假狗,身上的毛都是染的色。这条小狗的脾气特躁,只要葛优一碰它,它就咬葛优。 有个搞道具的还被它咬伤了,赶紧去打防疫针。就这样,全组从上午10点一直等到下午 5点,想等它脾气好点再拍,可它就是不给“面子”。有人出主意说给它吃点安眠药, 让它安静安静,脾气就不至于那么大了。结果给它吃了三片安眠药,它连眼皮闭都没闭 一下,那天的戏就没拍成。所以,拍狗戏挺麻烦的,比拍人的戏难多了。

△那它们有没有表现好的时候?

○当然有啦,甚至是突出的表现。影片结尾有这样一场戏,老二眼巴巴地看着他的卡 拉被警察从派出所送走时,那条卡拉突然把笼子盖顶开了,伸出脑袋冲着老二叫,“汪 汪”个不停,表示依依不舍的样子,就跟我设计的情节一样。让在场的人都很感动。这 个精彩的表演,将来大家都能在影片中看到。

△通过拍《卡拉》,对狗有什么新的认识?

○早就对狗有认识,也很喜欢狗,这还是由我的女朋友引起的。前年她在外地拍戏, 一个人感到很寂寞,打电话跟我说,她想买只狗陪着她,等拍完就送人。一个月后,她 戏拍完了,也和那只狗“好”上了。离组时想把它送给宾馆的服务员,不带回北京,可 怎么也舍不得,只好“空运”回来。我去接她时,一进机场大厅老远就听见狗叫。现在 已经养了一年多了,虽然只是一条100块钱买的极普通的狗,但我们仍然很喜欢它,因 为有了感情了。

关于《卡拉》的导演路学长

△圈内人士都把你定位为艺术片导演。从你前两部作品来看,基本上和其他类型的导 演——第五代或第六代,以及冯小刚这样的商业片导演都有所不同,形成了你个人的艺 术风格。那么,你更愿意或更想探寻的是什么?

○前些天看过一篇文章,是写目前中国青年导演的状况,其中提到一个最大的问题是 说他们的电影“过于个人”。其实从我的出发点来看,电影的生命力就在于“个人”, 如果把一部电影的个人化作为一种批评提出来,就完全错了。我不论拍什么题材的影片 ,都希望自然或不自然地流露出我个人的一些东西,其中包括个人的气质,观察事物的 方法。从电影史上看,凡是能“留”下来的最优秀的影片,肯定是这样的。当然,不应 该在影片中刻意地表现自我。

△我的意思是,通过你的艺术手段,你最想追求或探寻的是什么?或者说你关注影片的 主要立脚点在哪儿?

○我觉得人是最重要的。一部影片的生命力,一个是个性化的表述,另一个是对人的 关注。从第一部影片《长大成人》到第二部商业色彩浓一点的《非常夏日》,我都没有 偏离对人的关注。至于以后怎么走,我不是一个计划性强的人,我可能会随着感觉走。 一个人不会轻易改变自己,也不容易改变自己,因为人是有惯性的。风格不是自己去追 求的,而是自然流露出来的。

△你以前拍的影片,大多是关注社会青年,而且是那种思想趋向于复杂的青年的内心 世界。这次《卡拉》的主角老二是一个很平民化的人物,又由葛优来扮演,这是否意味 着你在艺术创作上遇到了某些坎坷,而走向中庸之路的一种选择呢?

○不是的。选择葛优绝不是一个中庸之路,葛优是个多么好的演员,能与他合作是一 件非常愉快的事。我认为每部影片有每部影片的不同任务,比如我拍《非常夏日》,可 能商业色彩稍微浓一点,有人就猜想,我以后会不会走这条路,其实不是这样,我希望 尝试不同的题材。就这部《卡拉》而言,我希望它表面上挺平实,但骨子里内在的东西 比较极端。

△从以往影片的风格和给人的印象。你似乎是个很沉默的人。那么这次与葛优、冯小 刚这样很“公众”的人物合作,是不是表示你想改变自己的形象。

○没有,我现在依然沉默(笑)。这与跟谁合作没关系。找葛优来演,主要是他非常适 合这个人物。当然,由于葛优的出演,将来能给影片带来高票房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 ,作为导演,我还是希望自己能沉得住气,踏踏实实地去干事。

△有的导演拍片子用明显,是为了吸引观众。你拍《卡拉》用葛优、丁嘉丽、夏雨等 著名演员,是为了让人们冲着演员来看这部电影,还是想通过影片给观众一些新的东西 和惊喜?

○我觉得一部电影首先是它的故事能打动人。做电影的无非是两个路子,一个是走商 业院线发行的路子,一个是走个性化的路子,我偏向于第二种。但是,在偏重于个性化 的同时,我希望我的电影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喜欢,仅此而已。我不是拍每部电影之前就 能把观众群瞄得很准,我可能在这方面脑子不够用。我只希望在这部影片中把自己想表达得情感都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卡拉》这个故事你酝酿了多长时间?

○不长。从构思开始,只有一个多月就写出来了。又不到一个月就开拍了。

△你对《卡拉》的票房有什么期待?感到有市场压力吗?

○当然希望票房越多越好(笑)。但是一部影片在市场的作用和影片本身的质量是不是 成正比,这个问题我一直很糊涂。至于说压力吗,有一点儿,但不大。我认为影片拍完 就完了,我考虑的是下一部。关于影片的宣传和发行,我相信华谊公司的实力和经验, 他们会很好地运作的。

△我看过你的《非常夏日》,是一部很有个性和艺术特色的作品,由于发行得不够好 ,广大观众都无缘看到。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不是发行得不好,是根本没发行。我准备在搞我的“回顾展”的时候再拿出来放给 大家看(笑)。

△谢谢。

标签:;  ;  ;  ;  ;  ;  ;  ;  

关于“卡拉是条狗”的所有东西与年轻导演陆先生的对话_卡拉是条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