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探究空间的创设论文_卢作军

初中科学教学中探究空间的创设论文_卢作军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五中学 311100

摘 要: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但关键是怎样设置探究的空间问题,本文从营造情感氛围、进行换位思想等四个方面来探讨科学教学中探究空间的创设。

关键词:尊重 换位思想 展现自我 “异类”

现代教育改革的中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科学课程标准》也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但是教育也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所以作为初中科学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真正尊重每一位学生,创设一个真正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施展创造潜能,实施探究的空间和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一、学会欣赏学生、尊重学生,营造一种让学生乐于展现自我进而对科学实施探究的情感氛围。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敬人者,人恒敬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都强烈地渴望自尊及他人的尊重,只有获得这种需要的时候他们才会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教师只有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真正欣赏学生、尊重学生的时候,师生才会没有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和教师一起关心与探讨某一问题,使得学生的情趣在被激活时产生认同效应。尊重学生,欣赏学生表现在:

(一)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够一味的讲、讲、讲的哪一种不顾学生感受的填鸭子式灌输法,而应积极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多种教学方法,充分给予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他们有大胆的质疑和交流讨论的机会,对他们的想法和观点要学会欣赏,充分尊重他们。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每一星期中我还要专门抽出一节课来分小组讨论本星期碰到的作业问题、课堂中还有不理解的问题以及对老师的提出教学意见的问题,在反馈对老师意见时,我总是采用无记名书信方式提供,并真对学生的意见一定会有所答复和改善,充分尊重学生,积极走进学生的心灵,对我的科学提供了情感保证,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二)在课堂外也不应总是一幅“教师”的派头,给人的总是说教的感觉,要知道教师其实只是比学生先知道一些而已,有很多方面,我们还不及我们的学生,所以我们要把我们的学生当作朋友,去认真的听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和观点,对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善于捕捉出其中的闪光点并发自内心的赞美,碰到要批评学生的时候,我们也要掌握好“度”和“方法”问题,和我们的学生朋友式的学习、生活,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我们只有尊重了学生,欣赏学生,学生才会真正亲近老师,才会营造出人人乐于展现自我,进而在对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实施探究,有所创新的情感氛围。

二、采用换位思想,站在学生的那一面,创设出具有探究空间的科学教学方案。

我们的教师都是成人,成年人的世界和学生的世界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学生的世界中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和未知,而我们又常常是站在已知的角度去说教,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一部分学生不知所以然,而另一部分所谓明白的学生也只是“人云亦云”,所培养的人也就成了没有自己思想,没有创造性的“人才。”我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交流,蹲下身子看学生,从灵魂深处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才能不会只是完成教学计划,按照我们的自己个人的想法把知识硬性的灌输给学生,而会根据时代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课堂上学生的创造性,进而设计出具有探究空间的课堂教学方案,使教育真正具有开发创造精神而不是窒息创造精神的力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观察蜗牛》一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全班分成10小组的分组学习方式,提供给每小组的工具分别是:放大镜、一小瓶米醋和一小瓶蔗糖溶液还有事先布置好的学生自己采集的一些蜗牛,按照课前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设计,采用交流—探究-讨论的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观察蜗牛有哪几种感觉,结果学生们都认真完成了预定的计划,在组内讨论、组间交流总结出蜗牛有哪些感觉时,有一小组代表提出:“有资料显示蜗牛在糖水中会脱水死亡,为什么我们这一节课中蜗牛偏偏会选择糖水,是否与糖水的浓度有关?老师能否让我们研究下这个问题呢?”我在惊异于学生这一发现时,脑袋里也一时想,这不是与课堂脱轨了吗?但马上眼光转向了其它学生,我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流露出想知道的眼光,如果我是他们不也有会有想试试的冲动吗?于是我灵机一动大声问道:“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后,你们还想研究蜗牛对浓度不同糖水有何反应吗?”结果绝大部分同学都大声说“想”于是我保护好上课用过的这些蜗牛,第二天在原有的器材的基础上,我调制出不同浓度的糖水作为对照组,让同学们仿照昨天的探究方法,确定具体的步骤,来研究蜗牛对不同糖水的反应。望着同学们热烈的场面,我的心也感动了,我被同学们的惊人的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所感动,也被自己能把握住这一学生的亮点并能延伸原有的教学方案而感动。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教学设计不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想法和见解,偏离老师事先设计的轨道甚至偏离教学的要求,这其实是好事情,说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有自己的见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要经常采用换位思想,站在学生的一面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闪现。

三、充分给予学生展现自己想法的机会,创设有探究氛围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需要营造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的氛围,让学生们真正的去探究,去发现并表达出赞同和反对的理由,进而有所创新。

在学习《惯性》时,为让学生理解“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是保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概念中的“外力”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教学的环节:我在进入教室,走上讲台时,不小心被讲台绊了一下,差点摔到,当时把学生吓坏了,平息一下气氛后,我提问道“老师为什么差一点摔倒呀!马上就有学生大声说“绊的呀!”我又问道:“能否讲得清楚一些?”马上又有学生道“桌子给你的力的原因”我微笑的引导着“为什么桌子不动而是我动呢?因为桌子太大而如果是小石子或小物体不是被你踢飞了吗?学生们大声说道。这样的回答是学生们由学过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以及生活中经验来思考的,有一定道理,而对于我为什么是向前摔而不是向后摔倒始终没有涉及到,但这样的回答应当值得提倡,就因为给了他们不断展现自己的想法,我才得以发现学生概念中难点在哪里,从而能得以有真对性的在接下的课堂学习中加以解决。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我们课堂教学除了制造机会让学生说,我们有时候凭自己的经验,习惯性的认为重点、难点在哪里,但对于学生来说难点又可能不是这样,而且不同的学生难点、重点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作教师的应尽量制造机会让学生展现自我,我们才能真正的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尽管有时候学生的想法非常幼稚甚至还可笑,但我们不能硬性的不留余地的加以打断,这样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扼杀他们思维的火花,而要鼓励学生有继续说、敢说的机会,充分展现他们自己的想法,才能创设出具有探究氛围的课堂教学,有利于科学的学习和探究。

四、欣赏学生的“异类”思维,创设出有创新思维的探究空间。

创新是人的一种潜能和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要培养学生不做教科书、权威的奴隶,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的意识。

在学习《物体为什么会下落》当我问一学生道:“重力的方向时怎样的?”他脱口而出:“向上!”引起其他同学大声哄笑,而他还不知别人在笑什么,也许他还不知道重力是什么或者他认为重力方向向上有他的道理,但是我却毫不留情马上叫他坐下转而问其他学生了,还有一次在学习完《二力平衡》后,我问学生道:“电风扇为什么静止在天花板上不动?请用这一节课的知识来回答。”马上就有一位同学说:因为开关没有开!引起同学高声哄笑,我也没有继续在他的回答上做文章,而把目光转向了其他的学生,因为在我当时的想法中,这样的回答是浪费时间、是故意搞笑而已,而在学生的脑海里也许他认为想法有道理只是没有回答得让你老师满意,你老师也没有让我回答下去的机会呀!这样的处理多了,结果就是导致学生以后不敢回答也不愿意回答问题了,这样的教学处理在我们很多教师身上也经常发生过,我们真的要经常回顾我们的教学,善待我们的学生。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他多么想一个问题别人会解决的他也能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而他却能解决甚至还能想出一些新的方法,这是人的天性。作为我们教师就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学会欣赏学生的“异类”思维,积极的引导他们,给他们机会,创设出有创新思维的探究空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在于科学教学过程的探究空间的创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我们科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是具有优势和很多有利机会的,因为科学这一门学科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趣味无穷的科学实验、生活中科学化加上新教材编排的更加合理化等等都是吸引我们学生的,尤其是初中的学生,所以我们在充分利用这一学科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创设真正有利于学生探究的空间,最大限度的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唐挈《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2004,9

2. 汪 忠著《生物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3. 胡继飞, 郑晓蕙著《生物学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2,3

4. 《素质教育大参考》2006-9

论文作者:卢作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  ;  ;  ;  ;  ;  ;  ;  

初中科学教学中探究空间的创设论文_卢作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