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螺类分布抽样调查

浙江省螺类分布抽样调查

一、浙江省钉螺分布抽样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郑金鑫[1](2021)在《中国与湄公河地区血吸虫病及肝吸虫病传播风险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各国间的卫生交流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澜沧江-湄公河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也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然而,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在这一区域的流行仍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世界卫生组织被忽略热带病专家咨询委员会认为,血吸虫病是一种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消除的疾病,而肝吸虫病是一种可通过干预达到有效控制的疾病。从区域整体角度对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传播特征和传播风险进行研究,可为疾病的控制与消除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为了解和掌握长江流域日本血吸虫病、湄公河流域湄公血吸虫病、中国广西及越南北部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湄公河地区麝猫后睾吸虫病的流行特征与传播风险,建立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数据库,并从生态学及气候变化角度分析影响上述两种疾病流行与传播的因素。本研究以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对不同区域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传播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同时探究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与肝吸虫病不同监测点选取对预测其风险范围的影响,旨在为有效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长江流域与湄公河流域血吸虫病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目的:探索长江流域日本血吸虫病、湄公河流域湄公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的预测方法,在评估不同模型预测疾病传播风险的同时,筛选影响两种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的关键因素,为亚洲血吸虫病消除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长江流域日本血吸虫病数据库的构建。主要包括2018年长江流域县级水平钉螺有无的调查数据、2008~2018年长江流域191个气象站点气象数据,以及对应区域的环境、气候、社会人文等数据。(2)湄公河流域湄公血吸虫病数据库的构建。主要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整理2000~2018年老挝、柬埔寨乡镇水平上的血吸虫病时点感染率信息,同时收集对应位置上的环境、气候、社会人文等数据。(3)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播特征研究及风险预测。一、通过建立6个的机器学习模型,根据环境等变量预测钉螺的孳生范围;二、根据气象数据计算血吸虫传播指数(AMSI),预测日本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三、利用钉螺的生存概率结合环境等数据,分析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AMSI的准确性,筛选出最优模型;四、通过变量重要性与边际效应探索影响AMSI的关键因素,及这些因素与血吸虫传播指数之间的关系。(4)湄公血吸虫病的传播特征研究及风险预测。一、通过构建多个机器学习模型,根据环境等变量预测血吸虫病感染率;二、在评估不同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的基础上,找出影响血吸虫病感染率的关键因素,以及这些关键因素与感染率之间的关系;三、以关键因素为依i据,预测湄公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区域。结果:(1)2018年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长江流域2369处监测点进行钉螺调查,结果显示钉螺检出率为21.6%(511/2369);(2)通过不同机器学习模型比较,最终发现RF模型(AUC=0.922)最优,提示钉螺适宜生存区沿长江水系分布,主要集中在安徽中南部、湖北中部、江西北部等地区;(3)191个气象站点AMSI值均在48.89-2611.43之间,其中血吸虫病低风险(0<AMSI≤900)站点69个(占36.1%),中风险(900<AMSI≤2000)站点116个(占60.7%),高风险(AMSI>2000)站点6个(占3.1%),提示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血吸虫病中低风险区域;(4)建立环境等变量与AMSI的机器学习模型,结果显示RF模型拟合效果最好(RMSE=160.33,R2=0.863),影响AMSI最主要的因素有季节降雨量变异系数(100%)、钉螺生存概率(98.5%)与人类足迹指数(95.5%),其中AMSI与季节降雨量变异系数(r=-0.29,P<0.01)、钉螺生存概率(r=0.13,P=0.03)均呈显着的线性相关关系;(2)结果显示,湄公河流域的湄公血吸虫病主要集中在老挝南部的Champasack省,以及柬埔寨北部的Strung Treng、Kratie省,2000~2018年感染率为为1.1%,范围在0~40.9%之间,;RF模型的拟合与预测能力最优(RMSE=0.037,R2=0.743),影响血吸虫病感染率最主要的因素有暖季降雨量(100%)、海拔高度(88.1%)与季节降雨量变异系数(76.9%),上述指标与湄公血吸虫病感染率之间均呈非线性关系;RF预测湄公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集中在老挝 Champasack省的南部沿湄公河流域分布,模型预测血吸虫病感染率最高为30%,出现低估现象。结论: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日本血吸虫病呈低度流行水平,可以利用血吸虫传播指数和钉螺生存概率共同评估血吸虫病在长江流域的传播风险;利用机器学习模型不但可估计钉螺的孳生范围,还可探索影响血吸虫传播指数的关键因素,季节降雨量变异系数及钉螺生存概率对日本血吸虫病传播程度影响较大。湄公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具有一定局限性,其感染率较低,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结合环境等变量估计传播风险可知,影响湄公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因素为暖季降雨量及海拔高度。第二部分大湄公河次区域肝吸虫病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广西与越南北部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湄公河流域麝猫后睾吸虫病的传播特征,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影响这2种肝吸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同时探索华支睾吸虫病与麝猫后睾吸虫病的地理隔离问题。方法:(1)华支睾吸虫病数据库的构建与分析。从2014~2016年中国第三次全国寄生虫病调查数据库中获取广西地区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地理位置信息、县级水平居民是否有吃鱼生习惯等信息;通过文献综述收集2000~2018年越南地区乡镇水平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地理位置及是否有吃鱼生等饮食习惯等信息。此外,收集研究区域环境、气候、社会人文等数据,构建华支睾吸虫病数据库。(2)麝猫后睾吸虫病数据库的构建及分析:通过文献综述收集2000~2018年泰国、老挝、柬埔寨及越南地区乡镇水平人体感染麝猫后睾吸虫的地理位置、吃鱼生等饮食习惯信息,结合湄公河区域环境、气候、社会人文等数据,构建麝猫后睾吸虫病数据库;利用物种分布原理,构建机器学习模型,估计麝猫后睾吸虫感染概率,根据模型准确性筛选出最优模型,找出影响麝猫后睾吸虫感染的关键因素。(3)构建可对华支睾吸虫病、麝猫后睾吸虫病进行分类识别的机器学习分类模型,探索影响该2种肝吸虫病分布的主要因素,筛选出最优模型后进行2种肝吸虫病分界范围的预测。结果:(1)2014~2016年期间,中国广西地区共有85个村镇进行了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其中33个村镇检出人体华支睾吸虫感染者(33/85=38.8%),广西全部市级行政区中有61个(占54.9%)有吃鱼生的习惯。2000~2018年期间,共检索获得153条越南地区相关文献,结果发现有51个地点出现人体感染华支睾吸虫感染,且集中在越南北部地区;有31.7%(20/63)的市级行政区存在吃鱼生饮食习惯;其中,LM模型拟合和预测发生华支睾吸虫感染效果最优(AUCtraining=0.959,AUCtesting=0.941),华支睾吸虫感染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吃鱼生饮食习惯(100%),结果显示吃鱼生人群发生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概率是不吃鱼生人群的13倍。(2)2000~2018年,泰国地区有425个报道了人体麝猫后睾吸虫感染的地点,全国约67.5%(52/77)的市级行政区有吃鱼生的习惯;老挝有144个人体麝猫后睾吸虫感染地,44%(11/25)的市级行政区有吃鱼生的习惯;柬埔寨有134个人体麝猫后睾吸虫感染地,83.3%(15/18)的市级行政区有吃鱼生的习惯;越南地区有18个人体麝猫后睾吸虫感染地。湄公河流域麝猫后睾吸虫感染概率拟合与预测效果最优的模型为RF模型(AUCtraining=1,AUCtesting=0.824),影响麝猫后睾吸虫感染的最主要因素是吃鱼生饮食习惯(100%),吃鱼生者发生麝猫后睾吸虫感染的概率是不吃鱼生者的3.3倍。(3)2种肝吸虫病流行地区生态环境差异显着,如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平均海拔高度为35.44 m,麝猫后睾吸虫病流行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则约为160m。LM、RF、GBM、DT、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对华支睾吸虫病与麝猫后睾吸虫病的分类准确性为1;变量重要性分析中发现,对2种肝吸虫病分类贡献率均超过75%的因素有雨季均温、年平均温度、年均温占年温较差百分比、温度季节变化方差;除NNET模型外,其余模型均能预测2种肝吸虫病的分界范围,其中DT、GBM与XGBOOST可预测出中国广西西部地区发生麝猫后睾吸虫病潜在风险,但是仅LM模型能预测出2种肝吸虫病可同时出现在越南西北部4个省份、中南部2个省份及老挝北部省份,而同时出现有华支睾吸虫病和麝猫后睾吸虫病分布的地区,为2种肝吸虫病的复合流行区。结论:本研究通过生态环境数据结合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了人体华支睾吸虫和麝猫后睾吸虫感染的风险区域,并揭示吃鱼生饮食习惯对华支睾吸虫或麝猫后睾吸虫感染影响。2种肝吸虫病流行地区的生态环境差异显着,可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和生态环境指标对其分布进行分类。模型结果显示,2种肝吸虫病复合感染区集中在越南西北部4个省、中北部2个省及老挝北部省份,对两种肝吸虫分类影响最主要因素为气候因素中的温度变化。第三部分钉螺和麝猫后睾吸虫病监测调查的空间距离重采样效应研究目的:探索如何运用RF模型在保持长江流域钉螺孳生地分布和湄公河流域麝猫后睾吸虫病分布区域预测正确度的基础上,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监测点数量,为完善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监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利用前期构建血吸虫病与肝吸虫病数据库中的数据,设定多个等面积六边形,对长江流域和湄公河流域进行区域划分;假设每个网格代表一个生态区,从中随机抽取一个监测点,对血吸虫病或肝吸虫病流行区空间分布进行校正;通过改变相邻六边形的空间距离,控制研究区域六边形大小,可减少重新抽样的样本量。第二步,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对重新抽样后的数据进行模型拟合与预测,评估不同空间距离下模型的预测效果,筛选出监测点设置数量最少时的空间距离。最后,依次对长江流域钉螺分布、湄公河流域麝猫后睾吸虫病分布进行不同场景下的敏感性评价。结果:长江流域钉螺RF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当分别设定六边形生态区空间距离为0km、5km、10km、50km、100km、150km时,六边形网格数量依次为0、1258、578、126、62、29 个,模型预测的 AUC 分别为 0.886、0.889、0.832、0.723、0.815、0.857,Kappa值一致性逐渐降低(从0.647降低至-0.682)。其中空间距离为5km时,模型预测结果最佳(与原数据的一致性相近似);湄公河流域RF模型预测人体麝猫后睾吸虫感染概率结果显示,当分别设定空间距离为0km、5km、10km、50km、100km、150km 时,六边形网格数量依次为 0、1318、1257、603、287、122,模型预测的 AUC 分别为 0.823、0.784、0.824、0.682、0.609、0.736,Kappa值分别为0.454、0.429、0.903、0.816、0.963、0.176。其中空间距离为 10km时,模型预测结果最佳(与原数据的一致性相近似)。结论:以生态区为概念设定六边形网格,就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分布和麝猫后睾吸虫病分布进行重新抽样,该方法可以对钉螺监测点和麝猫后睾吸虫病监测点的空间偏倚进行校正,从而获得以最少监测点数量获得有效监测效果的监测策略。长江流域钉螺的监测点可按相邻六边形生态区5 km范围进行布点,将原监测点从2161减少至1338;而湄公河流域的麝猫后睾吸虫病监测可按相邻六边形生态区10 km范围进行布点,只需设置1257个监测点;该监测策略可在减少监测点数量的情况下,达到有效监测钉螺分布、预测麝猫后睾吸虫病传播风险的效果。

李新祥,王萍,李冰[2](2019)在《江山市钉螺分布调查》文中指出目的调查江山市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钉螺调查方案》,采用5米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2框法进行钉螺分布调查,采用Google Earth软件绘制钉螺分布图,对有螺面积、环境类型、植被类型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江山市1952年首次发现钉螺,历史累计有螺面积为3 877.783万m2。2017年共调查1 227处环境,其中历史有螺环境1 109处,现有钉螺环境118处。历史有螺环境中环境未改变或部分改变占94.59%,环境彻底改变占5.41%。调查的10个乡镇(街道) 33个村有螺面积为13.96万m2,均为历史有螺环境复现,活螺平均密度为0.20只/0.1 m2,有螺框出现率为14.35%,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有螺环境类型主要为沟渠、水田和旱地。有螺环境数最多的植被类型为杂草,占50.00%;其次为水稻,占29.66%。钉螺孳生地Google Earth分布图显示,历史有螺环境数最多的为虎山街道,其次为大桥镇和上余镇,现有钉螺分布与历史有螺环境分布一致,主要分布在江西玉山交界处和横渡溪及须江流域附近。结论江山市与江西玉山交界区域和横渡溪及须江流域两边有钉螺分布,为血吸虫病重点监测区域。

汪训平[3](2018)在《植物丰度及代表性样点对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调查效率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钉螺是血吸虫的惟一中间宿主,钉螺的地理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血吸虫病疫情的空间分布。由于钉螺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和聚集性,传统的钉螺空间抽样方法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存在样本量大、抽样效率不高等问题;而遥感手段只能对钉螺栖息地进行监测,不能真正从统计学意义上获得一个区域的钉螺总体特征(总体均值)。因此简化、优化现有钉螺抽样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地统计方法、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及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uzzy c-means clustering,FCM),探讨几何中心(样点面积覆盖最大)和环境中心(代表性样点)对抽样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今后钉螺采样调查设计方案提供优化参考依据。首先,基于2013年一个50m×50m的矩形草洲范围内“推扫式”的钉螺调查数据,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植物丰度分布特征为辅助变量的钉螺空间采样策略(Spatial Sampling Scenario of Oncomelania Based on Plant Abundance,SOPA),根据植物丰度数据进行空间分层,通过Hammond McCullagh方程计算各子区域内的最优采样点数量,采用多向插值离散度的空间采样布局方案(MDI),确定采样点部署策略;并对比空间随机采样、系统采样、空间分层采样和三明治采样。结果显示,本研究提出的SOPA方法所得到的抽样绝对误差最小为0.2138,系统抽样误差最大为0.9244,这表明本研究提出的钉螺采样策略能够获得比空间随机采样策略、系统采样策略、空间分层采样策略和三明治采样策略更高的估算精确度,也即表明以植物丰度为辅助变量及遵循样点覆盖面积最大化原则能够提高采样效率。其次,在论证了以植物丰度为辅助变量能够优化钉螺调查抽样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辅助变量种类。基于2014年一个340m×300m的钉螺调查数据,本研究通过对与钉螺空间分布上具有协同变化的环境因子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寻找可代表钉螺空间分布的代表性样点,提出一种基于代表性样点的抽样设计方法(Spatial Sampling Scenario of Oncomelania Based on Representative Samples,SORS)。将所采集的代表性样点进行误差分析,并将抽样结果与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进行精度比较。结果显示:本研究提出的SORS方法明显优于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抽样绝对误差分别为:0.4407、1.5514、3.5653,相对误差分别为:1.0481、3.6897、8.4796。表明新方法能够获得比现有血防部门的钉螺调查方法更高的估算精度,可为优化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调查方法提供借鉴。研究表明,在较为丰富的先验知识的基础上,遵循几何中心或环境中心原则,能够显着提高钉螺抽样调查效率。本研究可为优化现行钉螺调查方案提供依据。

谢晗[4](2018)在《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1949-1958)》文中研究指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逐步展开了大规模的群众性血吸虫病防治运动。浙江省属于血吸虫病疫情严重地区,血防工作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在开展之初,血防工作面临着多重困难。一方面,血吸虫病作为一种地方性疾病,多样的自然环境与复杂的人类社会活动,都能导致其传染面积的扩大化,尤其在当时医疗水平低,缺乏相关防疫经验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对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地方民众缺乏对血吸虫病的正确认知,导致在血防工作推行的过程中出现了科学与迷信的碰撞、生产与血防的矛盾、血防措施与群众生活习惯的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一度使血防人员与地方民众之间的关系紧张化。随着自上而下的血防领导体系的建立,血防运动的政治性增强,在统一的规划与指导下,各项措施得以有效执行。在具体实践中,浙江省从设立试点、摸索经验,到全面开展,及至1958年形成群众性运动的高潮,依托于血防运动的开展,逐渐将防疫工作发展成一项全民参与的日常性工作,不仅成功推进了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还进一步整合了社会资源,实现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治理。在社会动员方面,“诉苦”等权力技术的运用,不仅有效发动群众参与到血防运动中,更成为了引导民众提高对新政权认可度的有力政治手段。随着疫区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整治,民众亲身感受到血防工作前所未有的成效,进一步加强了对血防工作的认识、配合和参与,同时也加深了对新政权的认同、信任和支持。

陈登,闻礼永[5](2017)在《长江流域钉螺起源 分布及扩散的时空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北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本文对我国长江流域钉螺的起源、分布和扩散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及其对消灭血吸虫病的作用等进行了综述。

汪训平,赵安[6](2017)在《以植物丰度为辅助变量的钉螺空间分层采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优化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调查方法,为提高查螺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一处50 m×50 m的草洲范围内推扫式的钉螺调查数据,提出一种基于植物丰度分布特征为辅助变量的钉螺空间采样策略;根据植物丰度数据进行空间分层,通过Hammond McCullagh方程计算各子区域内的最优采样点数量;采用多向插值离散度的空间采样布局方案(MDI),确定采样点部署策略;并对比空间随机采样、系统采样、空间分层采样和三明治采样。结果 5种采样策略中,本研究提出的采样策略所得到的抽样绝对误差最小,为0.213 8,系统抽样误差最大为0.924 4。结论本研究提出的钉螺采样策略能够获得比空间随机采样策略、系统采样策略、空间分层采样策略和三明治采样策略更高的估算精确度。

严晓岚,谢娟,张剑锋,俞丽玲,杜海娟,杨明瑾,闻礼永[7](2017)在《浙江省2013-2015年钉螺分布情况及有螺原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浙江省2013-2015年钉螺分布及有螺原因,为有效控制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浙江省血吸虫病螺情监测资料,并设计调查表格,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累计发现钉螺面积130.88 hm2,螺点3 691个,未查到感染性钉螺;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稻田、苗圃和水产养殖区4类环境,其中苗圃和水产养殖区钉螺面积所占比例逐年增高,2013-2015年分别占实际有螺面积的21.40%和19.68%、19.14%和16.15%、21.03%和16.28%。2013-2015年4类环境实有钉螺面积压缩率均为沟渠>稻田>苗圃>水产养殖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 028.360、53 764.850、25 461.490,均P<0.05);3年均以苗圃及水产养殖区的实有钉螺面积压缩率较低。结论浙江省仍存在一定钉螺面积,苗圃及水产养殖区对钉螺孳生及扩散的影响日益加大,应加强监测,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钉螺面积。

谢娟,闻礼永,朱匡纪,严晓岚,蒋能明,林丽君,邵丰尧,张剑锋,俞丽玲,杜海娟[8](2016)在《浙江省中部某苗木产业园区移栽苗木泥球携带钉螺输出的风险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浙江省中部某苗木产业园区钉螺分布情况,评估移栽苗木泥球携带钉螺输出的风险,为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4-2016年选择浙江省中部有螺地区某苗木产业园区的3种苗木[分别是桂花树(大乔木)、茶梅树(小乔木)、小叶冬青树(灌木)]种植区调查有螺面积和活螺密度;随机抽取桂花树、茶梅树、小叶冬青树苗木各30株,调查各苗木植株地径区域内(以苗株为中心,桂花树查螺半径为100 cm;茶梅树和小叶冬青树苗株查螺半径为30 cm)的钉螺分布情况,以及土壤各分层(表层、浅层03 cm、深层3 cm10 cm)中的钉螺分布情况。另随机选取钉螺密度较高的红叶石楠树(小乔木)苗木区的移栽苗木50株,调查随移苗木泥球中钉螺的携带情况,评估移栽苗木的钉螺输出风险。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中部某苗木产业园区桂花树(大乔木)、茶梅树(小乔木)和小叶冬青树(灌木)3种苗木种植区的面积分别有3 930、2 000和1 700 m2,有螺面积分别为200、900和800 m2,活螺密度分别为0.08、0.56和0.55只/0.1 m2。3种苗木土壤分层调查结果显示,桂花树、茶梅树、小叶冬青树植株地径区域内共检获钉螺分别为238、654和645只,其中土表层检获钉螺分别为159、461和376只,分别占各种苗木总螺数的66.8%、70.5%和58.3%,均高于各种苗木浅土层和深土层所占的比例(P<0.01)。50株红叶石楠树移栽苗木泥球中均携带有钉螺(检出率为100%),共检获钉螺3 726只,平均75只/株,其中成螺706只(占19.0%),幼螺3 020只(占81.0%)。结论浙江省中部某苗木产业园区钉螺密度较高,主要分布在土表层,移栽苗木泥球中有携带钉螺现象,存在苗木移栽输出钉螺的风险。

谢娟[9](2016)在《苗木产业园区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分布规律研究及输出风险评估》文中研究指明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浙江省自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迄今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病人、新感染病人(畜)和感染性钉螺,血防成果巩固。但尚有较大钉螺面积,输入性血吸虫病人时有发现,存在着血吸虫病死灰复燃的可能性。本文就苗木产业园区血吸虫病中间宿主一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开展研究,内容涉及浙江省近三年的螺情状况、钉螺分布环境及有螺原因分析,苗木种植地有螺情况及钉螺分布特点,从而评估苗木携带钉螺输出的可能性及风险,为有效控制钉螺及防控血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全省钉螺分布情况及有螺原因分析目的分析浙江省2013-2015年钉螺分布环境及有螺原因,为有效控制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浙江省血吸虫病螺情监测资料,并下发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及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浙江省2013-2015年期间每年均发现钉螺,3年累计发现有螺面积130.88hm2,螺点3691个,未查到感染性钉螺。钉螺主要分布环境为沟渠、稻田、苗圃、水产养殖区四种,其中苗圃和水产养殖区钉螺面积的比例逐年增高,2013年分别占查到钉螺面积的18.96%和14.53%,2014年分别占查到钉螺面积的23.48%和17.11%,2015年分别占查到钉螺面积的26.23%和17.97%。2013年对4种环境查出钉螺面积压缩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沟渠(91.00%)>稻田(88.11%)>苗圃(53.94%)>水产养殖区(4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0352.54,P<0.05),对4种环境实有钉螺面积压缩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沟渠(58.40%)>稻田(53.36%)>苗圃(35.78%)>水产养殖区(2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28.36,P<0.05);2014年对4种环境查出的钉螺面积压缩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沟渠(97.22%)>稻田(94.14%)>苗圃(64.00%)>水产养殖区(5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559.70,P<O.05),对4种环境实有钉螺面积压缩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沟渠(64.66%)>稻田(58.78%)>苗圃(37.99%)>水产养殖区(2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64.85,P<0.05);2015年对4种环境查出钉螺面积压缩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沟渠(96.15%)>稻田(93.53%)>苗圃(61.41%)>水产养殖区(4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01.63,P<0.05),对4种环境实有钉螺面积压缩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沟渠(53.58%)>稻田(49.17%)>苗圃(36.84%)>水产养殖区(2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53.61,P<0.05),其中苗圃及水产养殖区的压缩率均比较低,2013年查出钉螺面积压缩率分别为53.94%和44.86%,实有钉螺面积压缩率分别为35.78%和27.58%;2014年查出钉螺面积压缩率分别为64%和54.21%,实有钉螺面积压缩率分别为37.99%和28.79%,2015年查出钉螺面积压缩率分别为26.23%和17.97%,实有钉螺面积压缩率分别为21.03%和16.28%。结论全省仍有一定钉螺面积,苗圃及水产养殖区对钉螺孳生及扩散的影响日益加大,需加强对其监测,因地制宜采取必要措施进一步压缩钉螺面积。第二部分苗木产业园区钉螺分布规律及输出风险评估目的调查浙江省苗木产业园区钉螺分布规律,从而评估苗木携带钉螺输出的风险,为有效控制钉螺及防控血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保护苗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方法选择桂花(大乔木)、茶梅(小乔木)、小叶冬青(灌木)三种苗木产业园区,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苗木产业园区进行有螺情况总体调查。然后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三种苗木产业园区随机抽取苗木各30株,用全面细查法对其苗木植株地径区域内钉螺分布范围情况以及土壤分层中钉螺情况进行调查。再者选择钉螺密度较高的外运苗木红叶石楠(小乔木)的种植园区,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外运苗木产业园区进行有螺情况总体调查;然后抽取50株地径区域钉螺较多的苗木,用全面细查法对外运苗木随泥球携带钉螺外迁的风险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桂花(大乔木)、茶梅(小乔木)、小叶冬青(灌木)苗木产业园区的钉螺密度分别为0.076只/0.1m2、0.56只/0.1m2、0.55只/0.1m2。桂花(大乔木)在0cm-20cm范围内钉螺数占19.06%;20cm-40cm范围内钉螺数占24.56%;40cm-60cm范围内钉螺数占20.63%;60cm-80cm范围内钉螺数占20.43%;80cm-100cm范围内钉螺数占15.32%,钉螺在每一范围内的分布较均衡;而茶梅(小乔木)和小叶冬青(灌木)主要在20cm-30cm这一个范围内有螺,钉螺比例分别为70.18%和65.70%。三种苗木土表钉螺的比例分别为66.80%、70.50%、58.30%,三种苗木浅层土钉螺比例分别为28.57%、28.70%、37.40%,三种苗木深层土钉螺比例分别为4.62%、0.80%、4.30%。经spss19.0软件分析,三种苗木土层各部位钉螺数占总螺数的比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7,P<0.05)。外运苗木红叶石楠(小乔木)苗木产业园区的钉螺密度为10.95只/0.1m2。随机抽取50株外运苗木泥球均有钉螺存在,有螺检出率为100%。共检获钉螺3726只,其中成螺706只,占钉螺总数的18.95%,幼螺3020只,占钉螺总数的81.05%。平均苗木泥球75只/株。结论苗木产业园区钉螺密度较高,移植前的苗木泥球中有钉螺夹带现象,存在苗木携带钉螺输出的风险,故建议尽快出台苗木植株外运(出售)需进行钉螺检验检疫的有关规定或文件,控制钉螺在苗木产业园区生长、繁殖,降低苗木携带钉螺向外扩散的风险。

谢娟,闻礼永[10](2016)在《生态环境改变新态势对钉螺生长 繁殖和扩散的影响》文中提出湖北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其生长、繁殖与分布在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生态环境改变新态势对钉螺生长、繁殖和扩散的影响进行综述。

二、浙江省钉螺分布抽样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浙江省钉螺分布抽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与湄公河地区血吸虫病及肝吸虫病传播风险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研究路线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两种血吸虫病的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第一章 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在长江流域分布的预测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日本血吸虫病在长江流域的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湄公血吸虫病在湄公河流域的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小结
第二部分 两种肝吸虫病的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第四章 大湄公河次流域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湄公河流域麝猫后睾吸虫病的传播特征与风险预测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华支睾吸虫病与麝猫后睾吸虫病间分布隔离的地理因素分析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小结
第三部分 钉螺和麝猫后睾吸虫病监测调查的空间距离重采样效应研究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总结
附录
致谢

(2)江山市钉螺分布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环境分类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江山市钉螺分布基本情况
    2.2 不同乡镇 (街道) 钉螺分布情况
    2.3 不同环境类型钉螺孳生环境演变情况
    2.4 不同植被类型钉螺分布情况
    2.5 钉螺孳生地Google Earth分布图
3 讨论

(3)植物丰度及代表性样点对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调查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辅助变量对抽样效率的影响
        1.2.2 样点代表性对抽样效率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调查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调查采样设计
        2.2.1 调查布局设计
        2.2.2 植物丰度定义说明
    2.3 研究方法
        2.3.1 聚类算法
        2.3.2 空间自相关分析
        2.3.3 抽样方法
        2.3.4 抽样误差
第3章 一种以植物丰度为辅助变量的钉螺空间分层采样设计方法
    3.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3.2 以植物丰度为辅助变量的钉螺空间分层采样设计方法
        3.2.1 基于植物丰度的钉螺空间分层抽样子区域的划分
        3.2.2 各子区内钉螺采样点数量的确定
        3.2.3 各子区域内钉螺采样点的空间布局
    3.3 钉螺与植物总丰度描述性统计特征
    3.4 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的植物总丰度空间分区及样点布局
    3.5 不同抽样方法的对比
    3.6 小结
第4章 一种基于代表性样点的钉螺抽样设计方法
    4.1 数据采集
    4.2 基于代表性样点的钉螺抽样设计方法
        4.2.1 选择并获取钉螺协同环境因子
        4.2.2 获取环境因子组合
        4.2.3 确定代表性等级
        4.2.4 样点设计
    4.3 钉螺及其协同环境因子描述性统计量特征
    4.4 克里格插值相关参数
    4.5 环境因子组合链归并及模糊隶属度的空间分布
    4.6 样点布设图
    4.7 SORS抽样结果及与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的比较
    4.8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1949-1958)(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文献综述
    1.3 概念说明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浙江省血吸虫病的流行及其成因
    2.1 疫病流行情况
    2.2 疫病成因分析
    2.3 疫病危害与传统应对
3 浙江省血防政策措施与组织体系
    3.1 血防政策措施
    3.2 血防组织体系
    3.3 血防专业队伍
4 浙江省血防实践及其成效分析
    4.1 血防实践
    4.2 社会动员
    4.3 血防成效分析
5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长江流域钉螺起源 分布及扩散的时空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钉螺的起源和迁徙史
    1.1 钉螺的起源
    1.2 钉螺的迁徙史
2 钉螺分布的时空变化
    2.1 钉螺分布的时间变化
    2.2 钉螺分布的空间变化
        2.2.1 钉螺在不同流行程度地区的分布变化
        2.2.2 钉螺在不同类型流行区的分布变化
3 钉螺扩散的时空变化
    3.1 钉螺扩散的时间变化
    3.2 钉螺扩散的空间变化
4 展望

(6)以植物丰度为辅助变量的钉螺空间分层采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采集
    2研究方法
        2.1基于植物丰度分布特征的钉螺空间采样
        2.1.1基于植物丰度的钉螺空间分层抽样子区域的划分
        2.1.2各子区内钉螺采样点数量的确定
        2.2空间自相关分析
        2.3抽样方法
        2.3.1空间简单随机抽样
        2.3.2系统抽样
        2.3.3分层抽样
        2.3.4三明治空间抽样
结果
    1钉螺与植物总丰度描述性统计特征
    2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的植物总丰度空间分区及样点布局
讨论

(7)浙江省2013-2015年钉螺分布情况及有螺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历史螺区监测
    1.2 钉螺输入监测
    1.3 钉螺解剖
    1.4 灭螺措施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螺情监测情况
    2.2 钉螺分布环境
    2.3 钉螺复现情况
    2.4 有螺村钉螺分布情况
    2.5 灭螺情况
    2.6 2013-2015年浙江省有螺村钉螺面积压缩率
3 讨论

(8)浙江省中部某苗木产业园区移栽苗木泥球携带钉螺输出的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点选择
    1.2 调查内容
        1.2.1 园区螺情调查
        1.2.2 植株地径区域钉螺分布调查
        1.2.3 植株地径区域土壤分层钉螺分布情况调查
        1.2.4 移栽苗木泥球钉螺携带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苗木产业园区钉螺分布情况
    2.2 植株地径区域钉螺的分布
        2.2.1 桂花树
        2.2.2 茶梅树
        2.2.3 小叶冬青树
    2.3 苗木植株地径区域内土壤分层的钉螺分布情况
    2.4 苗木产业园区苗木移植钉螺输出风险评估
3 讨论

(9)苗木产业园区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分布规律研究及输出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全省钉螺分布情况及有螺原因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历史螺区监测
        1.2 钉螺输入监测
        1.3 钉螺解剖
        1.4 灭螺措施
        1.5 统计公式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全省螺情监测情况
        2.2 全省钉螺分布情况
        2.3 全省灭螺情况
        2.4 全省螺情控制情况
    3. 有螺原因分析
第二部分 苗木产业园区钉螺分布规律及输出风险评估
    1. 材料与方法
        1.1 器材
        1.2 选点原则
        1.3 调查时间和地点
        1.4 调查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苗木产业园区钉螺分布规律研究
        2.1.1 园区螺情基线调查
        2.1.2 植株地径区域钉螺调查
        2.1.3 植株地径区域土壤分层钉螺调查
        2.2 苗木产业园区钉螺输出风险评估
        2.2.1 起苗前园区螺情基线调查
        2.2.2 外运前泥球携带钉螺抽检调查
    3.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及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研究论文

四、浙江省钉螺分布抽样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与湄公河地区血吸虫病及肝吸虫病传播风险预测研究[D]. 郑金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 [2]江山市钉螺分布调查[J]. 李新祥,王萍,李冰. 预防医学, 2019(08)
  • [3]植物丰度及代表性样点对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调查效率的影响研究[D]. 汪训平. 江西师范大学, 2018(12)
  • [4]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1949-1958)[D]. 谢晗. 浙江大学, 2018(05)
  • [5]长江流域钉螺起源 分布及扩散的时空变化[J]. 陈登,闻礼永.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7(06)
  • [6]以植物丰度为辅助变量的钉螺空间分层采样研究[J]. 汪训平,赵安.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7(04)
  • [7]浙江省2013-2015年钉螺分布情况及有螺原因分析[J]. 严晓岚,谢娟,张剑锋,俞丽玲,杜海娟,杨明瑾,闻礼永.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03)
  • [8]浙江省中部某苗木产业园区移栽苗木泥球携带钉螺输出的风险评估[J]. 谢娟,闻礼永,朱匡纪,严晓岚,蒋能明,林丽君,邵丰尧,张剑锋,俞丽玲,杜海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06)
  • [9]苗木产业园区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分布规律研究及输出风险评估[D]. 谢娟.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2016(02)
  • [10]生态环境改变新态势对钉螺生长 繁殖和扩散的影响[J]. 谢娟,闻礼永.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6(02)

标签:;  ;  

浙江省螺类分布抽样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