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案例教学应体现六个特点_升学考试论文

化学例题教学要体现六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例题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无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例题教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例题教学可以传授方法,复习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例题教学中要将这些功能充分发挥,必须体现如下六性。

一、针对性

由于不同的例题功能不同,同一例题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目的不同,所以选择例题必须分清是为了引入新知识,推导新规律,还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为了强化重点、难点,还是为了纠正典型错误;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解题方法,还是为了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解题格式;是为了突出某种化学思想,还是为了培养学生某个层次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例题。

例1 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催化氧化反应?若能,请写出反应方程式:

本题宜在讲醇的催化氧化时作例题使用,既复习了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还可以与消去反应共同使用。

二、启发性

积极启发讨论是习题教学成功的保证。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会观察、分析和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练习反馈的信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适时启发点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例题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关键是教师的启发应与学生的思维同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强制学生按教师提出的方法、途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2 为了测定铜银合金的组成,将合金30g溶于80mL 13.5mol/L的浓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气体6.72L(标况,不考虑气体的聚合),并测得溶液的pH=0,假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80mL,试计算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

教学时,若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最后溶液的pH=0,为稀,故6.72L中既有又有NO,学生虽然很快能求出正确答案,但学生的思维并未得到应有的启迪和训练,只是记住了结论和训练了解法,课内听懂,以后再做仍会出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际操作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思维基础,仔细揣摩学生的心理,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做到心中有数,先引导学生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自己判断出6.72L气体为何物。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认为,二是认为和NO的混合物。进而分析溶液pH=0说明什么问题,多数学生都会考虑到剩余硝酸的量,从而求出消耗硝酸的量,至此学生都认为能求出结果,显然答案不一样,学生急于知道原因,此时再引导启发pH=0的溶液为浓还是稀,学生马上意识到错误所在,教师进一步启发N原子守恒,用守恒法求解,学生即可迅速简捷地求出答案。

三、系统性

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是零乱的,要求学生能将零乱的知识融会贯通,横向纵向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贮存,才能形成迁移能力。具体方法:一是将相关知识归纳总结在同一题中,包括性质归纳、关系归纳、原理归纳、方法归纳等;二是例题系列化,按照具体→半抽象→抽象,简单→稍复杂→复杂或理解→应用→延伸的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总结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系统化,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例3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本题借助考查离子方程式知识,将酸式盐的性质及形成等融入其中,学生掌握了本题,不仅掌握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方法,还将零散的酸式盐知识归纳整理在一起。

四、可变性

在例题教学中,尽量选择具有多变性的习题,学生获得某种知识、方法或能力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改变原题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变式教学,或者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A.③B.④C.①③D.③④

本题所需知识是相同的,但条件不同,思维方法也不同,只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就能顺利解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灵活性

例题教学中,不仅要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等进行归纳总结,还要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题速度。

例5 在一个6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X(g)和2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少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是()。

A.3B.4C.5D.6

巧解:由题意可知,反应达平衡后压强增大,所以有2+n>4+3,即n>5,答案为D。

六、示范性

例题教学要有正确而严格的示范性,要让学生通过例题学习后,能掌握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不仅要讲解题思路,而且要提示思维方法,启发学生寻求解题的思维和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归纳解题的一般程序和要求。因此例题教学要注重板书设计、正确示范、条理清晰、步骤完整、书写规范,以良好的思维品质影响学生。

例6 将例5中A项改为7。

初次讲例5和例6时,如果对常规解法只是引导学生思考一下,未作详细示范,而重点讲特殊方法,将有很多学生做错。因此,要注意技巧解法和常规解法的区别和联系,常规解法不能丢,巧解必须在常规解题的基础上完成。

标签:;  ;  

化学案例教学应体现六个特点_升学考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