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论文_曹微

曹微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0)

【摘要】 目的:观察耳穴配合西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例病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口服百忧解,治疗组采用耳穴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耳穴加百忧解治疗。1个疗程8周。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联合治疗组和治疗组CRP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穴治疗联合西药百忧解治疗血液透析并发抑郁症患者效果较单用西药疗效好,并可改善体内微炎症状态。

【关键词】 耳穴疗法;血液透析;抑郁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043-02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最主要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血液透析可使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尿毒症症状消失或减轻,使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但维持性血液透析并不能完全排出毒素蓄积,不能完全纠正代谢紊乱。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肾功能、工作地位、经济来源丧失等因素,抑郁发病率高达29.3~100%[1]。抑郁可影响脑功能活动及机体多系统的功能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本文旨在探讨百忧解联合耳穴治疗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并发抑郁症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48.4±11.3)岁。患者每周透析2~3次,每次4~4.5小时,平均透析时间为(20.5±10.3)月。29例患者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病学》中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按其血透病案号随机分为三组:百忧解组(对照组)10例,耳穴组(治疗组)10例,耳穴+百忧解组(联合治疗组)9例。所有患者均为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并且近期均未服用过抗抑郁药物。

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脑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②合并认知及语言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其他精神障碍性疾病;④对王不留行子或胶布过敏者;⑤小儿、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无法完成问卷调查者。

1.3 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的基础上(3次/周)加百忧解20mg/d(美国Eli Lilly公司研制)治疗,共治疗8周。耳穴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耳穴疗法。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耳穴和百忧解同时治疗。耳穴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1992)[3],在心、肝、脾、肾、神门、皮质穴区敏感点,耳廓消毒处理后,将王不留行子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每次贴一侧耳,3~4天更换耳贴,且贴于对侧,两侧交替进行。嘱患者每日轻轻按压4次,在血透前按压,8周为一个疗程。

1.3.2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状况及血C反应蛋白(CRP)进行评定。血样为透析前0~24h采集。

抑郁严重程度的评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SDS标准分>53分为抑郁组,≤53分为非抑郁组[4]。抑郁疗效:显效:治疗前后评分减低程度>75%;有效:治疗前后评分减低程度在50%~75%之间;进步:治疗前后评分减低程度在25%~50%之间;无效:治疗前后评分减低程度<25%。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SDS评分及血CRP水平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三组患者SDS评分及血CRP水平(x-±s)

 

3.讨论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症状,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长期治疗及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抑郁情绪。国内学者报道大于50%的血液透析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

症[5]。目前本病一般以西医治疗为主。研究发现脑内单胺递质功能不全,特别是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不全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6,7]。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百忧解可以增加大脑自身的5-HT供给,从而纠正机体5-HT的缺乏,达到有效控制抑郁症的效果。西药具有明确的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但治疗费用昂贵,易出现戒断反应,特别是对于尿毒症病人来说,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药物蓄积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对患者带来严重影响。

中医学中抑郁症属于“郁证”范畴,多由劳心过度、情志所伤,致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气郁结所致,治法宜调理心、肝、肾三脏。耳与五脏六腑关系十分密切,中医认为十二经脉之足三阳经、手三阳经直接与耳联系,手三阴经、足三阴经则通过别支合于阳经而与耳部相通,奇经之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都直接与耳相连。耳廓上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具有协调本和共同维持全身脏腑正常运动的双重支配作用。当机体某一脏器发生病变时,在耳部会出现相应的异常反应点,刺激该点,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心穴有调节血压、强心和宁心安神之功效;肝穴具有泻肝火、疏肝利胆、调节血压等功能;肾穴滋水涵木,水火相济,神安于室,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功能,为强壮保健穴;神门具有止晕、降压、安神的功效,能起到镇静的作用;脾穴可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皮质下有调节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这些穴位共同作用,可以起到疏肝健脾、安神养心的作用,从而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耳穴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上使用广泛,且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范春[8]报道耳穴贴压对亚综合抑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对高血压合并抑郁的患者,使用耳穴疗法不仅对抑郁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对高血压也有积极作用[9]。在对中风后抑

郁[10]、及配合电针治疗抑郁症[11]均可获得与百忧解相似的疗效。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可能通过刺激穴位,降低5-HT的代谢,增加5-HT活性相关[12]。在血液透析患者,使用耳穴治疗可明显改善头痛[13]、口渴[14]、皮肤瘙痒[15],在对血液透析并发抑郁患者使用耳穴治疗后,透析过程中并发症明显减少,包括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消化道症状等[16]。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全身慢性炎性反应状态,肾衰竭患者血中CRP含量往往会增加,故CRP可以作为慢性肾衰患者炎性反应状态的标志物[17]。少量研究提示抑郁症患者抑郁评分与CRP或超敏CRP呈正相关[4,18]。利用耳穴治疗可还降低血CRP水平,陈翔[19]等人在对老年阑尾炎患者的术后给药耳穴贴压治疗,发现较对照组血清CRP水平下降,采用耳穴结合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明显降低 CRP 活性,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治疗作用[20]。对血液透析并发抑郁症患者尚未见报道。

从本文结果可发现,在对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抑郁症患者使用耳穴治疗,取得了与百忧解类似的效果,耳穴联合西药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SDS评分较百忧解组及耳穴组效果好。且耳穴治疗可以降低CRP水平,减轻机体微炎症状态,为血液透析抑郁症提供新的治疗策略。耳穴治疗从何途径改善血液透析抑郁状态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参考文献】

[1]Talbot F.A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diabetes in adults:is there a link[J].Diabetes Care,2000,23(10):1556-1562.

[2]沈渔村.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6-439.

[3]管遵信,李惠芳,管钟洁等.常见病耳针疗法[J].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

[4]徐大宇,孔祥雷,唐利军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与MIA综合征各组分的关系.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32(2):39-40.

[5]朱晓峰,张金元,韩国锋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21(2):93-94.

[6]郑莉明,史亚飞,吴皓萌等.中枢5-HT能系统在早发性抑郁中的作用研究.中国药理学通报[J].2015,(1),19-23.

[7]陈宝忠,王璐,刘春秋等.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脑内5-HT及NE含量的影响[J].2014,5(31):14-15.

[8]范春,梁菁,刘畅等.耳穴贴压治疗亚综合征抑郁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1,43(8):110-111.

[9]郑求姣,徐晓春,高美娟等.耳穴疗法在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抑郁中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0):1147:1150.

[10]黄宏敏,赵光峰,王家艳等.耳穴贴压法治疗中风后抑郁(卒中恢复期)的随机对照研究[J].海南医学,2012,23(24):29-30.

[11]周菊华,王柔昉.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09,25(12):35-37.

[12]唐雷马,朝阳,游菲等.低频电穴位刺激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血浆5-HT及NE的影响2015,35(8):763-767.

[13]谢兰茜,张英,黄小妹.耳穴贴压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头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2):170-171.

[14]金霄,李玉梅,林日阳.耳穴贴压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症23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11(44):827-828.

[15]黄小琴,丁燕琴,陶云英.耳穴针刺加中药药浴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10):62-63.

[16]潘晓东,张桂燕,卓缘圆等.耳穴磁疗配合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并发抑郁患者透析稳定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1(33):3245-3247.

[17]曹微,刘剑华,张弘等.穴位注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促红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0,11(30):891-895.

[18]唐冠英,楚修林,田津生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调查及其与微炎症、Hcy的相关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9):821-823.

[19]陈翔,袁杰,陆宝华等.耳穴贴压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3,5(29):83-85.

[20]杜艳茹,刘启泉,王志坤等.药穴结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反应蛋白活性的影响[J].中成,2007,29(4):488-490.

论文作者:曹微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7

标签:;  ;  ;  ;  ;  ;  ;  ;  

耳穴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论文_曹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