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菌病患者的40例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陈玉霞

布氏菌病患者的40例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陈玉霞

(双鸭山市传染病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布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临床40例布氏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及血液或骨髓培养布氏杆菌阳性确诊为布氏杆菌病,经临床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布氏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一但确诊,立即给予规范地联合用药治疗痊愈较快、预后较好。

【关键词】布氏菌病;对症治疗;诊断

【中图分类号】R3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088-02

引言

布氏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发等。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症状各异,轻重不一,呈多器官病变或局限某一局部。根据我国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颁布的“人布氏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判定试行标准”[1],反复发作的发热,伴有多汗,游走性关节痛。查体发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如再有睾丸肿大疼痛、神经痛,则基本可确诊。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布氏菌病患者40例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布氏菌病患者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59±5.5)岁;农民30例,学生2例,农村兽医2例,从事养羊、牛者6例;发热38例(38~41℃),多汗27例,头痛2例,关节痛26例,肌肉痛7例,淋巴结肿大2例,坐骨神经痛3例,腰骶神经痛5例,双下肢麻木1例,肝脏肿大15例,肝区疼痛5例,脾脏肿大7例,乳腺肿痛1例,泌尿生殖系统症状3例。

1.2 实验室检查

布氏杆菌凝集试管法滴度≥1:160者28例。玻片凝集试验阳性38例。白细胞增高4例,白细胞轻度减少7例,血沉增快20例。

1.3 方法

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治疗应以抗菌治疗为主。要选择能够进入细胞内的抗菌药物。为防止耐药菌株产生、提高疗效和减少复发,一般均采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和多疗程治疗。首选利福平常用剂量为每日600~900mg,儿童为15mg/kg,分次口服,疗程6周。多西环素为200mg,分2次口服,连服6周。链霉素每日1g,分1~2次肌内注射,疗程1个月。通常选利福平与多西环素或利福平与链霉素(或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等联合治疗的方法[2]。慢性期治疗有静脉、肌肉、皮下及皮内注射,视患者身体情况,接受程度而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次注射剂量依次为40万、60万、80万、200万、350万、1050万、2550万、6050万菌体,每天、隔日或间隔3~5日注射1次。以7~10次有效注射量为1疗程。

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体力和劳动力恢复,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阴性。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体力劳动力基本恢复,布氏菌凝集试验阴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或治疗后有短期的症状改善,停药2周后复发。

2.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及血液或骨髓培养布氏杆菌阳性确诊为布氏杆菌病,急性期30例,慢性期10例,所有布氏菌病患者均治疗,痊愈35例,好转5例,好转患者延长治疗时间后痊愈,总有效率100%。

3.讨论

布氏菌病的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布氏杆菌经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由于本菌具有荚膜,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销毁,并能在该细胞内增殖。经淋巴管侵入局部淋巴结生长繁殖,待繁殖到一定数量后,突破淋巴结屏障而进入血流,在血循环中布氏杆菌继续生长,繁殖,死亡,释放内毒素,遂反复出现菌血症。由于内毒素的作用,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可上升至40.5℃,并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随后细菌侵入脾、肝、骨髓等细胞内寄生,此时如果患者的免疫功能正常,可通过T细胞、巨噬细胞和特异性抗体的联合作用,细菌清除,体温也逐渐消退而痊愈[3]。如果特异性免疫功能不能将细菌清除,则细菌可随血液,特别是巨噬细胞进入各器官组织形成感染灶或迁徙性病灶。病灶中的细菌又可多次进入血循环而形成复发和各种变态反应性表现。至慢性期,则细菌主要局限各器官组织,形成局部病变。也能在细菌被清除时,由变态反应引起局部病变。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羊布氏杆菌病病情常较重,猪布氏杆菌病次之,牛布氏杆菌病则较轻,甚至无症状。可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感染、亚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病程大于1年者为慢性布氏菌病。由急性期发展而来,也可无明显急性病史,发现时已为慢性。症状有疲乏、低热、出汗、头痛、失眠、抑郁、烦躁和关节肌肉酸痛等。骨关节损害是慢性布氏病的最主要临床表现,以大关节损害为主,表现为滑膜炎、关节周围炎、关节炎等[4]。重症患者运动受限,关节呈屈曲畸形、强直以及肌肉萎缩。少数可有骨膜炎、骨髓炎等病变。慢性布氏病易使心脏血管受累,尤以血管损害更为常见,如动脉炎、静脉炎、血管内膜炎,心脏受累则表现有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

广泛开展防治布氏杆菌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畜间布氏杆菌病的防治和预防接种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及时检出、隔离病畜,牧区应定期检疫。购进牲畜要留检1个月,证明无病后方可合群放牧。定期对健康牲畜进行预防接种。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血、尿培养阴性后解除隔离。做好粪便管理,保护水源,加强畜产品卫生监督,生乳应经巴氏消毒法灭菌或煮沸后出售。病畜肉应高温蒸煮处理或盐腌2个月后出售。染菌皮毛可用自净法处理,牛皮存放1个月,羊毛存放4个月,带毛生皮存放3~5个月,待布氏杆菌自行死亡之后出售。日晒和环氧乙烷有良好的消毒作用。

饲养、管理、屠宰家畜的人员、兽医及从事畜产品收购、保管、运输、加工等人员,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时不吸烟、不进食,工作结束后更衣、洗手,并对用具及环境进行消毒。凡密切接触病区家畜和畜产品的人员,以及其他可能遭受布氏病威胁的人员,经布氏菌素皮内试验和血清学检查阴性者均应列为预防接种的对象。对血清反应和皮内试验阳性及有严重肝肾疾病、活动性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则禁忌接种。

【参考文献】

[1]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80-487.

[2]丁家波,毛开荣,程君生,等.布氏杆菌病疫苗的应用和研究现状[J].微生物学报,2006,46(5):856-859.

[3]王建东,马吉锋,李艳艳,等.布氏杆菌病鉴别诊断技术以及疫苗研究进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4,59(5):14-19.

[4]包玉泉,王德全,超科,等.治疗布氏杆菌病15例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2007,3(5):64.

论文作者:陈玉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1

标签:;  ;  ;  ;  ;  ;  ;  ;  

布氏菌病患者的40例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陈玉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