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韩继斌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韩继斌

韩继斌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 255100 

当今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创新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

中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本身不具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的理论性,要求中学数学的创造教育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使学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

1.允许“插嘴”。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质疑提问。插嘴是一种特殊的提问方式,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的时候,正是他触发主体意识、积极思维探讨、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维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插嘴”、勇于质疑,师生合作,探求真知。无论课中、课后,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质疑解惑的过程。如在学习《函数》一节时,学生自读课文后,我正在讲解,一学生突然插嘴:“老师,我觉得分段函数是两个函数,课本上说法有误。”我运用实例解释后反问:“人体分头、颈、躯干和四肢,能说头、颈、躯干、四肢是四个人吗?”问题在民主,活跃的氛围中解释,而且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在培养想象力方面,数学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几何》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教材。另外,一题多解、开放性问题的设计都可以促进创新,拓展思维空间。例如:已知直角坐标系中的三点A(0,2)、B(1,0)、C(-1,0),请你构造出一些函数关系式,使其图像经过A、B、C三点,或写出一些曲线方程,使方程的曲线经过这三点,并尽可能找出这些图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题的解答有无穷多个,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讨论、交流和探索、创新。动手,是一种搭建性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动手的基础上动脑,就一定能促成能动意识的产生,培养出自己的创新性思维。

3.释放学生的时间,拓展学习空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扎实抓好课堂实效,把学生从“题海”之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要指导学生科学运筹,高效利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创造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的课外活动,拓展教育领域,鼓励学生扩大自己的活动领域,向社会实践求新知,拓展学习空间。在这一方面,新教材中加入的“研究性课题”成为促使数学教学走出课堂、接触社会的催化剂,空间的延展,无疑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使其在应用中领会数学精髓。

二、“启发”引导“发现”,师生互动教学是手段。

在实际教学与学习相结合的课堂实施的应是启发——发现法。必须明确,教师的启发是为了引导学生发现,学生的发现需求教师启发。二者的结合,实质上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结合。教师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多向交流、合作学习、大胆动手实践等手段,落实启发——发现法,激励学生创新。数学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从而使其在发现中获得成功体验,对激发学生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一方面在从事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如“理解问题、探索、猜测、求证和确认”中获得了对于结论的心理上的确认,另一方面还理解了结论形成的内在原因和其中深刻的内涵,从而有可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特征去构建对知识不同层次的理解。这些显然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三、把握交汇触点,教育审美促新是途径。

1.交叉触发点。搞任何学问和创造,科学创造的触发点很多,科学的成果就越多。数学教学呈网状化的教学结构,其中蕴含深邃的教学思想,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极限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有着丰富的网状交汇触发点、碰撞点。教师若善于采撷,在此点激活主体求知欲望,进行发散和聚合思维引导,无疑会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2.美育促新。数学的美无处不在,如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形状美、比例美、和谐美等等,数学本身可以说是科学美的一部百科全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发掘数学内蕴的美,以促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从而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升华,以美启真,因美求真。

四、教会乐中求学,启迪创新思维。

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愉快、一种乐趣。因此,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乐学,吸引无意注意力,从中培养创新意识势在必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多表扬少指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价值。特别是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培养兴趣,教师要有慈母般的爱,热情地帮助他们,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信任和期望中暗暗激发自己不断进取,从而形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在动力,让每一个学生愿学、乐学。例如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竞赛活动,采取分组竞赛,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使每一个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只有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自己愿意主动去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潜能、个性特征得到最佳的发展,打破传统思维的定势,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论文作者:韩继斌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6月总第17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  ;  ;  ;  ;  ;  ;  ;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韩继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