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论文_安涛,贾立平,黎鸿雁

知行合一: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论文_安涛,贾立平,黎鸿雁

安涛 贾立平 黎鸿雁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河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路径研究(SQ161118)的研究成果。本文作者系“河北农业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创新研究中心”成员。本文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研究(ZD201452)”的研究成果。

摘要:“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知”与“行”的统一。一方面,以“知”为线,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在价值内化过程中,需要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模式,也需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方式,增加宣传效果。另一方面,以“行”为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在实践外化过程中,需要根植于社会生活,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更需要固化以制,推动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建设。

关键词:知行合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知行合一”,即在“知”的基础上践行,在“行”的过程中进一步认知。

一、“知行合一”理念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提到过“知行合一”的思想,也提到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要“知行合一”。

“知”需要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在“知”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白的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倡导的内容,更重要的是24个字后面所蕴含的深度以及对它的理论基础、凝练过程、丰富内涵和内在逻辑要能分析透彻、论证清楚、阐释全面,在“真懂”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内化于心,“真信”和“真用”。

“行”是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与否的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在“知”的基础上做到外化于行,必须根植于社会生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落地生根。同时固化于制,用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

二、以“知”为线,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1.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模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者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方向,它作为一种价值上的理念只有被广大人民认知、理解、理解、认同,才能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从而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引领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价值认同至关重要,决定着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内化于心的重要环节。关于价值认同的分类,即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讲,价值认同大致要经历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三阶段,与此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内容有所不同。

2.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之后,社会上掀起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浪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要广泛被认同,必须完善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同时把社会广泛宣传、学校教育和家庭熏陶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深入人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以“行”为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1.根植于社会生活,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根植于社会生活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不能高高在上,虚无缥缈,而是扎根群众生活,接地气,生动形象可感知的。首先,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李保国教授是河北农业大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30年来,他扎根农村,扎根基层,把太行山当做自己实验室,把全部的心血放在太行山,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其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众文化,以一种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规家风、乡规乡约、传统节日中,以公益广告、宣传片、歌曲、戏曲、故事、民谣、漫画、动画、小说等形式表现出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以这样的载体和这样的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2.固化以制,推动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建设

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理念要传播开并发挥作用,不仅仅靠软性教育宣传,还需要外在的制度制约,核心价值观如果不与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就很难引导人们去坚持、选择和践行。因此要固化于制,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建设。那么,首先要发挥规则、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使正确的行为得到鼓舞,负面的行为得到遏制。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 利益有关。”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由此可见,利益是人行动的指南,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把正面鼓励和负面惩罚结合起来,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社会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进行鼓励和奖励,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道德模范”的设立等等,同时对于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惩罚。其次,道德规则化。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各行各业各领域的日常行为规范,如教师行为规范、政府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社区居民行为规范,以融入公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使公民在潜移默化中、在执行规则中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外化。最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建设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具体表现为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同时,把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建设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现代社会--转化为相应的社会制度保障。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固化于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实现常态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谢晓娟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裴德海.从一般价值到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双重逻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

[3]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维度与领域的拓展[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4.

[4]黄凯峰.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新取向[M].学术出版社,2007.

[5]陈芝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光明日版出版社,2013.

[6]郭建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杨生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的实践建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1).

[8] 徐宁.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与行[J].南京社会科学,2014(6).

[9]田旭明 陈延斌.知行合一: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实践自觉[J].学术论坛,2015(5).

[10]徐玉明.简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行合一[J].思想理教育论导刊,2015(4).

作者简介:安涛(1978年—),男,河北农业大学工作,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贾立平(1963年—),女,河北农业大学工作,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黎鸿雁(1968年—),女,河北农业大学工作,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涯发展教育。

论文作者:安涛,贾立平,黎鸿雁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  ;  ;  ;  ;  ;  ;  ;  

知行合一: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论文_安涛,贾立平,黎鸿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