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以一体化联合作战课程为例论文

基于PBL 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以一体化联合作战课程为例

周文,李俊,包卫东,陈靖函

(国防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摘 要: PBL 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问题将学生置于相关情境之下,让学生在自主寻找答案和解决办法中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介绍了PBL 教学过程的内涵和施行流程,并用一体化联合作战课程为例,展示了其各阶段操作要点和师生角色。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一体化联合作战课程

PBL 被称为以问题或者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是一种建设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在许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都被证明其比传统的授课式教育更具优越性。比如在医学教育中,国内外很多医学院均引进PBL 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还有在计算机学科下的应用类课程比如网络信息检索、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类课程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基于对PBL 教学模式的介绍,总结了一体化联合作战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提出适应新时代一体化联合作战人才需求的PBL 教学模式和改革方案。

一 PBL 教学模式简介

(一)PBL 模式简介

PBL(Problems Based Learning),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又称为“问题式学习法”。在有些研究里也被引申为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方式(Project Based Learning)。它创始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提出。[1]其最开始被广泛用于医学领域课程教学。[2]此后,鉴于这种模式对于学生能力培养和课程知识的传递效率的优越性,其也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及社会学科。还有在计算机、机械设计等领域的课程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展现了其应用价值。与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方式对比,PBL 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通过首先设置一系列有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与实践紧密相关,然后将学生置于这些问题的情境中,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查询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围绕设定问题给出解决方案。然后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等能力的发展。[3,4]

(二)PBL 教学模式的施行流程

PBL 教学模式的施行仍然是围绕其要素出发,其要素包括问题、学生、教师。结合到具体课程,可以将PBL 教学氛围设计流程和实施流程。

1.设计流程

设计流程主要是指在课程开始前,对课程采纳PBL 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步骤。具体来说,教师首先应该确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以及应该具备的能力;然后,基于这些目标,有针对性的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这个环节是应用PBL 的关键环节,问题情境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知识和能力的整合效果,也影响着PBL 的使用效果。合适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其过程中很好的掌握课程知识并且有效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锻炼学生能力;而不合适的问题则反而会给学生带去疑惑,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设置问题之后还需要确认考核方式。由于PBL是一种开放式由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单纯依靠传统的试卷的考核方式并不合理,并且PBL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在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因此,在课程开始前就需要有意识的设置合理的考核模式以最终评价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

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is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writers(作家).He wrote plays(戏剧).He wrote poetry(诗歌),too.He wrote wonderful stories about very interesting(有趣的)people.His plays and poetry were very popular(受欢迎的)400 years ago.They are still popular today.

因此,实施阶段中,特别是学生探究环节,教师并不能完全放任不管,而是需要更加密切的关注,然后在适当的情况予以点拨。

PBL 的实施流程主要是指授课过程中如何施行。当然,不同的课程在具体操作时候可能有所差异,总结起来其可以采纳PDCA 循环来划分各个操作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PBL 教学模式的PDCA 循环

首先是计划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确定课程目标,另一方面是确定达成目标需要采用的方法及相关基础。虽然说PBL 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但是并不代表老师就完全可以放手。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一些课程中所包含的基础理论部分,教师仍然需要看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在问题提出前有选择性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另外,还需要学生对所教授课程相关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或者提示学生相关知识线索,这对于之后正式进入学生主导的问题解决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提升整体实施效果。

在高校中,担任班主任的教师一般都比较年轻,大约在27岁-36岁之间。这些教师与大学生年龄差距较小,对生活充满热情,工作积极性高,与学生相处不容易产生代沟,能够更好的融入学生群体,与学生进行沟通。

2011年12月15日对一期、二期工程的两种重介质旋流器进行了工业性对比试验,虽然是同一时间采样,但分别由两个煤仓供料,并且一期工程的原料煤预先经过脱泥(筛缝为1 mm),两种旋流器入料粒度组成(见表1)和密度组成(见表2、表3)不尽相同,所以两者的可选性也有些差异(见图1、图2)。

学生探究环节是实施阶段的中心环节,也是最不好掌控的环节。学生探究环节指的是学生在接到教师的问题后,将自己置于问题情境中,然后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这一阶段,通常学生们会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寻找解决办法。而教师需要的就是关注学生们参与的情况,为考核提供依据,防止搭便车现象。然后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者有所偏离的时候,适当的进行点拨。

具体来说,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强烈的联合意识,建立起学生对各兵种应深度融合,互联共享,联合行动的意识;其次,要帮助学生对各种兵种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了解他们各自在联合作战时能力覆盖范围;再次,还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军队指挥、各种武器装备的战术性能以及各种联合作战方式。最后,要能培养学生能够根据环境变化,选择不同联合作战方式,指挥各军种开展联合作战实现目标的能力。

2.实施流程

再次是检查阶段。在应用PBL 模式进行具体科学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定期检查监控和评估实现过程和结果。从教师的角度,这一环节主要是总结反馈。总结反馈主要是针对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方式、解决方案,教师在每部分课程结束时予以总结并给出反馈意见。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给出的问题答案或者解决方案,以及解决过程给出点评,帮助学生系统的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进行再次梳理,让学生更加清晰的逻辑架构。为之后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3.3 新异刺激:新异刺激诱发出了明显的P2、N2和P3成分(见图1),且三者的波幅均具有显著的组别主效应,P2和P3波幅的电极位置主效应也同样显著(见表7~表9)。组别主效应的事后分析表明:化疗组的N2波幅边缘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术后化疗前组的P2波幅显著低于化疗组(P=0.011),也边缘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5);化疗组(P=0.043)与术后化疗前组(P=0.046)的P3波幅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最后是处理阶段。处理阶段和检查阶段的区别是,一个是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持续进行,而处理则是在所有课程完结后,重新审视整个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果,总结在下一轮同样课程授课过程中可以持续的标准,以及需要改进的部分。

二 一体化联合作战课程的PBL 模式设计

(一)一体化联合作战课程简介

1.一体化联合作战

2.一体化联合作战课程目标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各方形势都发生了改变,工业化时代建立起来的机械化军事体系,已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内外环境对军队的要求,军队必须迅速向信息化军事体系转型,这一转变也被称为“新军事变革”。而一体化联合作战则是该变革中革新作战方式的重要内容。

1.授课前准备

鉴于此,以京津冀城市群为载体,以土地综合承载力为基础,扩大生态环境容量,不断调整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和空间结构,确保区域经济健康增长,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约束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增效策略,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由良好协调向优质协调发展转变。

6) 设备状态对位功能:五防主/子站显示的一次设备状态采用与调控D5000系统接口通讯实时对位(如电动操作设备),其他非电动操作设备、人工装设接地线等监控系统未采集遥信状态的设备,则通过记忆设备最近的准确运行状态来实现。

一体化联合作战课程则是军事院校响应新军事变革号召所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学员联合作战的理论水平,为军队培养高素质联合作战人才。

3—6月柑桔红蜘蛛为害脐橙的叶片后,使脐橙的叶子表面出斑点。柑桔红蜘蛛为害严重时,整片叶两面变成灰白色而失去光泽,使脐橙落叶而削弱脐橙的树势,严重影响脐橙产量。如不及时防治,甚至会造成整株死亡。

(二)“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教学设计

一体化联合作战是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撑下,为达成统一目的,多个军种实施的整体联动作战,是一种在实施时间、空间和行动上无缝连接的联合作战[5,6]

因为一体化联合作战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中课程性质的差异,有的是作为专业必修课,有的是作为公选课,那么所涉及的课时安排、学生年级层次都不相同。因此,在正式上课前,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学时安排、教学对象规划整个教学流程,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一阶段就对应着PBL 的设计阶段。以一体化联合作战课程为例,课程教材包含7 章,分别是概述、技术理论基础、体系构建、指挥控制、组织设计、流程运用、典型样式,针对所有本科阶段学生的选修课安排的课时为16 学时,针对专业课课时安排为32 学时。不同的教学对象所要求的教学目的有一定差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授课对象确定具体的教学安排。比如针对公选课,由于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年级,其对该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一样,那么有针对性的予以补充则是恰当的做法。而且所设置的目标和考核标准也应该对于专业课学生有所降低。而专业课,由于课时的安排,则可以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综合研讨以及模拟实践。

表1 PBL 模式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设计

他分析,对患者来讲,就诊通常有两个节点:普通不适时,以方便为主;重大疾患时,以技术为焦点。当两家医院技术相差无几时,患者就会比较服务、价格、安全性。

具体的授课过程可参照表1。

3.课后总结

其次是实施阶段。这一阶段具体来说也可以拆分成问题提出和学生探究两步。问题提出主要是基于课程知识体系及应用,创造相应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通常与实践联系较为紧密,并且也会与课程章节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紧密相关。在一些课程中,问题还可以延伸成项目,即将项目解决作为问题。在这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最好能够结合课程特质,如果是理论强于实践的课程,问题的设置相对简单。但如果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则需要充分考虑实务需求,设置相应问题,才能更好实现课程目标。

课后总结主要是教师在每一堂课程以及整个教学流程结束后,对课程整个流程的进展情况以及效果进行评估,以给下一步教学活动做出参考。

(三)应用PBL 进行教学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1.时间安排

在应用PBL 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时,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授课环节的讨论时间要比综合环节的短。因为,一体化联合作战本质上还是一门应用型课程,最终只有真正培养出能够有一体化联合作战意识,能够授课环节讨论时间相对较短,可以让教师更快的完成教材内容教学任务,建立起学生对知识的初步理解。而基础章节完成后的综合环节的时间则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查找资料,系统梳理背景知识,以形成能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讨论结果。

2.教师的角色

PBL 教学模式虽然是以学生为主导,但是不代表教师便可以放任不管,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应该花费比传统授课更多的精力,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比传统方式下更高。具体来说教师要能够适应PBL 模式下自己角色的转变,从教授者变成引导者;另外,教师要能够掌控全局的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学生开展自主讨论活动;此外,传统授课时按部就班式从前往后推进,而PBL 模式要更像是系统工程,特别像一体化联合作战这种需要调用多方面知识的应用型课程,教师必须在开课前对整个课程知识体系有透彻的认识,才能更好的设计最适合的问题情境。

3.辅助工具的使用

式中,dij 是i和j之间的距离,Rj是i搜索区(dij

一体化联合作战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因此,让学生避免纸上谈兵也是该课程隐含教学目标。随着互联网、模拟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在适当阶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平台进行实战模拟演练,这样更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三 结论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调查和对教学结果的比较,相对于传统授课,在一体化联合作战课程中应用PBL 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深层次掌握,特别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成英. PBL 教学法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教研论丛, 2016(5):113-114.

[2] 胡瑞, 许春霞. 高校转型背景下CAD/CAM/CAE 实践课程引入PBL 法实践教学的探讨[J]. 科教导刊( 上旬刊), 2018, No.340(6):98-99.

[3] 张文靖.PBL 教学法与我国高校教学现实适用情况探讨[J].中国培训,2017(6):186.

[4] 张青, 和芹, 杨笑春,等. PBL 教学模式在涂料与涂装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 高分子通报, 2018(2):79-82.

[5] 白松卫, 龚传信, 古平.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概念辨析[J].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06(4).

[6] 孙万国, 毕忠安, 韩战宁,等. 对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思考[J].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06, 20(4):24-27.

本文引用格式: 周文,等. 基于PBL 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以一体化联合作战课程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6(79):264-26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9.096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防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重点立项课题”(项目编号:U20171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周文,男,广东罗定人,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讲师;李俊,男,安徽阜阳人,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讲师。

标签:;  ;  ;  ;  

基于PBL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以一体化联合作战课程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