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菁绿与亚甲蓝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价值研究论文_赵新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乳腺外科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目的:探究吲哚菁绿(ICG)与亚甲蓝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价值并分析。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7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ICG与亚甲蓝联合作为示踪剂,对照组采取亚甲蓝作为示踪剂。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结果:实验组检出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与亚甲蓝联合应用于乳腺癌SLNB活检中效果好,检出率高。

【关键词】吲哚菁绿;亚甲蓝;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1-0101-02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1-2]。前哨淋巴结为乳腺淋巴癌转移的首要部位,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通过在患侧腋下作一小切口,准确将前哨淋巴结切除并进行活检,该方式能有效避免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传统的示踪迹为染料及核素,但具有操作复杂、设备昂贵、易产生放射性污染等缺点,限制了SLNB的开展。本研究将吲哚菁绿(ICG)与亚甲蓝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观察其价值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7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6例。实验组平均年龄(47.53±5.45)岁;肿瘤分期(TNM):Ⅰ期60例,Ⅱ期26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64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其它14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8.02±5.27)岁;TNM分期:Ⅰ期58例,Ⅱ期28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65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其它12例。两组患者上述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SLNB手术。实验组将ICG与亚甲蓝联合作为淋巴示踪剂,全身麻醉成功后注射ICG(大连贝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514)1mL于患侧乳晕区6、9和12点,注射亚甲蓝注射液(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0129)2mL于乳晕区皮内,进行3min左右的乳腺按摩。通过荧光脉管成像仪观测荧光显影情况,在淋巴管末端或者多条淋巴管交汇处往上1~3cm作切口,寻找着色的或未蓝染但含有荧光信号的淋巴结。对照组将亚甲蓝作为淋巴示踪剂,亚甲蓝注射试剂及方法同上,5min后行手术,由下向上、由内向外沿着蓝染淋巴管寻找着色的淋巴结并切除。切除完毕后反复探测两组患者残腔,确认无遗漏后均行ALND,将前哨淋巴结和ALND后的标本分别送常规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出结果比较

实验组准确性为94.19%(81/86),灵敏度为95.12%(39/41),特异度为93.33%(42/45),假阳性率为6.67%(3/45),假阴性率为4.88%(2/41),实验组准确性与病理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准确性为77.91%(67/86),灵敏度为76.92%(30/39),特异度为78.72%(37/47),假阳性率为21.28%(10/47),假阴性率为23.08%(9/39)。实验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出结果比较(n)

3.讨论

目前,乳腺癌SLNB主要采取核素法、染色法作为示踪方法[3]。核素示踪法检出率高,但依赖于专业仪器设备且具有费用昂贵、安全性等问题;染色示踪法检出率较低,对手术者的操作技术要求高。国外多数选择异硫蓝作为染色剂,而国内普遍选择亚甲蓝作为染色剂,两者检出率相似[4]。亚甲蓝安全性高,但肉眼难以完全分辨皮肤表面被蓝染的淋巴管或淋巴结。近年来,ICG荧光显影检测法逐渐应用于乳腺癌SLNB中,相关研究证明其检出率高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5]。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检出率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一致性高,且实验组检出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ICG与亚甲蓝联合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检出率高,且效果优于单一使用亚甲蓝。这可能是因为两者联合结合了各自的优点,故增加了乳腺癌SLNB检出率。

综上所述,ICG与亚甲蓝联合应用于乳腺癌SLNB活检中效果好,检出率高。

【参考文献】

[1]周琴,胡凯文.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临床,2015,22(6):28-32.

[2]崔仁忠,杨接辉,潘承欣.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4):1584-1586.

[3]侯丁丁,康骅.近红外荧光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现状[J].临床外科杂志,2016,24(9):719-721.

[4]寇德强,迟崇巍,徐虎,等.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9):3686-3689.

[5]孙旭凌,黄桂林,申婧,等.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J].山东医药,2017,57(9):48-50.

论文作者:赵新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  ;  ;  ;  ;  ;  ;  ;  

吲哚菁绿与亚甲蓝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价值研究论文_赵新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