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连锁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现实分析与思考_连锁经营论文

我国连锁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现实分析与思考_连锁经营论文

我国连锁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现实分析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信息化论文,进程论文,现实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连锁企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国外众多著名的连锁企业,如美国的沃尔玛、日本的大荣、法国的家乐福、英国的马莎等也纷纷涌入中国市场。从现代产业管理的思想来看,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采用应是连锁经营的本质,同时,从主要工业化国家连锁经营的发展过程来看,只有高度重视和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才能推进连锁经营的发展,取得连锁经营的成功。然而同国外连锁企业相比,我国连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还刚刚起步,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还没有真正渗透到连锁企业管理之中。这不仅阻碍了我国连锁企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削弱了同国外连锁企业竞争的能力。

我国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信息管理水平低

连锁经营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系统工程,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连锁经营低成本、高效率的规模效益就难以发挥。我国的连锁企业,绝大多数处于“连”而不“锁”状态,依靠计算机进行业务处理的还是极少数。许多企业虽已不同程度地安装了收款机,其总部也建立了电脑中心,但企业内部还不能实现网络化,电子订货系统未能建立,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大多依靠手工方式来控制。总体来看,我国连锁企业中计算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大部分城市和地区还是计算机管理的空白点。因此,自动化信息管理技术并没有真正渗透到我国的连锁企业中,现有的管理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电子记帐上,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涉及到决策层、管理层等方面。

(二)商品条形码普及率低

条形码的推广和应用是连锁企业风靡全球的主要原因之一。条形码技术以其信息量大、可靠性强、速度快、易操作等特点已成为连锁企业提高结算效率、实现管理科学化的基本条件。我国应用和推广条形码只有几年的时间,条形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人们对条码技术还缺乏充分认识,商品条码的普及率较低。据估计,全国零售商品中60%没有条码或有条码但不规范。尽管我国制定了《通用商品条码》国家标准,但许多厂商在生产商品时并没有使用通用商品条码,包装箱标签和运输标签几乎没有反映有关信息的条码标识,还有些商品的通用商品条码出现了误码、错码、重码甚至伪码现象。这给连锁企业的信息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缺少统一的信息管理标准与规范

由于连锁企业引入我国时间短,加上历史和体制的某些原因,全国连锁企业的商用软件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运作的可参照模式。软件产品没有形成系列,其开发研究与连锁企业的发展还未能达到同步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发展的需求。加上软件的开发五花八门,信息格式不一致,造成了一些可推广的软件却较难推广的局面,出现重复投资的现象。同时,我国对连锁企业的税收管理方式尚未确定,各地连锁企业对税收管理的处理不尽相同,这给在外埠建立连锁分店的企业在信息管理上造成困难。

(四)人才严重短缺

由于连锁企业刚刚引入我国,在理论上尚未成熟,在实践中缺乏经验,真正懂得连锁经营理论与实务的人才并不多;同时,计算机在我国尚未全面普及,多数人对计算机的了解和操作还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因而既懂连锁企业的运作原理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的人才更加缺乏。许多员工没有了解和掌握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内在运作原理和规律,有的甚至根本不会使用计算机,员工的工作能力、素质与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现状分析

基于现代流通信息技术对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对我国企业信息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认识,我国连锁企业必须立足实际加以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结症,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连锁企业健康、快速、正规发展。从我国历史、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信息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传统的管理方式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烙印,在管理过程中随意性和主观性的事情经常发生,造成了不依靠科学管理只靠经验管理的错误思想。几十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尤其是传统的习惯、方式抗拒着现代化管理,造成了许多领导对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意识淡薄、落后。

连锁企业经营是一种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必须采用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手段来管理商流、物流、财务、人员等,需要配置收款机、计算机等现代化高科技工具,也需要建立商品的配送中心和运输系统。当连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必须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取代传统的管理方式。否则,连锁经营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就难以发挥,企业也会因规模过大而效率过低出现管理混乱和亏损。由于我国连锁经营管理者一开始并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仅仅搞形式连锁,在连锁企业建立初期就根本没有把信息管理列入日程之中。这样,虽然在企业初创时期投入的资金较小,成本低而利润较高,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二三十家以后,连锁企业就必然会陷入困境。因此,我国连锁企业要实行现代化信息管理,最为关键的是管理模式、管理规范和文化观念问题。这是我国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现实,也是阻碍连锁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二)缺乏内在动力

我国连锁企业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计算机管理不能为连锁企业直接带来效益,企业缺乏使用计算机管理的内在动力。

我国连锁经营自80年代后期开始悄然起步,至今仅有十几年的时间,其发展水平大体相当于国外连锁企业本世纪50年代的发展水平,规模大多很小,经营的商品数量、品种也都较少。国内还没有形成适合大规模、跨地区连锁企业发展的环境,连锁经营最基本的特征即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还未能充分体现出来,实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信息管理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同时,我国连锁企业在初创时期的商业短期行为较为严重,电子计算机管理不能为连锁企业带来直接效益,因而企业缺乏使用计算机管理的内在动力。

(三)资金受到限制

连锁经营方式由于其得天独厚的环境,电脑化管理既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又是电脑化最有希望首先得以成功的领域。但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需投入上百万元的资金,即使是局部实行电脑化管理也需要几十万元的资金投入;加上系统开发过程中,从硬件、软件到适合本企业软件应用人员的培训、系统的维护也需要大量资金,这对于我国初创时期的连锁企业来讲是不堪重负的。同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人均国民收入还很低。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人均年收入达到250~600美元的水平时,连锁企业对信息管理的需求还不强烈;人均年收入达到600~800美元的水平时,连锁企业才有能力加大对信息管理的资金投入。可见,我国的连锁企业还属前者。另外,由于我国经济目前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许多方面的关系没有理顺,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刚刚起步的连锁企业还没有经受竞争的压力,其发展重点并未放在信息管理上,自然企业本身对信息管理的资金投入会大大削减。所有上述原因,都造成了连锁企业信息管理急需发展与现实资金投入紧张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

近期我国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可行性建议

根据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近期我国连锁企业信息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推广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模式

要在连锁总部与分店之间建立起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总部要建立信息中心,分店要建立POS系统。进一步提高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加快计算机、条形码等硬件设施的开发和运用,并开发与之相配套的业务软件、应用软件以及通讯软件等,使连锁各分店全部采用信息化管理。同时,加强连锁企业的MIS系统建设,使处于前台的POS系统与处于后台的MIS系统密切配合,对整个连锁企业的资金、商品、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快信息的传送与处理速度。

(二)因地制宜、合理发展

我国连锁企业的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方面不能搞一刀切。应立足实际,具体分析,采取步步推进的方式协助连锁企业引入先进的流通信息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对规模小、经营商品种类不足3000种、没有配送中心、分店数量少、没有能力或没有必要引进现代流通技术的企业,总部与分店的信息传送可采用电话或传真的方式进行。但总部应配有MIS系统,以便对全企业的资金、人员、商品进行管理。分店应每日在经营结束后将全天的商品销售情况制表,派专人报送总部,总部将其输入电脑中。这样,总部只用一台电脑就可以对全企业进行控制。

2.对规模中等、经营品种超过3000种并设有配送中心、连锁企业分店数量较多的企业,总部与配送中心都需设置电脑,并联网。配送中心运用计算机对在库商品实行单品管理。各分店与总部和配送中心的信息传送依然可以用电话或传真进行,对超市连锁分店来讲还需设置收款机。这样,总部可用控制商品金额的办法控制分店销售,而配送中心则可根据总部传来的信息实时配送商品或采购商品。

3.对规模较大、经营品种上万种、连锁分店数量很多的大型连锁企业,企业的规模效益已经突出。这时应下大力气投入资金设比较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总部、配送中心、分店要形成网络,分店前台POS系统与后台MIS系统联网,信息可直接从分店终端(收款机)传送至总部和配送中心,使信息流在三者间形成并运行。

(三)改进信息管理的资金投入办法

国家应协调与连锁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部门,采取优惠措施,支持基础较好的连锁企业,使他们有能力、有条件实现信息化管理。如在发展资金的问题上,有关银行应在其贷款总规模内,优先支持发展连锁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技术开发费用;在税负问题上,可由各地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返还部分税款,各地银行降低其科技开发贷款利息、放宽还贷年限等。各连锁企业必须拿出一部分专用基金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力争使我国连锁企业的发展与连锁企业信息技术的采用在较高起点上共同发展。

(四)大力培养连锁经营人才

大力培养适合我国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的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连锁经营人才。搞好人才,尽快提高人员素质,建立一支专业技术队伍,是发展连锁经营信息管理的先决条件。因此,要研究政策措施,制定规划,创造条件,下大力气培养一批专业人才。要依靠各部门、地方、社会的力量,建立应用人才教育、培训、考核的体系和制度;通过组织国内外的参观、学习、研修、考察等多种形式普及信息管理知识。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的培训,加强企业职工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了解,稳定和造就系统分析员等高级应用人员,对收款员、柜组长、业务骨干及各级经理分批进行计算机管理知识的培训;研究制定奖励办法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科技人员到应用第一线,争取在两三年内形成适应连锁信息管理要求的、一定数量的多层次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一定数量的技术水平高、专业性强的科技应用人才和一支有觉悟、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标签:;  ;  ;  

我国连锁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现实分析与思考_连锁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