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_曾 伟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_曾 伟

曾 伟(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喜捷镇新河小学 四川 宜宾 644000)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1-022-01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学的难点。现 阶段,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在应用题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不能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解题方法模式化和套路化等问题,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效率较低。为此,要根据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一、重视培养学生从情境图中捕获数学信息的能力

实验教材中“解决问题”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应用题呈现形式单一、结构呆板的情况,以情景、对话等方式出现,例题和习题安排形式多样,如图画、卡通、表格、文字等。这样创设出的情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激情。但我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把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图与小精灵的对话连成一道例题,把解决问题简化成了解应用题,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够强,学生不能正确判断条件的先后顺序,不能正确处理情境中的信息,如果让学生自主探究,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只能又回到单一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认为课堂教学,如同和学生一起经历一次次难忘的旅程,如果教师只为了引导学生到达“终点站”,那么就会忽略旅途中的“美景”,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省去了让学生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的过程,不仅有违课改精神,而且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情境图给学生展示才能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参与分析问题,知道分析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教师在教学和复习时,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呈现方式,培养学生善于从各种生活情境中捕捉数学信息、寻求数学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同时学会概括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要从整体出发组织应用题教学

目前小学教材里的应用题,是按类型和运算步骤的多少来编排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编排方法,注意了各类问题的区别,但对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不够,容易造成互相隔裂和套用类型的毛病. 在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从应用题的整体出发组织教学,以补不足.简单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必须使学生熟悉用加、减、乘、除四种方法计算的各种情况. 因此,题目的内容要丰富,使学生熟悉“增添”、“补足”,“提前”、“缩短”、“平均”等各种表达数量关系的词汇.简单应用题一般是分类型的。在一定的阶段,可以按它们的内在联系,归纳整理,使类型简化,如求两数相差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以及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这三类应用题,可以归纳整理为“比较多少的问题”,这样就能更深刻地揭示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理解,并能减轻记忆负担。

三、引导学生对数学信息进行梳理、筛选和提取

新教材“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比较丰富,注重以数据表、情境图、漫画、对话、文字等形式提供信息、呈现问题。有些信息是数学的或非数学的,有些题目条件是多余或不足的,这就要求学生正确识别,合理取舍。面对一个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情境隐含的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梳理、筛选和提取,让学生在经历把“问题情境”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认读和识别有用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在这一环节里,教师不能够代替学生完成,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毕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的信息就蕴含在问题之中,需要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剖,也就是从已知的信息推到需要的条件。在这一信息梳理、筛选和提取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旧知识进行收集整理,进而促进学生对问题给予解决。

例如:出示一个正方形(图),边长为6.28厘米。(1)如果这个正方形是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那么这个圆柱的高是()厘米,底面积是()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2)如果以这个正方形的其中一条边为轴,则旋转一周后的图形是一个()图形,它的高是()厘米,它的底面面积是()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通过画图演示,引导学生提取和分析信息,找出解题的关键:第(1)题,因为这个正方形为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所以正方形的边长既是圆柱的高,也是圆柱的底面周长;第(2)题,以这个正方形的其中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后的图形是一个圆柱,则正方形的边长既是圆柱的高,也是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

四、应用题教学的呈现方式要多样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不像语文知识那样声情并茂。单一的文字叙述,结构比较简单,但加剧了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因此,美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过去“纯文字化”的模式,可以使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凸显应用题的问题特征,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数学符号的优越性。课件的直观演示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娱乐新闻,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新课改下的数学课程标准,为我们的应用题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领悟其中的内涵,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让应用题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不能只追求一节课的改变,要力求教学模式的整体改观,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应用题教学的始终,这样我们的应用题教学才会逐步走向成功。

论文作者:曾 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论文_曾 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