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统计
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郭晓黎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标准计量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 铁路物流基地作为综合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提供专业现代物流服务的公共平台,已成为铁路运输企业由传统运输生产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一级、二级和三级铁路物流基地建设进程的逐步深化,亟需一套全面系统的统计指标体系,弥补我国铁路在物流基地运营状况综合评价方面的不足。结合铁路物流基地业务统计工作,按照适应性与前瞻性、系统性与针对性、科学性与操作性、综合性与专业性的设计原则,从铁路物流基地基本情况、设施设备及服务能力、作业量、运营效益及效率、社会效益、服务质量6个方面构建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统计指标体系。

关键词: 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 概述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实施的《铁路物流基地布局规划及2015—2017年建设计划》(铁总计统[2015] 0232号) [1],我国规划建设208个一级、二级铁路物流基地,以及若干个三级铁路物流基地。由于铁路物流依托铁路货运发展而来,因此,铁路物流基地具备了传统货运作业功能。同时,为了满足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在社会供应链中关键节点作用,铁路物流基地也具备了相应物流服务的基本及增值功能。随着近年来铁路物流基地建设规模的进一步加快,科学合理地对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发现薄弱业务环节、完善经营管理模式、引导政府投资力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状况的综合评价与铁路物流基础业务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密不可分,前者是获取指标数据的前提与手段,后者则提供了具体考察的依据与标准。张志俊[2]在分析我国物流产业统计现状基础上,从社会物流总值、社会物流总成本、物流产业增加值、物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货物运输量、主要物流设备数量、主要物流设施数量、物流产业从业人数和第三方物流使用率等方面构建了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为解决目前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的不全面、不充分问题,杨秀艳等[3]构建了反映物流总量和服务质量2个方面的统计指标体系,提出物流统计应综合多种统计调查方法并辅以物流数据统计平台。王丹竹等[4]以铁路物流总包业务为研究对象,从物流业务规模、物流经营效益和物流服务质量3个方面,构建了铁路物流总包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同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物流总包业务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王丹竹[5]结合我国铁路物流基地建设运营现状,从基本情况、业务量、经营效益、设施设备及服务能力、社会及环保贡献5个方面建立铁路物流基地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变权分析法的铁路物流基地运营评价模型分析某铁路局集团公司三级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状况。赵林等[6]构建了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情况、污染控制情况和园区管理现状5个层面的物流园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天津某物流园区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李远远[7]以区域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驱动力、基础条件、外部环境和实际运作4个角度建立了区域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刘敏等[8]通过构建基于物流作业效率、服务质量、信息化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铁路物流园区运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与灰色关联法对辽宁省某铁路物流园区进行测算分析。康福泉[9]在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铁路物流中心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基于运营水平、服务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铁路物流中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改进的TOPSIS法对某铁路局集团公司物流中心进行分析,为提升铁路物流中心绩效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

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不难发现,目前对于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综合评价问题的分析较少,并且传统社会物流园区统计指标体系无法满足铁路运输企业由运输生产型向市场经营型发展的需要。由于铁路物流基地统计工作尚属初期探索阶段,仅有的《铁路物流基地统计暂行办法》(铁总计统[2017] 153号)[10]也只是从铁路物流基地基本情况和生产经营2个方面制定了相关规定与要求,而服务于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集团公司综合评价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仍然缺失。基于此,从统计指标来源、设计原则、指标体系框架等方面进行研究,为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2 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统计指标来源

为发挥设施设备和经营管理2个层面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突出优势,通过将运输、包装、仓储、流通加工、配送、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在满足社会客户及入驻企业差异化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发展铁路自身业务的双赢目的,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应紧密结合各项业务功能,为其统计工作及量化评价提供基础指标来源与数据支撑。

2.1 运输业务统计

运输是铁路物流基地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环节,为满足客户对运输方式和运输时间的差异化要求,铁路物流基地利用既有设施设备或通过租赁、购买一定规模的运输工具以组织运输作业,在规定时间内以高品质、低价格将货物运至指定地点。在运输业务统计过程中,主要涉及不同运输方式线路里程及密度、运载工具数量及运载能力、货物发送量及周转量、平均运送速度及时间、百万吨公里燃料消耗量、运输收入及成本、运输成本费用利润率、货运事故次数及经济损失、运输货损量及货损率等。

2.2 包装业务统计

包装是铁路物流基地为提高作业效率、减少装卸和运输过程的货损而使用适当的材料、物品和技术对货物进行包装作业,对销售包装进行拼配、组合和加固,形成适合于运输和配送作业的组合单元[11]。在包装业务统计过程中,主要涉及不同包装容器数量及容积、包装设备数量及能力、人均包装量、平均包装时间、包装容器利用率、包装设备利用率、包装收入及成本、每吨包装货物利润、包装货损量及货损率等。

2.3 仓储业务统计

铁路物流基地仓储业务克服货物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产生的差异,进而保持货物使用价值,满足市场需求。由于铁路运输能力相对较大,通常经由铁路的货物大多具备种类多、批量大的特点,因此,强大高效的仓储服务是铁路物流服务的中心环节。在仓储业务统计过程中,主要涉及仓库数量及面积、集装箱堆场面积、杂货堆场面积、散货堆场面积、平均库存量、库存周期、仓储设备利用率、仓储收入及成本、每吨仓储货物利润、账货相符率、缺货率等。

2.4 流通加工业务统计

流通加工是铁路物流基地在货物流通过程中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节约运输资源、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减少物资消耗而提供的一种重要的配套物流服务功能,包括零部件装配、商品贴标签,以及分割材料、拼装集装箱等[10]。在流通加工业务统计过程中,主要涉及不同流通加工设施设备数量及能力、人均流通加工量、流通加工设备利用率、平均流通加工时间、流通加工收入及成本、单位货物流通加工利润、流通加工质量事故率及赔偿率等。

2.5 配送业务统计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在教育行政机关、大中小学校、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在本科阶段延边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方向包括:电教馆专业技术人员、教育技术中心教师、电视节目采编人员、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师、政府公务员以及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等。

2.6 装卸搬运业务统计

项目建成后应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和利用等。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对于项目区及影响范围内符合流域或区域水资源规划及水量分配的新增取水,坚持用水总量平衡,把水资源总量作为项目实施的控制条件,应通过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审批及监督管理、计划用水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后评估、加强取水计量和强化监督管理等管理措施和手段,科学核定工程规模,严格落实水资源论证及批复要求,纠正水资源论证审批阶段存在的隐患,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将项目取水纳入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目标。

2.7 信息处理业务统计

铁路物流基地信息处理是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和技术,通过采集、传递、存储、分析、发布等活动,为铁路物流基地经营实体、入驻企业以及社会客户提供物流作业明细和资讯信息。现阶段以原始记录综合应用为核心的运输生产全过程统计创新了传统机辆统计方法,为提供全程信息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信息处理业务统计过程中,主要涉及信息处理设施设备数量及能力、信息处理量、平均信息处理时间、信息处理收入及成本、单位信息处理利润等。

3 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统计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具体而言,铁路物流基地基本情况包括了名称、级别、类别等基本信息,以及体现建设规模的已开发面积、完成投资额、从业人员数量等,是反映铁路物流基地属性与特征的基础性指标。由于一级、二级和三级铁路物流基地分别服务于国家级、区域级、地区级的流通节点城市,所承担的业务职能各不相同,因而基本情况是考察铁路物流基地定位和作用最直接的依据。

配送是铁路物流基地根据客户需求,通过组织运输方式、运输路线等,在规定时间内将货物运达指定地点,实现“门到门”的配送服务[12]。通常配送方式主要包括利用铁路专用线与其他运输方式相结合的配送模式、利用除铁路以外的公路或其他运输方式直接配送的模式。在配送业务统计过程中,主要涉及不同配送设施设备数量及能力、配送中心数量、配送货物数量、平均配送速度及时间、配送收入及成本、单位货物配送利润、配送正点率等。

3.1 综合性与专业性原则

铁路物流基地基本情况、设施设备及服务能力、作业量属于运营生产类统计指标,着重反映铁路物流基地的生产能力及成果。

3.2 系统性与针对性原则

铁路物流基地统计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全面反映不同发展阶段下铁路物流基地的运营效率和效益状况,因而在构建过程中首先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在指标覆盖范围、层次划分和内涵定义等方面均应反映铁路物流基地综合性、本质性特征,而各类指标之间也应协调统一、相辅相成。由于物流活动内容多样、方式灵活,涉及经济行为主体较多,为避免指标体系陷入“范而全”的误区,应根据不同管理决策者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筛选,突出指标体系“少而精”的优势,进而为解决管理决策者最关注的问题提供依据。

3.3 科学性与操作性原则

铁路物流基地运营指标体系是综合评价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状况的基础条件和前提保障,其好坏直接影响了管理决策者制度实施的优劣,因此,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原则。以统计调查、绩效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充分借鉴国内外物流园区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国内铁路物流基地发展现状,使各类指标具有精确的内涵界定与计算方法。由于目前铁路物流基地统计基础较为薄弱单一,指标体系设计应切实可行、简便易行,由相关专业统计人员采集、处理基础数据,保障数据质量的可靠性。

3.4 适应性与前瞻性原则

将准备好的插干挖穴栽植,每穴垂直插干一株。插干所需洞穴由人工挖深法或水冲法获得。将剪制好的插条每30个捆成一捆,头朝上,插干2/3置于清洁的流水中浸泡,时间约30~40d为宜。若无流水条件,视水位而定(低于插干1/3处)及时灌水浸泡。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中运用BIM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时,为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程设计管理效果,需要考虑BIM应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3]。具体包括:

4 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统计指标体系作为铁路物流基地统计工作中的新增环节,其目标在于满足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集团公司对整体运营状况的评价与掌控,发挥铁路物流基地在社会供应链中的骨干作用。根据上述设计原则,从运营生产类、运营管理类2个层面构建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统计指标体系。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统计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4.1 运营生产类统计指标

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角度而言,通过构建三级铁路物流基地,发挥对国家级、区域级和地区级流通节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持作用,满足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实际需求。从入驻企业角度而言,更多关注的则是借助铁路物流基地各项规模化、专业化的设施设备及物流服务能否为其带来运营效率和效益的逐步提升。基于铁路物流基地这种双重地位或作用,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综合考虑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入驻企业的不同需求,同时在保证综合性的基础上也应充分反映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状况的各专业化方向,实现从铁路物流基地投资建设、设施设备、运营效率、运营效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系统考察及监督管理。

金融市场的运行需要金融监管,金融监管制度是国家根据金融市场运行的特点制定的监管制度和政策。在现代金融市场运行中,监管制度和市场不协调也将给市场带来顺周期性风险。因此,需要科学的监管政策才能适应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为科学合理地构建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统计指标体系,在充分结合上述业务统计的前提与基础上,一方面需要借鉴国内外发展成熟的社会物流园区综合评价的成功实践,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与国内《物流园区统计指标体系》(GB/T 300337—2013)、《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GB/T 30334—2013)、《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GB/T 21334—2008)相关国家标准,以及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物流基地统计暂行办法》的关联性、统一性与协调性,具体基本设计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铁路物流基地设施设备及服务能力主要结合目前开展的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综合服务等业务所需的设施设备规模及利用率情况进行统计,这也是铁路物流基地作为社会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所必须具备的职能,直接决定了内部运营状况,以及对外所发挥的联结上、下游企业的纽带作用。通常综合运用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EDI技术等,实现从货物进货、入库、分类、出库、盘点、运输、销售等铁路物流循环自动化、智能化与一体化的实时动态管理,同时也是促成铁路物流基地经营实体、社会客户与入驻企业产、供、销桥梁搭建的关键依据。

图1 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统计指标体系
Fig.1 Operation statistics system of railway logistics park

铁路物流基地作业量包括了货物发送量、货物周转量2项二级指标,涉及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5种不同的运输方式。作为运输生产总量的传统经典指标,既能直观全面反映铁路传统核心业务的完成情况、多式联运的服务能力,又为整体货运市场形势预判,以及铁路物流基地营销策略制定、运力资源配置优化、景气活跃程度等提供了重要参考。与此同时,未来对于分货物品类的发送量和周转量统计,通过整车、零担和集装箱运输工具完成情况的对比分析,实现为铁路内部重点投资领域、货物运输计划等提供决策依据。

装卸搬运是铁路物流基地在同一区域范围内,为改变货物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而进行的作业活动[12]。由于装卸搬运贯穿于整个铁路物流服务的始终,因此,铁路节点装卸搬运能力成为提高整体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保障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装卸搬运业务统计过程中,主要涉及装卸搬运设施设备数量及能力、装卸搬运数量、平均装卸搬运时间、装卸搬运机械燃料消耗量、装卸搬运收入及成本、单位装卸搬运利润等。

4.2 运营管理类统计指标

铁路物流基地运营效益及效率、社会效益、服务质量属于运营管理类统计指标,着重反映铁路物流基地的管理能力及成果。

现阶段铁路物流基地综合评价主要服务于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集团公司对于铁路物流基地规划建设的战略调整,一方面发现并解决已投入运营的铁路物流基地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为在建的铁路物流基地充分发挥应有功能和作用提供依据。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紧密结合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及运营现状,适应货运发展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内外部环境。除了遵循适应性原则以外,为避免过度追求短期效益而损害长期发展潜能,应同时兼顾长期性与短期性目标,使指标体系具有一定扩展性与前瞻性,满足未来对于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综合评价的需求。

具体而言,铁路物流基地运营效益及效率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运营效率3项二级指标,目的在于发现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增值服务、配套服务等业务为铁路物流基地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究竟能达到多少,制约物流运营成本的关键环节在哪里,整体运营效率及综合管理水平是否进入良好的发展态势。针对运营效率主要采用财务类和非财务类指标加以衡量,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2项财务指标反映了铁路物流基地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水平;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比、土地产出率、物流强度和投资强度5项非财务指标反映了单位劳动力、土地、资本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价值情况。由于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状况是由经营实体和入驻企业共同决定的,其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最终也通过两者来实现,因此,入驻企业营业收入和成本统计也从侧面体现了铁路物流基地的服务水平。

铁路物流基地社会效益从交通区位、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体现。其中,交通区位主要考察了铁路物流基地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达性、通达性,是开展多式联运业务的前提条件与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在区域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形势下,发挥各自技术经济优势、降低全程物流成本、提升全程服务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生产安全是考察铁路物流基地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也是开展一切业务活动的重中之重;环境保护则是体现铁路物流基地社会性、公益性的重要指标,通过制定绿色物流规章制度、推行绿色物流经营理念、开发绿色物流先进技术等方式,实现铁路物流基地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发挥其对经济社会正外部性的积极作用。

铁路物流基地服务质量则通过客户投诉率、客户满意度进行考察,分别对社会客户和入驻企业加以统计,同时随着铁路运输企业市场化转型发展进程的逐步加快,现代物流市场化经营理念的进一步转变,未来更加专业化、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客户服务是打造物流企业良好市场口碑、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同时,搭建与社会客户、入驻企业之间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也是铁路物流基地快速发现薄弱业务环节、及时调整营销策略的最直接、最真实的方式。

除此之外,由于铁路物流基地运营存在业务种类繁多、统计环节复杂、市场环境多变等问题,这进一步加大了基础指标数据获取的难度。为客观全面反映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状况,需要建立以中国铁路总公司“自上而下”统一组织的周期性快速普查为基础、经常性随机抽样调查为主体、辅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指标统计方法,为未来系统化量化考察提供各项数据支撑。通过全面制定业务统计办法、明确统计实施方案、统一数据采集技术、强化统计人员专业素质等,降低“自下而上”层层上报汇总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不利影响,保障基础指标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对于具体量化考察方法,则根据所需实现的目标与要求,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综合评价方法,构建相应综合评价的基础及扩展量化模型,进而得出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状况得分及排名,实现对落后指标提升空间的掌控。

生前曾被册立为太子而没能继承皇位,死后保留或恢复太子名号者有六人,其中唐玄宗的第二子李瑛只恢复了太子名号而没有获得谥号;获得谥号者有隐太子建成,章怀太子贤,节愍太子重俊,惠昭太子宁,庄恪太子永,共五人。这五位太子中只有李宁是病死的,其他四人均死于宫廷斗争之中,其谥号用字各有深意。

5 结束语

随着铁路运输企业由运输生产型向市场经营型改革进程的逐步加快,铁路物流基地作为综合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提供专业现代物流服务的公共平台,在提升整体供应链运营效率和效益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现阶段铁路物流基地统计工作刚刚起步,在不同业务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铁路物流基地基本情况、设施设备及服务能力、作业量、运营效益及效率、社会效益、服务质量6个方面构建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统计指标体系,为满足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集团公司对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状况的综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开展体验式学习时借助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虚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虚拟现实中去体验、感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中“时序”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时序有可颠倒和不可颠倒之分,教师借助网络中的“3D拆积木”小游戏,让学生借助手机分小组尝试拆解1-2个的积木,并与大家分享游戏心得。这时,学生在轻松的体验中理解概念,积极参与率明显提高,这是传统的说教所不能比拟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铁路总公司. 铁路物流基地布局规划及 2015—2017 年建设计划:铁总计统 [2015] 0232 号[A]. 北京:中国铁路总公司,2015.

[2] 张志俊. 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方法[J]. 统计与决策,2005(5):33-34.

[3] 杨秀艳,房德东. 浅谈现代物流管理中统计的应用[J]. 经济问题,2009(2):52-54.YANG Xiuyan,FANG Dedong.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s in Logistics Management[J]. On Economic Problems,2009(2):52-54.

[4] 王丹竹,刘启钢,席江月,等. 铁路物流总包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J]. 铁道货运,2017,35(12):6-11.WANG Danzhu,LIU Qigang,XI Jiangyue,et al. Research on Statistical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of Railway Logistics Agent Business[J]. Railway Fright Transport,2017,35(12):6-11.

[5] 王丹竹. 基于变权分析法的铁路物流基地运营评价模型[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8,40(8):33-38,44.WANG Danzhu. An Operation Evaluation Model of Railway Logistics Park based on Variable Weight Analysis[J]. 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2018,40(8):33-38,44.

[6] 赵 林,李 天. 物流园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可发展潜力评价[J]. 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15(6):502-506.ZHAO Lin,LI Tian.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on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Logistics Park[J].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2013,15(6):502-506.

[7] 李远远. 区域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0(3):55-58.LI Yuanyuan. Research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uilding of Regional Logistics System[J].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4,50(3):55-58.

[8] 刘 敏,高 泽. 铁路物流园区运营绩效评价[J]. 物流技术,2017(11):91-94.LIU Min,GAO Ze. Study on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Railway Logistics Parks[J]. Logistics Technology,2017(11):91-94.

[9] 康福泉. 铁路物流中心绩效评价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KANG Fuquan.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Railway Logistics Center[D]. Bij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2017.

[10] 中国铁路总公司. 铁路物流基地统计暂行办法:铁总计统[2017] 153 号[A]. 北京:中国铁路总公司,2017.

[11] 周 宇. 物流统计与实务[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4.

[12] 蔡定萍. 物流统计学[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3.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peration Statistics System of Railway Logistics Park

GUO Xiaoli

(Standards and Metr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oration Limited,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As a public platform to integrate various transportation modes and provide professional modern logistics services, the railway logistics park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from traditional transportation into market operation.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first level,second level and third level railway logistics parks in China,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atistics system is urgently needed to build up for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railway logistics park by China Railway Corporation and railway groups.Combined with the statistical work of railway logistics park, based on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adaptability and foresight, systematic and pertinence, scientific and operability, comprehensiveness and professionalism, the statistics system of railway logistics park operation is constructed from 6 aspects,which ar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railway logistics park,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and service capabilities, operation volume, operation benefits and efficiency, social benefits and service quality.Keywords: Railway Logistics Park; Operation Condition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tatistics System; Design Principle

文章编号: 1003-1421(2019)02-0100-07

中图分类号: U294.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668/j.cnki.issn.1003-1421.2019.02.19

收稿日期: 2018-11-13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8YFB1201402);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 (2017F005)

责任编辑: 金 颖

标签:;  ;  ;  ;  ;  ;  

铁路物流基地运营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