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幼儿进行理财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对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今的家庭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在消费方面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买一个芭比娃娃就得花400元,孩子对钱的价值很模糊,更谈不上理解父母挣钱的辛苦。谈到购物理财,一些家长认为这是当家过日子的事,跟孩子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在现代生活中,理财能力是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在美国,理财教育被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成功的理财教育包含了多重教育价值,是一种扩展了的节约教育。它能使孩子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让他们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辛苦,明白只有付出劳动才会有所收获的道理,也能让幼儿更好地接触社会,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利于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我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理财教育,并与家长密切配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了让幼儿体验购物,我请幼儿收集他们最喜欢的玩具及食品的包装袋带到幼儿园,并在上面分别贴上1元、2元、10元、100元的标签,建成超市。先让幼儿认识钱,了解超市商品的价格,再分发给幼儿每人两张1元、1张10元、1张100元的纸币。然后,我们玩到超市购物的游戏。每个幼儿去超市选购两件商品,并按相应价格付出钱币。有7个幼儿买了价值百元的商品,结果,在接下来的娃娃生病了的游戏中,那7个幼儿没有了百元钞无法给娃娃看病,娃娃只能哭个不停。有了亲身体会,孩子开始理解钱的价值,知道了应该把钱用在急需的地方。我接着问幼儿:“如果宝宝不生病,你们剩下的钱怎么办呢?”幼儿有的说买东西,有的说要去玩,还有一个孩子想到要把自己的钱存入银行。于是,我又设计了让幼儿认识和理财有直接关系的社会机构——银行的活动。孩子们知道了银行是存钱和取钱的地方,如果有了多余的钱,就可以存进银行,等要用的时候再取出来。这样,遇到急需用钱的事情,如生病、交学费、旅游等就不用着急了。这个活动还延伸到幼儿每人在家准备了一个储蓄罐,如果有了压岁钱、零花钱,不用时就放到储蓄罐里。需要买玩具、用品甚至交学费,都可以根据情况由幼儿自主支付。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也随机渗透理财教育。看见幼儿洗手未关水龙头,我就对幼儿说:“我们的水费快用完了,别把用水的钱流走了。”幼儿会急忙关紧水龙头。午餐时,我除了对幼儿讲菜的营养外,有时还会讲菜的价格。有些幼儿挑食,我就说:“你不吃,就等于把买这些菜的钱倒掉浪费了。”幼儿理解了挣钱的艰辛,也会乐意把菜吃下去。遇到有的孩子向同伴炫耀自己的名牌皮鞋,我对他说:“小朋友之间比学本领最重要。爸爸妈妈给你买这双鞋会花很多钱,他们自己就没新鞋穿了。”打消幼儿的攀比心理,也让幼儿了解,父母把钱都花在孩子身上自己就没的花了。
当然,孩子的理财能力更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在这方面,父母的作用尤为重要。我请家长配合,多和孩子谈谈自己工作的辛苦,告诉孩子只有上班付出了劳动才能挣到钱。在给孩子买玩具、衣服或食品时,也经常告诉孩子商品的价格,还可以多带孩子逛逛超市、菜场,引导孩子自己购物、付钱。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用自己的小脑筋去思考哪些东西可以买,哪些东西少买或不买。面对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让幼儿有购物理财的观念,学会一定的理财方法,相信对他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的。
标签:幼儿心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