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其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对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护理干预;抑郁症状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213-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系统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情感冷漠、认知能力下降、思维障碍及意志薄弱等。除此之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伴有抑郁、焦虑情绪,上述不良情绪可能会加剧患者自残和自杀风险,因此应进行及时干预,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1]。本研究通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状态,现对实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类型为回顾性分析试验,试验时间为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在21~59岁,平均年龄为(48.28±3.0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01±1.86)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在22~62岁,平均年龄为(47.56±3.27)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3.88±1.55)年。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参考CCMD-3标准);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HAMD评分>8分);年龄均大于18岁;无严重意识及认知障碍,可配合资料收集。(2)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合并恶性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气质性病变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患者的用药情况、精神状态、社会功能、抑郁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帮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药物用量,若4~6周后的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考虑更换另一种化学结构的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讲解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加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2)心理护理: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鼓励和帮助患者培养兴趣爱好。(3)社会功能训练:加强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训练,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交活动,提升患者的自信心,帮助其早日回归社会。
1.4 观察指标
采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状态,HAMD评分越低,提示患者的抑郁改善情况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试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所示。
表 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该病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疾病复发率高,并且随着病情反复迁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人格改变和机体功能损坏等问题,若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起精神衰退等恶性事件。大量的临床调查显示,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康复均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抑郁症状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1)药物因素: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可能会影响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释放,降低上述活性物质在体内的含量,从而诱发抑郁症状;(2)心理因素:精神分裂症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沉重的负担,部分患者存在悲观失望情绪,可加剧抑郁的发生与发展。(3)疾病本身影响:精神分裂症在发展过程中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逐渐减退,其抑郁症状也会越来越明显[3]。
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宣教,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强化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管理意识;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找到正确的情绪疏导方法,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疾病治疗信心;协助患者进行社会功能训练,帮助患者尽快回归社会。
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提示加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可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对促进疾病好转具有积极价值,适于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童宇.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5):285-286.
[2]金凤仙,赵建利.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3,34(20):3217-3219.
[3]于莉,孙锡绢.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
论文作者:赵振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9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抑郁论文; 心理论文; 症状论文; 疾病论文; 情况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