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_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_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市场机制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政府实行了发行国债、兴建公共工程以带动内需的经济政策,新增国债2000亿元,一年就拿出456亿元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投资规模相当于过去5年的投资总和。这项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环境建设,使城市污水处理率由1995年的19.6%提高到目前的31.9%,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43.7%提高到61.8%。但是,与城市发展速度相比,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远不适应。美国平均每1万人就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欧洲许多国家平均每5000-8000人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而在我国的城镇人口中,平均每150万人才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可见,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严重滞后。我认为,主要是因为这些建设的投资渠道比较单一,大部分是靠政府举债、银行贷款所建,而且建成后也是由政府运营,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仅仅依靠一条腿走路,势必步伐缓慢,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也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实行机制创新,用更加灵活的市场手段来推进城市环境建设的步伐。

综合各地的经验,可以考虑以下四种模式:

——官建民营。现在,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置场都是由政府建设、政府运营,由于开征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费过低,政府每年需提供大量的资金来偿还贷款、补贴运营费用。这样,政府就难以有足够的财力再来兴建新的环境基础设施。针对这种情况,应考虑参照其它基础设施的运营模式,如兴建高速公路、桥梁的经验。政府可以将建好的污水处理厂或垃圾处置场作价卖给企业,由企业独立经营;也可以以参股的方式参与企业经营。这样政府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新的资金,以“滚雪球”方式兴建新的环境基础设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这一模式能否行得通,企业是否有积极性,关键取决于城市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置费能否按合同规定及时偿付。初期可实行政府补贴与居民付费双轨制,最终向居民足额征收,使运营的企业能够有利可图。

——民办官督。这种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BOT模式,其含义是“建设-运营-移交”,政府通过出让建设项目一定的经营权、收益权,来吸收民间资本投资建设,而项目的投资者在规定的经营期限结束后,将该项目的产权和经营权无偿地移交当地政府。现在,北京市的一些污水处理厂已经按这一模式,交由桑德、金源等环保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并由这些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自主运营。这样做政府不花钱,把想办的事办了,而投资者又得到了一个收益稳定的投资机会,通过向排污者收取污水处理费来维持运营和收回成本,并获取一定的利润。尽管与其它项目相比,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回收周期长,但由于其风险小,收益稳定,对投资者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当然,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并非“甩手掌柜”,一概不管,它必须对企业的建设和运营进行监督,以确保其工程质量和处理后的污水达标排放。

——分散处理。现在,城市生活污水大部分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这样做有其合理性,既规模处理可以达到规模效益,也便于统一管理和监督。但是,集中处理需要大规模地兴建城市污水管网,其建设成本时常占污水处理设施成本的一半以上,而且对北方城市来说,这种处理方式也不利于处理后的中水回用。因此,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可以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已建城市管网的区域,可以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对于新建的小区或边远地区,则可采用分散处理的方式,通过建设小型的污水处理厂,就地就近解决,同时,其建设和运营费用可以由小区开发商投资,并最终计入小区建设成本,由消费者负担。这样做既体现了“污染者负担”的原则,由政府集中投资变成消费者分散投资,拓宽了投资渠道,并可降低建设成本,同时还可有效利用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小区绿化或邻近地区绿化,这是使北方缺水城市绿起来的一条积极可行之路。

——合股建设。在城市工业园区,特别是乡镇企业集中的小城镇工业区内,许多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相同,或者相近,如一些印染厂、酿造厂,其处理的工艺也基本相同。针对这种情况,一些相近的企业采取了合股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方式,其投资规模和所占股份,则由其所需处理的废水排放量来决定。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那种一家一户的点源治理,采取了相对集中的处理方式,因企业之间距离较近,所需铺设的管道有限,因此这种处理方式还是比较经济的。同样,在东南沿海的小城镇中,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不多,但成分相近,如各自填埋处置,势必占用大量土地;如分散焚烧,则会增加建设和运行费用。因此,不妨参照乡镇企业废水处理的这种模式,由相邻的城镇合股投资建设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或垃圾回收利用企业。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节省土地,二是节省投资,三是有利于垃圾的综合利用。

二、关于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问题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循环经济主要有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换句话说,对废弃物的产生,是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的。在生产中,制造厂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原料使用量、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例如,通过制造轻型汽车来替代重型汽车,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节省能源,仍可满足消费者乘车的安全标准和出行要求;再如,用光缆替代铜线,就可以大幅度减少电话传输过程中铜金属的使用,从而避免大规模地开采铜矿所带来的污染。在消费中,人们可以选择包装物较少的物品,购买耐用的可循环使用的物品而不是一次性物品,以减少垃圾的产生。

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也就是说,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在生产中,制造商可以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例如使用标准尺寸设计可以使计算机、电视和其他电子装置非常容易和便捷地升级换代,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在生活中,人们可以将可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供别人使用或捐献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

资源化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资源化能够减少垃圾的产生,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资源化有两种,一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例如将废纸生产出再生纸,废玻璃生产玻璃,等等;二是次级资源化,即废弃物变成不同类型的新产品。原级资源化在形成产品中可以减少20%-90%的原生材料使用量,而次级资源化减少的原生材料使用量最多只有25%。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消费者应增强购买再生物品的偏好,来促进整个循环经济的实现。

在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已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有的国家甚至以立法的方式加以推进。如德国1996年就颁布实施了《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对废物问题的优先顺序是避免产生-循环使用-最终处置。首先要减少经济源头的污染物的产生量,因此工业界在生产阶段、消费者在使用阶段就要尽量避免各种废物的排放;其次是对于源头不能消减又可利用的废弃物和经过消费者使用的包装废物、旧货等要加以回收利用,使它们回到经济循环中去;只有那些不能利用的废弃物,才允许作最终的无害化处置。

2000年成为日本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史上关键的一年。日本召开了一届“环保国会”,通过和修改了多项环保法规。特别是《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从法制上确定了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的根本原则,标志着日本在环保技术和产业上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美国自1976年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后经过多次修改,但目前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循环经济法规或再生利用法规,不过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一些地方如俄勒冈、新泽西、罗得岛等州先后制定了促进资源再生循环法规,现在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规。

循环经济不仅得到了发达国家政府的推动,也得到了企业界的积极响应。西方许多企业在微观层次上,运用循环经济的思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良好的运行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

——杜邦化学公司模式。这种模式可称之为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其实质是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80年代末,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把工厂当作试验新的循环经济理念的实验室,创造性地把循环经济三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相结合的“3R制造法”,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他们通过放弃使用某些环境有害型的化学物质、减少一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到1994年已经使生产造成的塑料废弃物减少了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同时,他们在废塑料如废弃的牛奶盒和一次性塑料容器中回收化学物质,开发出了耐用的乙烯材料等新产品。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这种模式可称之为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其实质是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是目前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这个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以这四个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的费用,还产生了经济效益,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燃煤电厂位于这个工业生态系统的中心,对热能进行了多级使用,对副产品和废物进行了综合利用。炼油厂和制药厂也进行了综合利用。炼油厂的脱硫气则供给电厂燃烧。制药厂是世界驰名的药厂,其原料是农产品,残渣经热处理杀死微生物后,向附近1000家农户销售供进一步使用。卡伦堡生态工业园还进行了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炼油厂的废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通过管道向电厂输送,每年输送电厂70万立方米的冷却水。整个工业园区由于进行水的循环使用,每年减少25%的需水量。

标签:;  ;  ;  ;  ;  ;  ;  ;  ;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_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