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出版发展新动向:创新模式把握规律引领转型论文

主题出版发展新动向:创新模式 把握规律 引领转型*

□文│韩建民 熊小明 李 婷

[摘要] 2018年以来,主题出版以内涵扩展为契机,不断追求“既有长镜头也有小切口,既接天线也接地气,既有意义也有意思”,横跨大众出版和专业出版,成为出版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2018年我国主题出版领域的实践呈现出四大效应以及若干新型发展模式,与此同时,主题出版此前积累的若干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深刻认识和把握主题出版与出版社发展战略、市场品牌、学术出版、数字化及国际化本质上的有机统一,成为推动主题出版实现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 主题出版 效应 模式 统一

2018年,主题出版进一步回归出版本质,在“意义”和“意思”两个层面不断突破,成功在大众出版和专业出版领域都有新的建树。在主题出版实践不断丰富的同时,理论界也没有停止对主题出版在形而上层面的梳理和建设。众多学界及业界人士开始从不同角度阐发主题出版的内涵与意义,助力主题出版实践。全年与主题出版相关的论坛、会议举办了20多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于2019年4月发布的《主题出版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对主题出版的内涵和外延予以创新性分析,进一步推动了各类型出版单位投身主题出版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天,宋娟的父亲从街上买回一个西瓜,那个西瓜的皮非常厚,母亲舍不得扔,就把外面的青皮一刨,切成一片片炒出了一盘美味的蔬菜。这给了宋娟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把柚子也当成蔬菜卖?

图 中文学术期刊含“主题出版”主题词的论文数量

一、主题出版内涵的扩展

“主题出版”自2003年首次提出以来,不断因应时代之需而变化,内涵逐渐得到扩展。主题出版不再局限于“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一些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会议、重大节庆日而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而是完全可以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一点在党的十九大后也已经成为重要的行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一重要论断无疑为主题出版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和养分,进而使主题出版逐渐以上述三种文化为核心内涵,相互融合。推动了主题出版实践取得新的发展。

二、主题出版发展模式的创新

通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2019年的主题出版,其发展模式已逐渐多元丰富,可以概括为8种,具体包括:党政读物创新型、治国理政学术型、文学市场创新型、本地资源立体开发型、科技与当代中国发展型、走出去与主题出版结合型、学术型主题出版工程、传统文化升华型。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上述所有模式的创新都已经或正在和融媒体数字化进行嫁接。

党政读物创新型。党政读物是主题出版的传统类型,无论在品种和销量方面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有一些党政读物因为内容的模块化、叙述的刻板化以及发行的系统化,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只是作为党政干部的学习材料,并未反映广大读者的真实阅读需要,难以让思想入心入脑。因此对其进行创新势在必行。比较成功的案例有中宣传部开发的党员学习平台“学习强国”移动智能终端的第三方应用程序(APP)以及人民出版社开发的“党员小书包”APP等。前者的传播速度非常迅速,目前已跻身最火爆APP之列。

传统文化升华型。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文化的新型复合型选题呈现井喷态势,部分产品销量上佳。如中华书局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浙江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历代家训集成》、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中国思想的创造性转化》等。

师:为更方便地使用工具,有必要对量角工具进行适当改造。如:标上刻度,把刻度线统一长度,去除边角和太过密的射线。

3.在仔猪断奶前1周和断奶后两周内,每两日1次,内服磺胺二甲基嘧啶1.5 g或在发病高峰季节用磺胺类药物拌料预防。

文学市场创新型。文学作品一直是最畅销的图书板块之一,因此如果能将文学作品和相关主题相结合,不仅赋予文学作品新的生命,而且使主题传播多了新的抓手。《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记录了美国作家斯诺1936年6~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201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原董乐山翻译的经典译本基础上配上珍贵历史照片,推出青少年版,既向经典致敬,又将书中所记录的优秀意志品质和不朽人格魅力传达给广大青年朋友,使老版本焕发新活力。该书此后入选教育部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指定书目,畅销数百万册。

本地资源立体开发型。过去主题出版物的选题角度往往选择从党、政、军等宏观层面解读大政方针,近年来各地出版单位则另辟蹊径,越来越转向带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本地资源开发相关选题。这既避免了宏大相似选题的激烈竞争,又能够展示各地文化特色,获得当地资源的支持。如浙江人民出版社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的思想和实践,接连推出《之江新语》《心无百姓莫为官》等一批优秀主题出版物。如“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重要成果之一、编纂总规模达3000册的“江苏文库”由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担任总主编,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亲自指导、多次推动。

第一,溢出效应是指主题出版一旦得到相关部门和政策支持,往往可以成体系开发,从而获得更大更多支持。也即是说,一个好的主题出版选题能够衍生许多新的选题,形成持续的支持体系,而且此类选题也能对读者产生较强的吸附力,使得同一选题以或大众、或专业等不同层次和类型进行再现。因此,一些形成影响力的主题图书甫一出版,便会引发和催生一系列衍生图书。如外文出版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

2018年的主题出版实践与理论建设有令人欣喜的成果,也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有些是长期性的,有些则带有个体性质。除了选题策划水平有待提高,优质畅销的市场化主题出版物依然欠缺;专业化、学术化水平不高,与精品出版物的差距仍然较大;除了过于依赖系统发行,面向市场的营销没有形成突出优势等问题,《报告》还提到了理论建设、数字化、国际化等方面的欠缺。

走出去与主题出版结合型。走出去一直是我国出版工作的重要工作,早在2003年时即已被作为战略提出,其核心要义即通过向世界提供中国思想和方案,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从这个角度而言,该战略和主题出版不谋而合。主题出版的读者不应仅局限于国内,也应该涵括国际市场,因此打造一批适合国际读者阅读的优秀主题出版物成为新的选题创新点。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国的责任》《大国的未来》《中国的抉择》等主题图书。

5.1 提前预判,冻前预防 可以当年桃、樱桃的物候期作为参考,花期提前5天以上时,就要着手预防可能发生的霜冻。在陕西凤翔产区,红富士花期正常年份为4月10—15日,如果提前到4月5日,发生霜冻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治国理政学术型。治国理政类主题出版物往往解读的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如果只是汇编相关领导讲话和文件,往往因为解读专业性不够而导致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如果能从学理和事实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则可增色不少。例如关于“中国模式”和中国崛起的讨论早在21世纪初即成为学界争相研究的话题,但始终缺乏通俗易懂、准确全面的解读。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的“中国震撼三部曲”等则对此有所回应。

三、主题出版效应和规律显现

第二,“军装”效应是指可以通过对选题进行整体打造,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体现党和国家意志,使原本不具备主题出版色彩的出版物完成性质转变。一般而言,普通的学术专著并不属于主题出版物,但是当其被赋予党和国家意志、反映时代需求并集中出版时,主动策划对接意识与规模效应就使其具备了主题出版物的属性。在这里“党和国家意志、反映时代需求”即是它的“军装”。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大飞机出版工程”等。

将式(35)与文献[24]中目标位置估计的CRLB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二者相同.也就是说,本文算法的理论误差可以达到CRLB.

从各个省市发展趋势上看,2014-2016年间,天津、浙江、上海三年间ZX值均保持为1;处于上升趋势的有海南、吉林、江西、河南、广西、湖南、重庆,共7个省市;处于下降趋势的有贵州、内蒙古、四川、新疆、辽宁、黑龙江,共6个省市;处于下降-上升阶段性发展的有北京、安徽、西藏、河北、山东、山西、云南、陕西,共8个省市;处于上升-下降阶段性发展的有江苏、青海、广东、甘肃、福建、湖北、宁夏,共7个省市。由此可见,不同省市的效率变动情况并不相同。

出版作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既是产业也是事业,因此总是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第三,集聚效应是指重点主题出版物往往由于重大节点等集中出版。这一效应和规律在时点要求较高的主题出版物中表现尤为明显。例如,针对中宣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8年主题出版工作的通知》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重点方向,各出版单位纷纷报请了相关选题,其中就有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中国对外开放四十年》《改革开放为什么成功》等成系列聚集性选题集中入选。

第四,双轮效应是指主题出版的时效性与精品性。主题出版能否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是否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成为关键。其中“意义”可以理解为它的思想性和时效性,而“意思”则相当于大众性和可读性。前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题出版的社会效益,后者则与经济效益相关联。两者同时成为衡量和评价主题出版物缺一不可的两个维度。

四、主题出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科技与当代中国发展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的每一次科学和技术革命都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改变世界的走向。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出版一批反映最新科技发展成就的主题图书无疑可以帮助大众把握科技发展大势,也有助于科研人员的研究。如人民邮电出版社推出的“科技改变中国丛书”等。

学术型主题出版工程。目前主题出版已进入精品迭出期,需要转型。专业化、学术化是主题出版转型的重要路径,只有拥有足够分量专业化、学术化内容的主题出版物才能生命不衰。因此,可以说学术出版是主题出版的重要基础之一。目前各出版单位也重点将学术性和主题出版紧密结合,取得各方面的丰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大飞机出版工程”紧跟国家大飞机研制专项,为相关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先后策划了“适航系列”“航空发动机系列”“民机飞行控制技术系列”等多个前沿系列,被誉为“出版为国家科技战略服务的典范”。

一是主题出版的理论建设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整体水平依然较低,没有为实践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目前的主题出版理论研究存在业界人士“热火朝天”,学界学者则有些“鸦雀无声”。业界往往就事论事,学界没有实践经验,缺乏深入的与时俱进的思考。两者各自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如何将双方各自的优势进行整合,产出有理论创新性、实践参考性和现实针对性的研究成果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二是主题出版的融媒体和数字化转型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入选中宣部2018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产品中,音像电子出版物类选题只有12种,占总数的14.8%。另外,虽然目前已经出现了诸如“学习强国”APP、“党员小书包”APP等较成功的产品,但依然无法掩饰同类优质产品总量供给不足的尴尬。

三是主题出版尚未找到理想的国际化路径。主题出版为充分发挥其效用,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因此能否实现国际化将决定主题出版的高度和广度。

五、结论与启示

近年来,主题出版的实践和理论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若干需要破解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引领之下,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主题出版的普遍规律,坚持主题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传播方式创新,使主题出版更好地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

第一,做好主题出版工作与出版单位的总体发展战略是有机统一的。根据我国的出版方针和原则,出版单位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方向和价值取向,需要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而且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因此做好高质量的主题出版项目是每一个出版单位的义不容辞的工作。

第二,做好主题出版与学术出版是统一的。首先,学术型主题出版项目要求经过学术出版的科学探索和分析并在出版质量上下功夫,因此学术出版是主题出版的重要基础之一。其次,主题出版和学术出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也即是上文提到的“军装效应”。最后,主题出版和学术出版可以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为出版事业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第三,做好主题出版工作与走出去战略是统一的。目前我国出版走出去依然存在不能真正走进国外一般读者的问题,而主题出版又要求主题思想能够深入基层、深入大众、深入域外,两者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联系,使其呈现出更加紧密、互相结合的趋势。

第四,做好主题出版与数字化转型是统一的。新时代主题出版物不仅要在主题上与时俱进,还要在形式和载体上紧跟时代。主题出版也只有积极拥抱新媒体,采取融媒体出版形式,才能真正赢得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因此主题出版要顺势而为,在各个方面嫁接好数字化,使主题出版物的传播更加快捷、更加个性化、更有亲和力。

在路上,老福接到局里的电话:“杨队,那三个房产证的下落找到了,在锦囊典当行,这家当铺已经按百分之七十把现金给了客户,大约三百万。去办事的人好像就是那个被杀的宋月芝。”

参考文献:

[1] 柳斌杰.国家形象是篇大文章[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4)

[2] 邬书林.阅读的本质:大数据时代的知识汲取和文化继承[J] .图书馆杂志,2014(4)

[3] 邬书林.总结经验 深化认识 努力提高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水平[J] .中国出版,2011(11)

[4] 周慧琳.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主题出版工作[J] .出版参考,2017(1)

[5] 郝振省.主题出版的历史性与现实性[J] .出版参考,2017(1)

[6] 郝振省.主题出版的普遍性与规律性[J] .出版发行研究,2017(5)

[7] 于殿利.主题出版与时代所需[J] .中国出版,2016(7)

[8] 周蔚华.紧紧围绕大局,做好主题出版[J] .中国出版,2011(9)

[9] 张志强.2018年中国出版回顾[J] .编辑之友,2019(2)

[10] 范军.主题出版的“意义”和“意思”[J] .出版科学,2017(3)

[11] 方卿,徐丽芳,许洁,等.出版价值引导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12] 庄庸,王秀庭.从“畅销书时代”到“后主题出版时代”[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13] 程曼丽.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J] .国际新闻界,2007(3)

[14] 单波.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命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15] 胡钰,薛静.论人类新文明视野下的中华文化[J] .出版发行研究,2019(1)

[16] 辛广伟.主题出版图书策划的六个关系[J] .中国编辑,2017(3)

[17] 李永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的几点经验[J] .现代出版,2018(2)

[18] 王为松.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积极探索主题出版选题创新[J] .出版参考,2017(1)

[19] 王为松.打造主题出版的时代特色与文化品格——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出版实践与思考[J] .编辑学刊,2019(1)

[20] 金鑫荣,卢文婷.主题出版的精品化战略[J] .现代出版,2018(6)

[21] 李建红.2013~2017年主题出版的选题特点、矛盾及对策[J] .出版科学,2018(1)

[22] 李建红.浅析主题出版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J] .出版发行研究,2017(10)

[23] 韩建民,熊小明.向上向善的主题出版[N] .光明日报,2018-04-25

[24] 韩建民,熊小明,王卉.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发展思考[J] .出版广角,2019(4)

[25] 韩建民,熊小明.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八大转变[J] .出版广角,2018(6)

[26] 韩建民,熊小明.新时代主题出版如何助力全民阅读[J] .中国出版,2018(16)

[27] 韩建民,熊小明.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国出版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J] .出版与印刷,2018(1)

*本文系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数字化模式与路径研究”(18BXW02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

标签:;  ;  ;  ;  ;  

主题出版发展新动向:创新模式把握规律引领转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