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183;能力183;素养--从2006年高考试题中有效复习历史的三维目标_高考论文

知识#183;能力#183;素养——从2006年高考试题看历史有效复习的三维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考试题论文,素养论文,目标论文,能力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立足基础知识,强调学科能力,关注人文素养”是近年来文综高考历史学科业已形成且较为稳定的目标要求及命题取向,也是文综历史复习的三维目标。锁定这一目标,有的放矢,探寻有效的复习方法,对于提高历史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标之一 牢固把握基础知识

历史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相关度很高,必须在充分的史实基础上思考和回答问题。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是各种能力的不可或缺的依托。综观近几年文综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在2005年全国5套文综试卷(全国3套、北京、天津各1套)中,如果以考生是否能够将课本内容直接回答考试问题作为判别知识与能力标准分界的话,仅全国卷Ⅲ以知识性考查为主的试题分值就达到了64%,即使是难度最大的全国卷Ⅰ,其涉及到的20个历史考点,答案在课本中可直接找到答案的就有16个。2006年全国6套文综试卷(全国2套、北京、天津、重庆、四川各1套)中对基础知识再认再现的考查力度,与2005年相比更是有增无减,粗略统计,所占分值比例高达80%。请看下面两例:

例1 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乙卷:政治机构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回答12~15题(题略)。

例2 2006年北京卷:制度创新对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完成16~18题(题略)。

从上面两组文综历史试题来看,试题中考点都是考试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应知能会的内容,不必借用其他技能,只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确切的再认再现,便可作答了。我们知道,不论高考命题如何改革,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是永恒的主题,变的是命题形式,不变的是学科知识。高考历史如此青睐基础知识,毫无疑问,历史复习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牢固把握基础知识。只有这样,在高考中才能胸有成竹,应对自如。如何才能牢固有效地把握历史基础知识呢?常规的“死记硬背”是必要的,就此,我们还想提三点建议:

第一、运用内在联系法把握知识。

如复习世界近现代史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一章时,除了掌握工业革命的三大后果外,还要好好理清这一章所涉及的史实间的内在联系,仔细分析不难发现:

(1)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随之增强,要求改变或调整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于是就有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

(2)由于工业革命后英法等国加紧了殖民掠夺,引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从而引发民族解放运动;

(3)由于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从产生的那天起就相互斗争,从而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经过这样的分析和整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三大潮流就清晰地凸显出来,整个章节的内容也就紧密相联,融为一体了。

第二、运用知识结构法建构知识。

如把“中国人民救国富民道路的探索”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宏观主干知识,我们可以归纳整理为如下结构图式:

第三、运用寻找规律法总结知识。

如讲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外乎是“生产技术提高”“经济政策调整”“社会秩序安定”“人民辛勤劳动”“民族融合加强”“中外经济交流”等;讲经济发展的表现,肯定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中外经济交流几个方面去分析;讲资本主义发展史,就要抓住原料、市场、资金、劳动力、科学技术五大要素;分析资产阶级革命原因,必须扣住三个方面,即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落后因素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新旧两种势力的矛盾与斗争激化引发革命等。

目标之二 努力提升学科能力

历史学科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就高考而言,除了前面所及的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外,还有理解历史史实的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正确运用史学观点的能力,准确审题和有效表达的能力等。下面就如何提高这几种能力谈几点建议:

如何提高理解能力呢,我们认为“理解”在认知领域居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前承“记忆”,理解是建立在记忆基础上的,同时它对记忆又有反作用,没有理解的记忆是无效记忆;后启“应用”,历史知识的应用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没有理解的知识是无法应用的。提高理解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在牢固把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已经形成的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历史材料等多问几个“为什么”,将书上的句号变成问号,学会化解这样一个符号公式“。——?——。”,“?”的过程就是分析理解的过程。如对“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这一结论的理解,学生必须从斗争水平、斗争对象、新的现象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才能理解和明白这一结论的含义。再如对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如果学生明白“半殖民地”是就国家主权而言的,“半封建”是就社会形态而言的话,那么“半殖民地半封建”就可以转换为“半进步半倒退”。就国家主权而言,近代中国社会是倒退了;就社会形态而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了,当然,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经过这样的分析和阐释,学生便能以更具世界性、发展性的视角看待中国近代社会,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学科能力。下面以2006年北京卷第13题为例,谈谈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3.图7所示艺术盛行的朝代是

A.秦B.隋

C.唐D.元

第一、要学会解读和获取“设问”信息。考生在做题时首先应当解读并获取的是题目的“设问”信息,在这个基础上然后再去解读并获取试题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材料或“情境”信息,切莫将解读和获取“设问”与“情境”信息的顺序倒置了,因为在解读“设问”之前,你对材料或“情境”的阅读是毫无目的的。

第二、要充分发掘、解读题目所给的“情境”材料即“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本题有效信息是一张图画材料和图注说明,从中可以看出是乐俑而且是杂剧俑,也就是所谓的“情境”信息。当然,有些题目的“情境”和“设问”信息比较复杂,需要进行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才能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本题最关键最有效的信息是“杂剧俑”。

第三、要将试题的“情境”和“设问”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起正确有效的联系。本题中的“情境”信息让人会很自然的联想到所学知识中的“唐诗、宋词、元杂剧”这一知识储备。到这一步答案也就显露出来,只要勾出正确的备选项就可以了。

第四、在对“设问”信息进行解读时,有的可以直接用所学知识回答,有的可以将“情境”信息转化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还有的则要运用相关的史学观点来进行阐释,如对“启示”类的“设问”信息的回答等。

对任何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都必须以理论为根据,即所谓的“史论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正确运用史学观点的能力。如评价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就要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史学观点来进行评析。例如,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可以说明拿破仑在政治舞台上出现的原因;用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的观点可以说明拿破仑在历史上的作用;用进步和反动的观点可以说明拿破仑帝国的性质;用正义和非正义的观点可以解释恩格斯和列宁对拿破仑不同评价的原因等。运用史学观点回答问题的题目在高考中屡见不鲜,如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甲卷第38题的第(4)问“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全国卷乙卷第37题的第(4)问“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北京卷中37题第(3)问“说明其历史经验”等都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正确运用史学观点的能力。

具备上述学科能力,是提高历史成绩的关键所在,而准确审题和有效表达的能力,则是提高历史成绩的重要保障。但这种能力往往是复习备考中的薄弱环节,不被学生所重视。由于缺乏审题和表述能力,考生作答时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张冠李戴,答非所问。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严重地制约了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提高审题能力要靠平时多练多想,同时也取决于个人文学修养的高低和掌握学科知识的好坏。

目标之三 不断充实人文素养

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文教育。近年来,文综高考历史命题十分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考查,仅2005年高考涉及到的题目就有如“民族主义问题”“宪法与人权问题”“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两岸关系问题”“红色旅游问题”“和平崛起问题”等,2006年又考查了“中华文明问题”“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问题”“文明对话问题”“国际会议与国际关系问题”“中西方文化交流问题”等。上述若干关注现实、凸显人文的命题都是对考生人文素养的考查,题量之多、比重之大,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平时在历史学习中必须做到两点:

第一,坚持历史问题现实的反思。即对现实生活和社会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反思。如英国“圈地运动”是残酷的羊吃人运动,但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它却又具有进步的一面。因为只有农民脱离土地或成为廉价的自由劳动力时,才能解决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问题。我们不能只看到其血腥残酷的一面,还应该充分肯定其客观作用。前面提及的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问题也是如此。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可以理解诸如美国的“西进运动”、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等问题了。

第二,坚持现实问题历史的反思。文综高考非常注重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关心社会。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重大社会现象都能从历史中找到注脚和渊源。如日本政要不断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这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留下的后遗症;美国在中东、台湾等地不断制造麻烦,这是美国长期以来霸权主义的反应。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标签:;  ;  ;  ;  ;  

知识183;能力183;素养--从2006年高考试题中有效复习历史的三维目标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