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残疾人对新型康复辅助器械的需求————以秦皇岛为例论文_李佳宁,杨书惠,马梓楠,袁帅

(燕山大学 河北秦皇岛 0660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比例的不断增长,患下肢疾病(痉挛、风湿、瘫痪)的人群也愈发庞大。我们以调研下肢残疾人对新型康复辅助器械的需求为目的,通过实地调研、资料分析等方法,对下肢障碍者接受的物理医疗手段、相关重症患者在恢复阶段所使用的辅助性医疗器械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下肢障碍者及医疗机构表示对新型康复辅助器械翘首企足,并得出了新型康复辅具的总体构想

关键词:下肢障碍者 辅助医疗器械 传统康复辅助器具缺陷 新型辅具

一、前言

秦皇山海,康养福地。调研以秦皇岛市为实践地点,以海港区为实践中心向四周幅散。对于下肢障碍者,辅助器械在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中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现如今市面上的一些下肢辅助器械在康复训练中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痛苦、辅助运动、防止肌肉萎缩。但与此同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我们针对秦皇岛市各大疗养院以及康复中心的下肢康复辅助器械展开一系列调研。

二、下肢残疾人口状况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推算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8502万人。其中肢体残疾2472万人,约占比29%,是6种残疾类别人数最多的群体

三、秦皇岛市下肢残疾人调查

秦皇岛气候温和适宜居住;受地域等因素影响主要以生产粮食作物、产品运输、旅游为主要产业,城市生活节奏慢;交通卫生情况良好;在秦皇市内建有39所养老院,在昌黎县也建有秦皇岛残疾人康复中心。综上所述,为了解现阶段下肢康复辅助器械的配备情况、下肢残疾人对康复辅助器械的需求,实践调查地点选在秦皇岛市,以海港区为实践中心向四周幅散。

据社会调查表明,我国造成肢体残疾的前十位原因依次为脑血管病、骨关节病、小儿麻痹症、工伤、交通事故、发育畸形、脑性瘫痪、脊髓疾病、感染和地方病。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得出秦皇岛内残疾人致残因素数据:

图1秦皇岛内残疾人致残因素大致数据分析

其中脑血管病、骨关节病所占比例最多,残疾人群多以老年人为主。随着我国老年人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这个问题也愈发的严峻。

实践紧贴时代现状,以老年下肢残疾人为主要调查人群,以深入了解下肢残疾人对新型康复器械的需求为目的。此次实践调查采用调查问卷、专业咨询、采访交流、查阅资料等四种方法对下肢残疾人群中的老年人群进行重点调研分析。根据下肢残疾的等级采用不同的调查问卷、调研方法,力求鞭辟入里,用事实说话。

根据问卷数据、访谈资料整理,调研小队得出以下结论:

(1)下肢残疾人对辅助器械的需求

下肢残疾人在康复、教育、社会交往、心理、婚恋、社会保障等方面均有需求,其中康复需求占45%,比重最大、亟待解决。 而康复辅助器械则是康复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现阶段下肢辅助器械的使用情况

图2现阶段下肢辅助器械的使用情况

初步调研后,数据表明现阶段40%的人对所使用的康复辅助仪器表示不满。实践团队采用访谈问卷等方法对表示不满意的人群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下肢康复辅助器械在助力和缓解肌肉萎缩等方面有待提高。以基础轮椅为例,轮椅使用者在生活中一般因为腿脚不方便,在非平坦的路面上靠双手转动轮椅太累且不能行走较远路程,长时间的使用轮椅会让使用者感觉到疲劳,因为技术差异,一些康复训练师不能根据患者病况程度精确拿捏康复治疗方法和力度,不能准确记录患者康复进程中的各种病况数据,从而导致康复评价指标不够客观合理,且由于身体的压迫,血液无法正常循环,下肢力量不足和轮椅设计的缺陷,起身较为困难,轮椅使用者上下轮椅的过程耗费时力。

经查阅资料,广泛调查。在国内残疾人恢复装置处于萌芽阶段,市面上的恢复装置在设计和使用效果等方面均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1)对康复辅助器械作用、使用方法不了解。

(2)辅助器械多为国外进口,价格昂贵

(3)市面上辅助保健器械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下肢辅助器械在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中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现如今市面上的一些下肢辅助器械在康复训练中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痛苦、辅助运动、防止肌肉萎缩。但与此同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燕山大学团队基于人体工程学,设计了外骨骼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该机器人通过运动神经元及肌电信号分析患者身体情况,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了运动训练模式。在主动、被动训练中康复辅具以增加肌力、提高肌肉募集度为目的,但并未涉及到在康复训练中如何缓解肌肉疲劳等状况;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开发的某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脚踏板上增加滚珠丝杠通过伺服电机控制脚踏板角度,精准的调节了脚踏板的角度,该康复机器人虽能有效防止患者出现不协调运动甚至发生关节损伤,但器械难以控制、价格高昂不适用于大规模应用;柏林慈善医院研发推出的一款多自由度拉伸式的下肢减重康复训练机器人通过末梢传感系统可以对步态训练进行规划并提供多种训练模式,但是该康复训练机器人占用空间大,不适合医院或家庭使用,限制了产品化推广,且该产品针对步态康复训练进行设计,并未对患者站起阶段阶段进行康复性训练,对助力装置并未多有涉及。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愈发重视。经调查42.1%的下肢残疾患者对新型康复辅具有购买的欲望,34.5%的患者希望政府能给予政策资金上的帮助。而如何真正使产品贴合受众,满足使用人群的需求是我们值得思考的内容,也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型下肢康复医疗器械不可或缺,一款新型康复医疗设备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一系列医疗问题。因此需要在下肢基础康复辅助器械的设计理念上添加了助力装置与精准康复式理念,使下肢康复辅助器械更加轻松实用,贴近生活,推出更加实用的新型辅具,目前世界上康复辅助器械(如康复轮椅)的研究处于刚起步状态,能在市场上销售的更是少之又少。在国内该领域尚处于萌芽状态,对于下肢障碍医疗器械产品的进步仍然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为更多下肢障碍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朱图陵 . 残疾人辅助器具基础与应用 [M]. 北京:求真出版社,2010.

[2]沈晓军, 张晓玉. 我国康复辅具发展概况[J]. 中国医疗设备, 2009, 24(12):1-4.

论文作者:李佳宁,杨书惠,马梓楠,袁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  ;  ;  ;  ;  ;  ;  ;  

下肢残疾人对新型康复辅助器械的需求————以秦皇岛为例论文_李佳宁,杨书惠,马梓楠,袁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