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论文_龚敏

试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论文_龚敏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628017

【摘 要】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据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已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这一现状提示临床应尽早明确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实现降低冠心病发病率、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目标。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干预;负性情绪;影响

较长一段时间的临床研究发现,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如患者家族遗传因素、年龄、性别等,这些均划分为不可改变性因素,常见的可改变性因素包括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等。此外,还有部分研究学者发现,季节变化、负性情绪也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密切关系,且多数研究学者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不利于疾病康复。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文对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复性情绪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旨在减轻负性情绪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一、心理护理干预的内涵

心理护理干预实质上是护理干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干预是近年来才被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的新型护理模式,大量的实践研究已经证实,该种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常规护理的盲目性,提高临床护理的有效性,可有效改善多种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1]。所谓护理干预是临床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所患疾病对临床护理的需要,为患者制定的具有干预性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患者机体健康恢复,还包括预防并发症、恢复患者心理功能等,而心理护理干预就是针对患者心理功能恢复所制定的护理措施[2]。

二、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

较长一段的临床应用发现,心理护理干预在不同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也不相同,这是因为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心理状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如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因担心手术的创伤性和手术治疗效果,易产生恐惧、担忧等负性情绪。而冠心病患者由于病程长、机体痛苦严重、疾病根治难度大,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针对冠心病患者的上述心理特点,本文认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包括以下几点:

(一)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善于观察患者的心理情绪,发现患者出现负面心理情绪后,主动、诚恳的与患者交谈,交谈过程中耐心、细致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认真分析患者产生负面心理情绪的原因。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使用合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并要求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促使患者能够乐观面对疾病的治疗。

(二)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实质上是通过改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缓解或消除患者负面心理情绪。医院科室内可设立心理咨询平台,方便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明确自身产生负面心理情绪的原因。并指导患者及时进行心理调整,消除自身不良心理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可引导患者自行记录自己的心理情绪和思维表现,积极对自己的负面心理情绪和行为进行检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最大程度的恢复健康情绪和健康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护理人员还可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想象、运动、呼吸方式等行为分散注意力,降低自身的感知力和交感神经活动能力,继而促使自己的身心达到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

(三)活动干预

所谓活动干预是指通过一系列活动对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进行干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爱好和兴趣,为患者提供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听音乐,听音乐时应为出现抑郁的患者选择一些积极向上、节奏明快的曲目,为出现焦虑的患者选择一些节奏轻柔、旋律舒缓的曲目。同时,鼓励患者与其他患者交流,学习其他患者有效的疾病保健知识,交流疾病治疗心得,及时将自身的负面情绪排解出来,避免情绪积压。

(四)健康宣教

所谓健康宣教是指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实施系统性的、计划性的健康教育活动,使患者能够自主的接受和应用有益身心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健康宣教方法较多,包括疾病知识讲座、一对一健康宣教、发放健康宣教书籍等。多数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

三、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王倩[3]的临床研究,选取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仅给予常规护理的患者低,两组比较存在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仅给予常规护理的患者。

梁彩琼[4]等在对“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所得研究结果与王倩的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张素清[5]在对“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发现,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给予一般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上述王倩、梁彩琼、张素清等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疾病疗效,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总结

总结全文可知,心理护理干预不仅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也是一种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其在冠心病以及其他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均可取的良好应用效果,具有十分优越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程霞.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167-168.

[2]李翠梅,彭剑芳,霍红英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1):231-232.

[3]王倩.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评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193-194.

[4]梁彩琼.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0):400-401.

[5]张素清.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505.

论文作者:龚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试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论文_龚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