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惠民服务意识论文_蔡晓英

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惠民服务意识论文_蔡晓英

蔡晓英 江阴市文化馆

摘 要: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文化馆建设已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作为在传统文化馆的基础上向高科技层面提升的数字化文化馆,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跨越式的创新,因而其惠民服务的性质不应因此而改变。无论是对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是对它切合社会发展实际的价值进行分析,或者对它有利于资源共享的互动性加以研究,都应该以惠民服务的思想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字化文化馆与广大民众实现最佳链接。

关键词:数字化文化馆 公共文化服务创新 惠民服务 传统文化馆的滞后性 数字化体验平台 资源分享 双向互动

21世纪是个精彩纷呈的世纪,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已逐步把人类社会带入到高科技经济时代。在公共数字化文化建设领域,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都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那么仍在传统模式下运作的各级文化馆,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跟上我国数字化公共文化建设的发展呢? 这就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所谓数字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介质的图像、文字和声音进行压缩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贮存,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传播、接收的运作方式。我们江阴市文化馆,是一个直接接触广大基层民众的县级市馆。一方面我们强烈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只有及时启动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才能跟上我国数字化公共文化建设的步伐,确保文化馆得以继续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对文化馆所具有的强烈的惠民服务特质,也有着最深切的认识。因而我认为,我国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势在必行,而保证其顺利实施的重要思想基础则是惠民服务意识的加强。

一、从惠民服务的角度认识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重要性

我曾经在《以创新理念构建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一文中提出,“文化馆是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国家公共文化设施的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是各级文化馆最核心的工作内容。”这就是说,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重要载体的文化馆,其工作的性质就是以广大民众为服务对象,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服务要求,以文艺作品的创作、文艺活动的参与、文艺技能的培训、文艺演展的鉴赏等为服务内容,以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实现民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升民众文化素养为服务目的的公共文化服务。显而易见,无论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还是形式,其宗旨就是“惠民”两个字。惠民就必须惠民之所需,而民之所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曾经有人跟我提过不少问题,诸如“你们的培训班能不能采取网上报名啊?”“据说你们到北京演出《带锁的日记》很轰动呢,可惜看不到!”“年纪大了,要能像看电视一样看看你们的演出就好了!”等等,仿佛就是在提醒我,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已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和传递速度,也改变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情况下,传统的文化馆运作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民众所需了,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已成为了一种必然。我们必须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一历史的进程中去。

文化馆的传统运作模式相对于时代发展的滞后性是多方面的。比如由于文化馆的服务设施、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陈旧单一,同时,服务供给的主观倾向又很严重,这就使其工作效果大打折扣;还有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群众的文化参与方式和习惯也越来越多地依赖网络和数字媒介,虚拟空间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而深刻,使文化馆的服务跟不上需求;再比如大多数文化馆的服务仍局限在一个封闭的,独立运行的小系统中,而随着互联网所带来的开放、合作、共享观念的普及,文化馆的这种封闭式的缺陷必然被放大,使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模式、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绩效评估机制等等的不尽完善之处被最大化地突显出来。于是,依托互联网这个广阔的网络平台适时启动的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便以其鲜明的时代感和先进性,切合了新时期民众新的需求。

作为数字化文化馆创新的服务方式,网络化、数字化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具有辐射面广、传播速度快、资源广泛共享等特点,可以以高速度、低成本、最便捷、全覆盖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民,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传统文化馆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归纳起来不难看到,我们对所有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这些问题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心系民生,志在服务,以惠民服务为思想基础的。这就是说,虽然数字化文化馆相对于传统文化馆是一种向高科技层面的提升,但这只是体现在运作模式与服务质量上的提升,其惠民服务的性质是不能改变的。只有从惠民服务的角度来看,才能正确认识到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重要性。

二、从惠民服务的角度强化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切实性

惠民服务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无论数字化技术多么先进,多么高端,但我们追求的目标却是非常现实的。那就是在我国“物质民生”已经得到很大改善的同时,如何使我们的“文化民生”也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这是个牵涉到全国公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鉴于这个目标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我认为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必须遵照文化部所提出的“坚持需求主导、服务为先的原则”,决不能脱离广大民众的现实需求,我行我素地一味在技术上做文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以惠民服务为出发点来设计该项目的技术架构,才能在为广大民众的文化服务中取得切实效果,最终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从而体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

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包括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平台、数字化服务等基本内容,而惠民服务意识必须贯彻在整个建设的始终。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这个核心展开的,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甄别标准,则在于是否符合民众所需。因此首要的是在总体设计的前提下,按照民众所需,对已掌握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汇集、梳理、配置,根据急需急用、先易后难、从小到大的原则,建成贮存丰富的数字化群众文化资源库。为了使具有不同需求的民众今后都能简易、便捷、分门别类地查询、学习、欣赏、参与到文化馆的数字化服务中去,一是必须强调资源配置的科学合理。这就要求我们对文化馆的功能分类及相关文化知识具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当然我们也需要请一些相关方面的专家,针对资源建设的方向和侧重点的确定进行指导,以确保数字化文化馆在建设伊始,就步入正确的轨道。二是要求信息资源在形式上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文字形式、图像形式、音频形式、视频形式的资源等等,都应兼收并蓄,有序调配,甚至可以开发出三维立体形式的资源,真正体现出数字化的无穷魅力。三是要突出本地域的特色与强项,以此来带动全局设计的繁简有致,而不能使这一环节的工作流于泛泛。因为特色和强项的加强,就是个性的彰显,而个性的彰显,有时甚至能决定一事的成败,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总之,必须在数字化文化馆设计及资源整合的初始阶段,就能以惠民服务意识为指导,以确保今后的数字化平台、数字化服务能真正切合民众之所需。

信息时代的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尝试,能否吸引广大民众更深入、更直观地体验和享受到数字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就在于接下来的数字化平台及数字化服务的制作能否真正做到起点高、设计新,技术精,尤其是能否具有惠民效应。这就要求我们遵照文化部“坚持规范建设,科学管理的原则,发挥先进信息技术和标准规范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的要求,借助图像、声音,乃至虚拟现实、三维空间、超文本链接等先进技术,打破诸如我馆现有的传统网站那种平面显示、静态展现的服务模式,建设成一个全景式的数字化艺术体验平台。要做到民众今后逛数字化文化馆时,无论是进“艺术展厅”看美术、书法、摄影等数字化艺术展;到“艺术教室”参与各种艺术门类的讲座及在线培训;还是进“艺术剧场”欣赏精彩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艺术表演;甚至进入三维立体体验空间,对一些名胜古迹、山水河川等进行三维立体的体验,都只需安坐家中,点击鼠标,就可以轻松做到。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总体上应该是一项包括数字化网络平台、数字化实体体验厅、数字化知识库,以及全国一体化连网的系统工程。当前的第一步是要把上述数字化网络平台做好,以便通过这个窗口,向广大民众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只要我们通过强化惠民服务意识,使我们的数字化网络平台充分切合广大民众所需,就能通过他们的关注,使他们提高对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兴趣,从而形成他们充满希望的认同并积极参与其中。而我们的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也会因此而有了一个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从惠民服务的角度打造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互动性

数字化文化馆除了自身意义上的资源、平台、服务建设外,更是一个建立在网络通讯技术上的资源共享系统。其数字化的服务方式可突破时空限制,达到最大限度的全覆盖,具有不可替代的先进性、开放性和高效率。人们可以以互联网为通道,借助电脑、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甚至手机等新兴媒体,方便地使用网络中各种计算机上的丰富资源,进行广泛的传播和接收。这就为数字化了的文化馆在与本地区的基层站点、与全国各级兄弟馆、与其他相关文化网站的链接,尤其是与广大民众的互动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我们江阴的群众文化系统,是由一个以江阴市文化馆为辐射中心,以全市15个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为节点,以覆盖全市200多个村文化基点的公共文化服务网构成的。在文化馆的传统运作模式下,无论是面向基层站点,还是直接面向全市民众的各项服务虽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无论是经费的使用,人工的耗费,还是时间的延宕上,都有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果我们通过数字化文化馆的资源共享系统,将经过处理和序化的有强指向性的各类资源,通过网上预约配送、专项视频点播、公共阅读空间、互动艺术培训、曲库演唱体验、网上远程辅导等等模块,采取分享方式与参与者双向互动,就既能以最经济、最便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参与者多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又能在提供资源服务的同时,采集参与者的个性化行为和数字资源使用信息,从而最切实地掌握基层所需,民之所求,从而更科学合理地引导我们的资源投放和服务侧重,形成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这就是在惠民服务思想的指导下,保障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互动性运行的理想状态。

这一双向互动的运行方式,同样也可以实施在与全省乃至全国各级文化馆之间的馆际互访,及与其他相关文化网站的链接上。我们知道,由于各个文化馆之间有着不同的情况,因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和强项,也分别积累了各自不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建树,当然也有着各自的困惑和问题。因此如能以互联网为依托,相互之间建立起资源交流,经验共享,相互促进,合作发展的关系,其促进群众文化发展的整体效应将是十分巨大的。加再能突破系统壁垒,向广大民众提供一些相关文化网站如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以及艺术、教育、旅游、文娱等方面的网站链接,那么通过我们的数字化网络平台向广大民众提供的数字化文化服务信息将是海量的。即使像我们江阴这样的基层文化馆,只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到位,也会成为拥有巨量的信息资源,丰富的服务内容,和庞大服务对象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从而极大地丰富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当地的文化品位。

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既是个技术问题,也是个资金的问题,但更是个观念的问题。21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承担着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实现民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升民众文化素养重任的文化馆将如何面对数字化的挑战,是能否以现代化的品格继续履行其历史使命的重大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切实地加以研究、规划,并加以实施。

[[]]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国营农场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论文作者:蔡晓英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  ;  ;  ;  ;  ;  ;  ;  

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惠民服务意识论文_蔡晓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