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负担与国有企业债务重组_债务重整论文

债务负担与国有企业债务重组_债务重整论文

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与债务重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债务论文,国有企业论文,债务重组论文,负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有企业债务负担的现状分析

企业体制的改革主要是指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在这项改革中,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国有企业的债务处理问题,所谓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主要是指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和自有资本严重不足问题。

据1994年对1240006户国有工商企业清产核资的调查资料反映,调查企业资产总额为41370.1亿元,负债总额为31047.0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0322.9亿元,负债比率为74.3%,所有者权益比率为25.7%。并且,据其他有关方面材料反映,企业的流动资产负债率高达91.5%,远远高出正常的负债水平。更需要指出的是,在企业的高额债务中,其多数或大多数都不是正常的负债方式所组成,而是由逾期贷款、应付税金、应付帐款和应付利息等不合理的负债方式所组成,这种类型的过度负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首先,给国有企业自身带来的问题:(1)信用水平下降,企业的商业形象遭到破坏;(2)利息负担沉重,利润水平下降;(3)资金周转困难,清偿能力严重不足;(4)资本的流动性下降,财务风险增加;(5)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企业经营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其次,在企业之间带来的问题:(1)逾期债务的拖欠影响了其他企业的生产进行,加长和加重了企业之间的债务锁链;(2)相互的债务拖欠破坏了企业之间商业信用的严肃性,破坏了企业生产所必须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

第三,给国家专业银行带来的问题:(1)大量的逾期贷款、企业呆帐和亏损垫款构成了国家专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使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资产风险增加,据有关专家估计,在全国和其他金融机构的24000多亿元贷款中,不良资产贷款约为800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0%左右。(2)由于过多的不良资产使得专业银行的有效经营受到严重威胁,经济效益不断下降,据有关资料反映,1989年,四大专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为1.922%,1990年下降为0.784%,1991年又下降为0.775%;(3)不良资产的增加和资本流动性的不足,增加了国家专业银行本身的财务风险,使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过程中的体制改革更加步履维艰。

第四,给国家造成的影响:(1)税金减少,财政收入下降;(2)由于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特殊关系,大量企业的债务负担变成了国家的经济负担,这种国有企业的债务和三角债关系,严重影响了国有经济主导力量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

因此,目前政府、企业和经济理论界都一致认为,解决好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已经构成深化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和首要问题。

二、国有企业债务负担的成因分析

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不是单纯的借贷关系问题或财务问题,它的形成既有体制问题又有管理问题,既有历史问题又有现实问题,既有经济问题又有市场问题,因此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战略思想的建立,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企业债务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有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思路也趋向明确和一致,总结起来大体如下:

第一,体制上的原因。

经济理论界和经济工作部门的大多数人认为,国有企业高额负债的主要成因是旧的计划体制所造成的,具体说来,有以下原因:

1.企业建立阶段:国家注资不足从时间顺序分析,企业债务发生在其运营的几个关键环节:首先发生在企业建立阶段,国家投入的资本金不足,企业建立所需的资本金主要靠负债形成。如:1979年改革以前,国有企业的资金几乎全部由财政拨付,只有少数流动资金或季节性临时需要的资金由银行贷款。1980年以后,企业的资金来源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企业的流动资金改为银行贷款,财政预算内投资由财政无偿拨款改为银行有偿贷款,政府基本上取消了对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注入,一些新建企业本应由国家直接投资的,也改成银行贷款,这样就出现了一批无资本金注入或很少资本金注入的企业。

2.企业运营阶段:自身经济利益难以得到保障。企业建立阶段发生的债务需要通过运营阶段的收益来偿还,如果运营阶段没有收益或虽有收益但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则其运营阶段的负债就难以偿还,长期积累必然使企业不堪重负,面临着破产和倒闭的风险。这种情况又发生在以下的两个方面:(1)企业内部缺乏积累机制。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的制度,企业实现的利润和提留的折旧大部分都上缴给国家财政,企业本身留下很少,加上企业本身折旧率很低,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企业运行一直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没有资金和能力进行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因此,时至今日,大部分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老化,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2)企业额外社会负担沉重。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可分两类,其一是职工养老负担,其二是企业办社会公益事业的负担。这个问题的体制性原因是,一方面由于过去国家对企业的税赋政策是利税不分,本来应由国家承担的公益事业却由企业承担了,另一方面又由于现在企业财税制度改革以后,企业利税分流了,但其社会负担并未减少,因此导致国有企业管理成本日益加大,经济效益急剧下降,积累能力逐渐丧失,不得不靠举债度日,以维持其正常运转。

3.企业自身投资和扩大生产阶段:政府决策失误。国有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往往需要进行项目投资或设立若干分公司或子公司,这种情况本来应该由企业自己决策,自担风险,但是,在投资体制不合理和政府政企职能不分的情况下,政府常常代替企业进行投资决策,但政府本身又不承担投资的责任、义务、风险与约束,致使投资失误增多,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的现象经常发生,大批国有企业新扩建项目投资建成后,无法开工或开工不足,加上对市场的研究不够,预测失误,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低下,资金利用率很低,大量负债的本息到期难以偿还,濒临破产边缘。

上述阶段造成的问题都是因经济体制不合理所形成的。

第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1.体制改革政策的影响。在改革过程中,由于受旧体制的约束和政府行政干预的影响,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宏观环境和市场条件并不平等,因此,在国家的价格体制、分配体制、税收体制、投资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方案及政策不断出台,但各项改革出台的时间和环境并没有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为了保证国家改革方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及宏观经济的稳定,过度承担了一些改革成本,特别是一些基础工业企业,受国家价格调整和资本金投入不足的双重影响,政策性亏损的程度更大,因此阻碍和降低了其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偿债能力的增强。

2.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国有企业内部机制的缺陷,使其市场竞争能力下降,难以适应快速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因此承担了市场风险,出现宏观调整亏损。

上述问题虽然都与体制有关,但是又都是直接受政策影响所致。

第三,管理上的问题

在旧的体制下,一方面是国有企业内部缺乏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和过失得不到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致使管理者丧失动力,管理水平低下;另一方面是长期以来政府对企业的考核标准不合理,考核企业的标准不是利润而是产值,致使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好大喜功,普遍存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强烈冲动,而不顾经济效益和企业自身的负债能力,盲目举债,扩大生产,乱上项目,债务负担越积越重。

三、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基本思路

基于上述国有企业债务负担的成因分析,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经济工作部门的许多人士对解决企业债务负担问题提出以下设想。

首先,国有企业债务的分类

为了做好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有必要对国有企业的债务资金来源和负债状况做一些适当的分类:

1.国有企业债务资金的来源:(1)国家拨款改贷款的基本建设贷款和各种资金的借款;(2)向国家专业银行的借款;(3)向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借款;(4)向其他企业的借款;(5)商业信用筹款,如应付帐款和预收货款等;(6)其他资金占款,如欠缴利税,欠发工资等。

2.国有企业债务的负债状况:(1)虽负债经营,但经营状况较好,已经归还了部分贷款,并且将来有能力归还全部债款;(2)靠负债经营,目前尚无能力归还债款,但经营状况正常,企业资产优良,有能力归还短期债款的本息,长期债款可以通过出让部分资产的形式来归还;(3)负债严重,经营状况较差,无力归还以往的贷款,并且为了维持目前的经营,还不得不增加新的债款;(4)负债累累且资不抵债,经营状况极差,已经处于破产边缘。

其次,债务重组的对象

根据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和经营状况分析,企业债务重组主要是针对第二类和第三类企业,第四类企业主要应该根据企业破产的程序进行整顿和清盘,它所对应的那部分债务也应该予以核销;而根据企业债务资金的来源分析,债务重组主要针对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的债务资金,其他部分的债务资金在企业的债务来源结构中不占主要部分,因此,不是研究和解决的重点。

根据上述分析,在企业的建立和运营期内,由于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注入不足,抽走企业利润和积累资金及企业过多地为国家负担了社会成本和改革成本,国家应该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补偿企业的损失,核销部分企业的债务,这是国家在企业改革中应该负担的成本。但是应该指出,靠破产和核销来解决企业债务问题不是主要办法,只能有极少数企业通过这种办法来解决其债务问题,大多数企业的债务解决办法是下面要介绍的债务重组方法。

第三,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具体办法。

这里主要介绍企业与银行债务的重组办法。

1.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转股权。国有企业的债务大多是由国家专业银行的贷款组成,因企业逾期无力偿还,构成了银行的不良资产,为了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可以将企业的这种债务改造为银行的产权,同时对企业进行产权重组,这样,一方面企业减轻了还本付息的压力,另一方面银行作为企业的主要股东以后,可以帮助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强化产权约束,提高经济效益。

2.银行对企业的部分产权转债券。银行由于其经营专业化的限制,在其自有资本中,对实业的股本投资所占比例不能太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银行的部分债权进行债券化处理,并把这部分债券拿到国有企业债务流通市场进行转让,可以转让给其他投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通过这种办法来解决减轻企业的债务和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的双重问题。

3.国有企业公司化和产权重组。国有企业现存债务的问题,其产生的实质根源是产权问题,其产权界限模糊和产权主体虚置,因此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缺少产权约束和财务压力,这个问题若不解决,其债务负担问题不会根本解决。因此,在解决企业债务重组的同时,必须对其产权进行重组,事实上也只有通过产权重组方式,使其债务资本化,才能达到解决其债务负担的目的,而国有企业产权重组的过程也就是对其进行现代公司化改革和设立的过程。

4.金融体制改革与专业银行企业化。在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和产权重组的同时,国家专业银行也必须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将专业银行改造成为商业化银行,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产权约束和财务监督,使其加强对贷款的管理和资产的管理,增强经济效益。

5.金融投资中介机构培育。为了搞好企业债务的重组,必须进一步培育金融投资中介机构,如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基金等机构的培育,形成一批投资机构作为国有企业产权投资的主体。

6.国有企业产权流通市场的培育。国有企业在一级市场上进行的债务重组和产权重组必须有二级市场的配合才能实现,因此需要培育国有企业产权流通市场和债务流通市场,这就需要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四、简单小结

国有企业债务负担本身反映的性质是企业内部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但其形成原因是企业的产权制度不合理所致,因此,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调整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加权益资本,降低企业负债比率;二是进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强化产权约束。

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在资本市场中进行,主要应该在证券市场中解决。债务问题的解决要达到的目标:一是解决现实问题,通过研究,找到使国有企业债务流动的方法和途径;二是解决根源问题,根除使国有企业债务累积的原因。

标签:;  ;  ;  ;  ;  ;  ;  ;  ;  ;  

债务负担与国有企业债务重组_债务重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