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与对策论文_张颖

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与对策论文_张颖

张 颖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465医院 电诊科 吉林省吉林市 132013

摘要: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各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对医院的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量、高水平的要求。而医院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职能部门,是为患者通解除病痛的场所。因此,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但是,护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亟须解决。本文就医院护理工作常见的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附件进行了初步论述,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一.护理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1.管理制度不健全

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给护理带工作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补充,只有科学健全的制度才能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制度是在临床正反两方面的科学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章可循,造成潜在的护理隐患。

2.监督力度不够护理

管理者处于从属地位,许多临床医师不愿意接受护士的建议,如洗手不按程序,操作中违反无菌操作等,造成监督不到位,威胁了护理安全。同时,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经验不足,激励惩罚措施不合理以及不够大胆,都会造成监督力度不够,容易发生护理缺陷。

3.护士护理作风不严谨、约束力较差

患者进入医院后,无家属陪伴,焦虑感和恐惧感陡增,如果工作人员因为忙碌而忽视对患者的尊重和理解,或在工作场所谈笑风生,导致患者对护理安全产生质疑,将给日后的护理纠纷埋下一根导火线。遵循慎独精神是护士需具备的重要素质,有些护士在操作中心存侥幸,认为反正没人看见,没关系,不严格遵循护理常规和规范,从而容易导致护理差错。护士的护理操作大多数是单独进行,是否按照常规操作,是否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完全靠护士个人的约束能力。

二.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1.健全各项管理制

要做到有章可循制度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护理管理者要对工作潜在的不安全隐患要有预见性,及时提出讨论,从实际工作出发,制定防范措施,及时总结经验,找出薄弱环节,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护理安全工作的落实。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护理工作应当遵循的工作方法、步骤、制度,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2.重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树立安全意识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护理工作具有紧迫性、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综合性技术性强、时间连续性强等特点,此,通过有计划地开展业务培训,护士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在繁忙的护理T作中镇定自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通过系统地进行素质教育,护士才能不断强化高度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理解从事护理工作的繁琐复杂,做到不论有人无人,都自觉地把职业感融人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监督力度

修正不合理行为护理管理者要胆大心细,经常督导检查不良行为,处理时赏罚分明,注意方式方法.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发挥她们的潜能,同时加强与医师的联系沟通,让其了解医院的特性,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主动配合医生的工作,认真执行各项操作,确保护理安全。

4.合理安排人员,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护士必须具备开朗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健康的体魄,要又朝气,充满活力。因为性格开朗不会被患者的痛苦而感染,面对突发情况能正确应对,遇到问题能积极想办法,健康的体魄能使护士胜任超负荷的工作。

5.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素质

确实做好护理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和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通过岗前岗位培训,学习、强化和弥补专科业务的不足,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建立各专业的管理手册,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新护士来说是工作行动指南,每个人都必须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遵循操作规程。对管理者来讲是处理各项工作的准则,是评价工作质量的依据,是消灭差错、事故的措施。通过带教组长、高年资护士、护士长不定期地进行跟班,即可了解护士的工作质量,又可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就可能将差错或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6.加强医患沟通,树立职业的神圣感

护士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患者因病住进医院身心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感,怕被家人和社会遗弃,需要更多的关爱。家人的温暖,护士的关爱是患者康复的精神支柱。住院治疗是一个重大负性生活事件,患者对此存在极大的恐惧,减少心里不良反应是护理人员职责。护理人员应通过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既往史。患者康复及满意的评价,会给护理人员带来职业荣誉感,可以使护理人员找到工作的乐趣,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同时,医护之间、护患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医院和科室对护理工作的肯定以及对护理人员生活的关心都会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热情,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7.创建和谐的就医环境

医院要保持安静,医护人员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应在医院内大声喧哗,对参加人员严格控制、加强管理、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检修,化学试剂不用时密封好。使用电刀电凝时要及时吸尽烟雾,并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换气,努力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就医环境。

8.警钟长鸣,强化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是素质提高,质量提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安全教育要经常,及时、反复地进行。医务人员应当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学会规避职业风险。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的相关法律知识有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还有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传染病管理办法、药品管理办法等。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座谈会,学习有关安全规定和工作制度。同时,将安全教育与职业教育、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确实从思想上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提高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结束语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只有针对安全隐患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重视高危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护理安全。防范潜在护理安全隐患,除了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还要从管理角度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才能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确保患者的安全,从而杜绝医疗护理差错或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 方亚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2009,5(6):173-174.

[2] 朱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46-47.

作者简介:张 颖(1976-),女,吉林人,本科,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论文作者:张颖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7

标签:;  ;  ;  ;  ;  ;  ;  ;  

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与对策论文_张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