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与西部大开发_四川经济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与西部大开发_四川经济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与西部地区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部地区论文,区域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作为地方怎样把西部大开发搞好,搞出实实在在的成绩,上不负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下不负社会和人民的希望,这是我们应持的态度,应下的决心,应树的信心,应做的工作。为此,就要在求实、务实、踏实、落实这“八个字”上下点真功夫和硬功夫。求实,就是做事要讲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务实,就是做事要讲实在性、实效性,不搞徒有虚名不得实惠的花架子;踏实,就是做事要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地把工作搞好;落实,就是要把所确定的任务、目标、指标具体分解落到实处,明确责任、权力,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中国区域发展的划分

据我所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布局,有过三次大的变动和提法:

第一次是六十年代中期以前,是沿海与内地的概念。依据就是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1956年,毛泽东同志听取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4月25 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讲话第二个问题的标题就是《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一是地域范围是指沿海与内地,二是具体内容是指工业,三是侧重点是“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四是沿海是指辽宁、河北、北京、天津、河南东部、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共13个省市区。

第二次是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即1964年根据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作出的分析和判断,吸取前苏联的教训,决定建设中国的战略后方基地。为此,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沿海地区划为一线,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为二线。三线地区泛指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线以西,山西雁门关以南和广东韶关以北的广大地区。具体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陕西、青海五省和甘肃、山西、宁夏的大部地区,以及豫西、鄂西、湘西、粤北、桂西北地区。三线,又有大三线与小三线之分。

第三次是八十年代中期,提出了一个技术梯度推移发展理论。按照这个理论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从“七五”计划开始,将全国按行政区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东部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11个省市区,之后新设立了海南省,现在是12个省市区;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9个省;西部地带包括四川、 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9个省区,1997 年设立重庆直辖市,现在是10个省市区。这是第一次提出划分三大经济地带,并说这是对长期采用沿海和内地的概念反映经济划分态势的做法,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西部地带10个省市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56%,人口占全国的23%,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4%。

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具体划定,发展的重点、发展的政策、发展的支持、发展的条件等实行区别对待,多方面、大幅度地向东部地区倾斜,使本来就存在的差距,一下子拉得更大,各省市区在全国排序位次大调换,经济总量绝对值成倍地拉开,现在还在继续拉大,近期内尚看不到有缓解的迹象。这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呼吁,西部地区人民反映和要求强烈。

党中央、国务院尊重社会的呼声、人民的要求。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和“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围绕西部开发这个主题,江泽民总书记在1999年3月和6月三次对西部地区大开发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第一次讲话中提出:西部大开发是我们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第二次讲话中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第三次讲话中提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从现在起,这将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据此,正式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决策。东、中、西部本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由于差距的过大拉开,已经超出了经济的范畴,成为一个政治、社会、民族、团结、边疆、安全等问题。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有现实的迫切要求,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其影响不限于当代人,而是关系后代人的问题,必将载入中国的史册,让后来人不忘。

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背景

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重大性、必要性、迫切性以及战略、思路、重点、目标、对策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已经讲得很明确,学术界也有许多论述。在当今国内国际社会背景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开发的根本任务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富民强省,达不到此目的和解决不了这个富与强的问题,开发就很难说是搞好。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发展有差距,不能不加区别地一概认为是不对的。由于历史的、区位的、基础的、水平的、人文的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有差距一般说是正常的。我们现在讲的差距拉大,主要是指政策的长期倾斜,倾斜力度又非常大,由此而过份地造成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的拉大,是行政的、权力的、外部的、人为的等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可以说从第七个五年计划以来,国家对东部地区是锦上又添花,对西部地区却是雪中不送炭,这是值得总结和吸取的经验与教训。

以四川省和广东省为例,可以看出中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是拉得相当大,这里以七组数据来说明:第一组数据是排序位次,1980年四川在全国是位居第六,现在退到第十位(按四川原来的行政区划范围比较,由第一位退到了第八位),而广东省由1980年的第五位上升到现在的第一位(按四川原来的行政区划范围比较,由第六位上升到现在的第一位)。第二组数据是经济总量,1980年四川国内生产总值是229 亿元,广东是245亿元,广东只比四川多16亿元;1999年四川是3711 亿元,广东是8459亿元,绝对值差距扩大到4848亿元。第三组数据是人均占有量,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四川是321元,广东是473元,差距是152元;1999年四川是4445元,广东是11635元,差距扩大到7190元。第四组数据是财政收入,1980年地方财政收入,四川是34.62亿元, 广东是36.1亿元,差距是1.48亿元;1999年四川是210.7亿元, 广东是761.68亿元,差距扩大到550亿元。第五组数据是有再退位次的可能,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四川省是3580亿元,排序位次在四川之后的福建省是3330亿元,四川比福建多250亿元;1999 年四川是3711 亿元, 福建是3628亿元,差距缩小到83亿元,如果两省今年各自都保持去年的增长速度,那么四川2000年有可能再后退一位,即退到第十一位,福建将上升一位,上升到第十位。第六组数据是竞争能力,按照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排行榜,总体能力、资产、负债、综合能力四项指标评价,四川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分别排在20、21、22、23位。第七组数据是科技实力,按科技人数排序四川在全国是第四位,但按国家科技部对31个省市区的科技进步基础、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和评价,四川则只排在第十五位,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福建、辽宁、浙江、山东、黑龙江、湖北、吉林、陕西、湖南之后。从以上七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四川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一是增长速度慢,二是发展质量不高,三是技术层次低,四是市场竞争能力弱。我们不要怕说不好和不足,也不必回避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应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采取实际有力措施解决。

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四川提出要做好五篇文章。这五个重点可以归纳为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解决四大类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全国普遍适用的共同性重点,区别在于西部地区严重滞后,欠帐太多。二是生态工程建设,这既是十分重要的,又是长期的任务。早在1997年8月, 江泽民总书记对西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的重要批示中就明确地提了出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引发出了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使人类赖以生存、生物赖以生长、经济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必须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加以保护、恢复、治理、改善、提高。三是产业发展,包括一、二、三次产业在内,科技和教育是属于第三次产业。经济增长的速度、经济发展的程度、经济提高的水平、经济持续的时间,主要取决于产业发展,尤其是二、三次产业。四是改革开放,这是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国际市场接轨、保证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条件。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国内各界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积极性和热情极高,这是好现象。但是积极性和热情,现在更多的是反映在县以上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层。开发的主体——企业并没有行动起来,这是值得引起重视的一个动向。原因我认为是心中无底,许多政策规定至今尚未出台,也无具体的可实施和可操作的规划。从社会上的动向来看,我觉得在认识和理解上有这样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怎样理解大开发的“大”字问题。大开发不是要我们不顾主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大干快上,更不是一阵风一哄而起地大上项目、大铺摊子。我认为应该理解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解决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下了很大的决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地方的各级和各方面必须在西部大开发中,要使很大的劲把西部大开发搞实在、搞出成效,向党中央、国务院和人民,交出一份高水平的合格答卷。

二是怎样理解大开发的“开发”二字。我认为“开发”二字是习惯语言,不能把“开发”二字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开发资源,开发资源就是开发地下矿产资源。有开发资源的问题,如地下的石油、天然气和地上的水能资源等,但主要是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尤其是近期要把未来发展的基础打好、打实在。包括的方面和内容很多,有一、二、三次产业,有基础设施建设,有速度、质量、效率、效益,有科学技术层次提高。总之,要以市场经济观念,认识今日的西部大开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三是怎样看待经济发展的均衡与非均衡的问题。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有人提出要实施均衡发展战略,我不敢苟同。在一个国家之内,尤其是中国这样人口特多、情况复杂、差异鲜明,所以区域经济发展,不论是国家对省市区还是省市区对下属市地州,只能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不可能也做不到实施均衡发展战略。这决不是谁人的主观愿望和主观意志的问题,而是客观实际不允许、也不具备条件的问题。以我们四川来说,经济在区域布局和发展问题上,是不顾条件地平分秋色展开,还是按区位和环境先发展条件相对好的地区,我深信高层决策者和专家学者们是会选择后者而不是前者。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邓小平同志在《中央要有权威》一文中提出的“两个大局”的问题,我认为就是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具体范例。

四是怎样认识西部大开发时限的问题。西部大开发是大决策、大战略、大思路,也是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不能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短时间问题,更不能急功近利,设想在短时间内可以解决西部的发展和差距的缩小,甚至赶上和超过东部。要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不是几年、十几年,恐怕至少需要三、四十年时间。为防止胸中无数和产生盲目性,首先要有一个总体的开发构想规划方案,这虽说是一项软件,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规划方案要包括目标、任务、重点、时间、区域、政策、措施、手段等。

五是怎样发挥多个积极性融合的问题。西部大开发能不能搞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目标,取决于多种因素和条件,既要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又要有外力的积极援助,更要有自我的努力。要把国家的支持、外力的援助同自我的努力融合为一体,以自我的努力为主,不能把主要的希望寄托在等、靠、要上,对上的要求和期望值不能过高。

六是怎样认识主导和主体的问题。要把西部大开发搞好,真正搞出实在的绩效,要把市场、企业、政府三者的位次关系摆对头、摆正确。在开发中必须明确市场是主导,企业是主体,政府是运筹,不能错位,也不能越位,更不能变位。须知这次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背景,不仅不能与计划经济时代的三线建设相比,就是同东部地区开发时的情况也不一样。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承担重要的责任,但不能代替主导和主体。市场是晴雨表,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是经济实体,要以企业为开发的主角。

七是怎样看待热与冷的问题。西部大开发是宏伟的事业,是历史的重任,没有热情和积极性是不可能搞好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样,热情和积极性超过一定界限也是不行的,尤其是失去“度”的控制很危险。所以,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思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规划和安排发展。只有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和客观对待自己、准确估量自己,才能有针对性地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决策和提出可行的发展规划。

四、四川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为了有一个总的概念和印象,我将四川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概括地归纳为四句话:第一句话是,已经形成的现实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第二句话是,尚属于潜在的优势没有使之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第三句话是,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没有认真解决好;第四句话是,已经认识到的不足没有积极进行克服。这只是一种形象性的概括,可能不全面、不准确。

四川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我认为有这样五个:

第一个是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现阶段还谈不上优化和高级的问题。一次产业的比重过大,高达25%,许多省是在20%以下;二次产业的比重又过小,只有42%,其中工业是35%左右,先进省是在40%以上;三次产业的比重虽然不算很小,占到了33%,但质量不高,以传统产业为主。

第二个是一、二次产业内部的问题也不少,突出地反映在产业提升、产品换代缓慢,大大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不论是农业产品还是工业产品,名、优、特、新产品比较少,名牌更少,适应市场的能力太弱,这就导致了四川生产的产品在省内市场上的占有率下降很大,而省外生产的产品在四川市场上的占有率上升很快,这是值得从主观方面多作点反思和深思,找到、找准原因,提出解决的有效对策。

第三个是整体经济素质、技术结构层次、企业发展水平不高,尚未形成与市场要求相对应的新格局。现在,既有一定量的经济规模,又有一定质的规模经济的产业和产品、企业比较少,这又是导致四川经济竞争能力不强、市场占有份额小、综合经济实力弱的主要原因。

第四个是企业的改革比较滞后,包括已经改制了的一些企业集团公司和股份制公司在内,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衡量,达标合格的是少数。企业内部在策划、经营、管理、营销、创新等方面都存在程度不同的问题,新制度、新体制、新机制还在建立过程。这些问题除了企业内部自身的因素外,与企业外部包括政府在内的改革跟不上有直接的关系,政企、政资不分的问题远未解决。特别是改革的层次性要求高了,必须进行配套,这就需要全面综合改革。

第五个是所有制结构不尽合理,公有制经济占绝对的大头,非公有制经济占的比重小。我没有找到官方的统计数字,有人给我讲四川个体私营经济的比重占30%,我不敢相信这个百分比,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得最快、最好的成都市,也只占25%。现在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42.5%。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快,不仅影响经济总量的扩大、增长速度的提高,更为不利的是影响就业岗位的增加,加大了劳动力就业的压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矛盾,构建四川远影发展蓝图,曾经多次提出过不少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发展政策,在实践中也收到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种种说不明、道不清的原因,成效不够明显,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改观四川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相反导致了同兄弟省市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

五、未来发展的基本选择

“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目标,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提出了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大框架构想。追赶型比较容易理解,这是一种决心和信心的非量化指标的奋斗目的,大多数经济不发达、欠发达的国家和一个国家内的这类地区,几乎都是采取追赶型的,没有什么不同意见的争论。而跨越式却不同,是具有量化的、时限的、指标的跨越目标,不但有一个内涵范围的界定,而且往往在认识上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我的理解,跨越应该包括发展的数量、发展的质量、发展的水平等在内,具体讲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量经济规模和在全国的排序位次,这是体现总体经济能力;二是经济增长速度,要跨越必须超常规,在一定时间内要持续保持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三是产业发展的科技层次和产品提高的科技含量,这是关系竞争能力的强弱和市场占有份额的高低问题;四是质量和实力指标,包括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财政收入等,这是体现综合经济实力;五是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占有量,这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的重要指标。能不能做到和什么时间达到什么目标,要在发展的五年计划中作出规定,便于上下左右胸中有数和具体操作。与此相关的环境、条件、手段虽不属于这五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实现跨越式的保证条件,同样应有明确、具体的说法。要改变奋斗目标与实现的政策手段两张皮的问题,否则就会出现规划归规划、实现归实现的问题,这会影响信誉、威信、形象。

要改变四川在全国经济总格局中的地位,我们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使很大的劲,做很大的努力。我有这样几点看法和建议: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确立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中心的思想,以此来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人讲要从过去的农村包围城市,现在改变为城市包围农村。我觉得“包围”二字不大贴切和准确,以“带动”二字代替“包围”二字比较好,也不容易产生误解。

第二,发展的总目标如何选择确定,这也是一个大问题,用更多的文字表达不易记,用简单几个字表述又会产生不全的问题,我设想用“高级、强省、富民”六个字来概括。高级,就是讲发展的起点和技术层次要高级;强省,就是讲质量问题,现在四川还属经济大省,总量在全国排第十位,但距强省还相当远,要确立进入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富民,就是讲要让全省8500万人民都富裕起来,特别是农民,只有农民富起来了,才能真正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

第三,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四川的切入点是什么,这在认识上也是有分歧的,我再三考虑和比较,把产业发展作为切入点,特别是要注意从关系全局性大的、关联度又强的、具有带动作用的产业入手,这是保证四川经济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而又能够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基础条件。

第四,突破口应选择工业化、城市化、非农化。按照增加值和劳动力指标衡量,四川还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时期。按照宋健同志的说法,中国的工业化还需要四十年时间。所以,实现工业化要作长期的打算和努力。加速工业发展,事关四川经济未来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切不可看轻。城市是载体,四川城市化水平很低,只相当于全国1978年的水平,低于全国十四个百分点,落后全国二十年时间。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一项急迫的、刻不容缓的任务。只有工业化、城市化的提速,才能为农村人口向非农化转移提供就业岗位和载体。

第五,解决农村人口的致富是大问题、大难题、但又是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分两个时段来说:近期,要千方百计地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通过调整农业结构、生产“两优一高”农产品,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特色经济、特色产品。特色,就是指产品有市场,不但能够卖得出去,还能够卖得上价钱。长远,要实施城乡结合的发展战略,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解决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这恐怕是根本之策和根本出路。

第六,要把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领导机关和领导人,思想认识要到位,要一视同仁,要放胆、放手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让企业放心、放开地参与西部大开发,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要真正发展和发挥个体私营经济的作用,必须政府、社会、企业三方面联手,共同努力,才有可能促其大发展。

第七,要多个积极性的共同努力,才能把西部大开发搞好。一个是国家的支持,一个是地方的努力,一个是企业的实干,一个是国外的进入,一个是省外的帮助。这就需要解决观念转变、认识提高的问题;解决硬环境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软环境的政策支持;解决体制障碍和部门与部门之间、条条与块块之间的分割和不协调问题;解决宏观经济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为企业、为基层服务的思想问题;解决政府公务公开和增加透明度问题;解决公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问题。

标签:;  ;  ;  ;  ;  

区域经济发展与西部大开发_四川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