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岩土工程勘察不仅是岩土基础工程施工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基础设计的主要阶段,对基础地质勘察技术的使用要求极高,如果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中,员工使用的基础地质勘察技术不恰当,势必影响到整体勘察效果。因此运用何种有效的基础地质勘察技术来勘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希望能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础地质;岩土工程;勘察;应用
岩土工程勘察是指依据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和地基处理等基础条件,对场地工程的地质条件和岩土体性态思维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技术性论证与评价,以了解施工场地四周的水文地质与地形地貌情况,从而为建筑项目施工提供原始的地质资料。可见在岩土工程中,有效运用基础地质勘察技术进行勘察,优化勘察工作流程,对提升勘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概述
1.1钻探
钻探技术的应用,依据勘察要求和地质情况,可划分为回旋钻探、冲洗钻探以及振动钻探等技术。即是工作人员采用钻机从地表往下钻进,在地层中形成一个圆柱形钻孔,以鉴别、划分岩土层,然后从钻孔中获取不同的岩心、矿样以及土样来分析评估,从而了解岩石与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但是在使用钻探技术组织开展勘察活动前,需要做好现场踏勘工作,对地下岩层和土壤进行观测取样,并依据踏勘的结果与有关资料,确定钻探的方法与钻具的使用,这样才能确保钻探工作有序进行。
1.2槽探
槽探属于勘探的范畴,能够方便工作人员直接进入到工程内部,对工程内部的岩层和土壤进行观测与取样,以验证钻探与物化探资料、成果的可靠程度,从而提高地质资料的真实性,适用于滑坡和隧道等特殊基础地质的地质勘察。但是在实际勘察的过程中,勘测的深度禁止超过地下水位[1]。
1.3工程地质测绘技术
鉴于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需要对地形地貌的特征和不良地质的危害进行分析,必须采用工程地质测绘技术,在数字建模技术的基础上,对地貌单元进行勘探,以了解岩土层的性质,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区域。
2、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2.1踏勘和资料的采集
踏勘和资料的采集,能够帮助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地层以及施工条件,减少勘探工作的盲目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具体体现为:(1)野外勘察地层的划分。在进行工程野外勘察的过程中,对于地层的划分,需依据不同的指标,将其划分为岩土的状态、颜色、湿度、岩心采取率以及钻探的难易程度,制定详细的编录地质目录。此外,在多钻机共同作业的情况下,为了方便采集勘察资料,需对勘察原位测试工作进行规范,统一勘探1~2个钻孔。(2)静力触探试验。为了减少零漂,需要及时定深调零,严格按照规定校正杆长与孔深,尽可能将缩径与孔底控制在应测试区域,以找出及软地层表的自馅和自沉现象,从而提高标工程贯入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例如对于碎石类土的软层,使用常规的基础地质技术难以找出。因此为了发现碎石土的软夹层,可通过连续贯入的方式,借助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进行触探试验,从而准确判断碎土石的密实程度与均匀性,(3)观测地下水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观测区域地下水位时,需结合地下水位四周的开采情况,在最后1个钻孔施工1d后,通过钻孔标高回测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观测。但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位观测不能直接参照孔口来观测,并且在进行水位换算时,需控制水位换算的误差值,确保在±2cm[2]。
2.2室内测试
对于岩土工程勘察而言,室内测试主要是分析与研究基础的地质情况。因此在室内测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岩土采样及时送到实验室做地质数据分析,依据样本的测试需要,选用相应的基础地质勘查技术来处理,从而提升实验结果的精确度。例如膨胀土的测试,由于膨胀土的液限与属性指数在50~100Kpa内,如果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只是依据塑性指数来测试,势必导致测试结果与实际结构偏差明显,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工作人员需要依据《土体试验方法标准》的相关规定,结合膨胀土塑性指数(10Kpa),粒径大于0.075mm的粒数质量与总质量指标的50%,选择三轴剪切试验土样,以提升测量的准确度[3]。
2.3实例
某岩土工程由2栋商业楼、6栋高层住宅组成,其中商业楼为地下1层、地上三层,长与宽分别为49m、13.5m,属于框架结构,基础底部荷载是180Kpa。高层住宅楼总共18层,长与宽分别是67.5m、15m,属于剪力墙结构,梁筏基础,底部荷载是310Kpa。为了该工程的岩土工程施工能够有序进行,必须做好勘察工作。具体体现为:在勘察过程中,需要依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要求,探勘工程的地形与地貌,方便了解场地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和分布情况,并按照岩土工程勘察和中等复杂地基来编排目录。鉴于勘察场地的地形平坦,需通过钻探技术进行地层勘探,以获得相应的地质资料:场地地基由人工堆积土、细砂、洪积层、粉尘以及粉质粘土组成;地下水深度在12.2~12.9m,属于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变化幅度在0.4m。针对勘探的结果,可知该工程的主楼建筑基底和上部机构荷载传导基底的压力较高,需要采用整片换土垫层的方式,将灰土填入地基基础的底部中,并控制承载力特征值,确保在180Kpa内,以提升地基处理的安全性[4]。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组织岩土工程勘察活动中,要想准确判断岩土层的分布情况和性质,工作人员必须从科学多方面出发,详细了解勘察的目的、工作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在已有的勘察技术上,将钻探、槽探和工程地质测绘等技术灵活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力度,同时严格控制室内测试、踏勘和资料收集等操作过程,保证获得的数据信息完整、精确,从而为下一步工作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李圣.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分析[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6(3):351-351.
[2]吴巍.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22):119-119.
[3]裘德利,邓兵强.岩土勘察工程中的基础地质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5,13(9):290-291.
[4]李慧峰.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7(6):103-103.
作者简介:
庞攀(1990.7-)男,四川省武胜县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助理工程师,身份证号码:5116221990××××4918。
论文作者:庞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岩土论文; 地质论文; 基础论文; 工程勘察论文; 技术论文; 测试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