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在我心论文_王树贵

师德在我心论文_王树贵

——名师成长之道

王树贵 河北省滦平县滦平镇中心校 068250

名师成长有道,道在有德,德在我心,心诚则灵。其秘诀有三:

秘诀之一:信仰支撑,愿为人师

大道至简。一个人干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做一天教师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教师、做一辈子名师。这不仅需要教育思想作支撑,同时要有教育情怀甚至是教育信仰作支撑。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谈到思想,我们自然会想到毛主席,因为他老人家是最有思想的。有一天老人家问总理说:“恩来呀,你的理想是什么呀?”周总理毫不犹豫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总理反问主席,说:“那么主席您的理想是什么呀?”主席回答:“解放全人类!”可见,人的格局有多大事业就会有多大。教育是要有梦想的,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做了很好的规划,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我们要牢记这个梦想,因为她是中国梦的奠基工程,也是名师成长的奠基之梦。谈到信仰,我想做得最好的就是佛教事业,影响人们思想两千多年,至今仍占据着名山大川,统一规则,统一着装,连发式都是一样的。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就是怀着对教育的信仰走上教师岗位的,当年他被招工到盘锦电机厂工作,干了八年政工干事,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个绝好的差事,可魏书生先生就是不想干,曾三次申请当教师。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校长,再到盘锦市教育局局长,终于成为教育改革家,成为全国劳动模范,真可谓“书生”意气,指点教育,激扬学子,信仰支撑成大业。

秘诀之二:修心养性,乐为人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凡事愿意去做是前提,乐于做才会有所成就,所谓“乐此不疲”就是这个道理。宋代著名宰相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领会圣人之乐就可以治天下”,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独学之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互学之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君子之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在一个大的“和”字背景下万人吟诵这三乐,试想:如果我们读懂这三乐,人人都把学习和实践当作乐趣,何患人人不成才?以人恭而有礼,敬而不失,四海之内皆兄弟,人人都做正人君子,我们还愁社会不和谐吗?世界各个民族平等相处,各个国家友好往来,日本人不再觊觎我们的钓鱼岛,美国人不再搅局南海,还制作那些杀人武器做什么,省下精力发展经济,世界能不太平吗?可见,《论语》三乐治天下,这就是孔夫子“乐为”的功效。

其实,当老师的过程就是一个修心养性的过程,名师是历练出来的。《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其实就阐述了一个人修心养性的历程。孙悟空属“心”,心善变,因此有七十二般变化,学艺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在心房里修炼。中国汉字有讲究,人身体各个器官,什么肝胆脾胃肾膀胱大小肠都有一个“月”字旁,唯独“心”是一个弯沟外加三个点,这三个点还不团结总想往外蹦。修心就要“栓心猿锁意马”,就要带紧箍咒。那么孙悟空是怎样成佛的呢?是因为他本领高强能上天入地七十二变化吗?显然不是,因为取经之前这些本领他就具备。是他能降妖除魔除暴安良吗?也不是,他的本性就好斗。是他人际关系好,遇难之时请谁帮忙谁就来,而且帮完忙就走从不讲价钱吗?还不是。他成佛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历练成佛,这就是所谓的“不受苦不知福,不受魔不成佛”。当教师每天面对的就是枯燥的教材和总也长不大的学生,要不断地学习,要不断地成长,长年累月地备讲批复考评,还要应付各式各样的检查考核,要做到乐于此道,必须经历一番修心的过程,要不断地调整心态,才能把事业做好。有一句话说得好,心好一切都好。佛家讲相由心生,不是吗?翠微小学许培军校长说:“花开我心。”的确,“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成功快乐之花;“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追思怀念之花;“小楼昨夜听春雨,明着深巷卖杏花”,这是孤独寂寞之花;“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是林黛玉忧伤抑郁之花——此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秘诀之三:德业兼修,知行并重

在伦敦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在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据说,许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这块碑文时都感慨不已。有人说这是一篇人生的教义,有人说这是灵魂的一种自省。人类文明总有其相通之处。《礼记·大学》里有这样一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其含义是,家庭是国家的缩影,把自己家庭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一个能把自己国家治理好的人,那么他也一定能让世界充满和谐,天下太平。

就让我们大家一起,相互学习,同心戮力,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此与大家共勉!

论文作者:王树贵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  ;  ;  ;  ;  ;  ;  ;  

师德在我心论文_王树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